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基础方
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基础方,此方相当于理中汤,但本方不用人参而用茯苓,不用干姜而用生姜,其意深远,现谈谈其“四效”关系。

药效关系
1.病因病机
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而致水湿内停。肾中阳气虚衰,寒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水湿上逆肺胃则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汗之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渍筋肉,则身体动,站立不稳。
2.结构特点
君——附子,辛甘而热,用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臣——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
佐——生姜,辛温散水;白芍,利小便而行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敛阴舒筋,防附子燥热伤阴。
3.配伍特点
附子配白术——附子温阳通经,白术益气健脾,二者同用散寒燥湿,温阳止痛,以治筋肉
动,肢体沉重。
附子配茯苓——附子温壮阳气,茯苓渗利水气,二者同用既能使水液得以气化运行,又能使水气湿浊从小便而去,以治阳虚水泛。
白术配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益气渗湿,二者共用既能增强益气作用,又能增强健脾作用,更能增强治湿作用以治脾虚水气。
芍药配白术——芍药敛阴柔肝,白术健脾益气,二者相配使气从血中而生,血得气而化。
芍药配茯苓——芍药收敛阴津,茯苓健脾渗湿,二者相配,茯苓防芍药滋补壅滞,又能益气以化血。
药效关系
本方药只五味,唯白术用量少于其他四味药,其意在于本方以温阳利水为主,而白术性燥恐温燥伤阴,故用量较少;另四味药等量,以发挥白术平衡诸药、温散补利之功用。
炮效关系
本方用炮附子,目前市场上有淡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均为附子的炮制品。方中白术用生白术,取其益气生血之功;炒白术则有健脾燥湿之功。
煎效关系
按现代煎法,炮附子应先煎1小时方能祛除毒性,如与他药同煎,个别患者服药会出现口舌麻木之感。
按语
高老师在临床上使用真武汤很少,对于此方认为其以温阳利水为主,应特别重视芍药在方中的敛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