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为辛温解表剂的首选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对于本方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四效”关系。

药效关系
1.病因病机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
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肺气失宣,肃降失职,则上逆为喘;风寒袭表则舌苔薄白,脉浮紧。
2.结构特点
君——麻黄,味苦、辛,性温,归肺、膀胱二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
臣——桂枝,透达营卫,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佐——炙甘草、杏仁,调和麻黄、桂枝之宣降,又能缓和麻黄、桂枝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
3.配伍特点
麻黄配桂枝——桂枝助麻黄解表,使发汗劲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得解。
杏仁配麻黄——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
甘草配麻黄、杏仁——调和麻黄、杏仁之宣降。
甘草配麻黄、桂枝——缓和麻黄、桂枝相合之峻烈,以免使汗出过猛而耗伤正气。
总之本方配伍特点有两点:其一为麻黄、桂枝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其二为麻黄、杏仁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量效关系
本方重用麻黄9g,而桂枝只有6g,重解表发汗。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能助麻黄解表,使发汗力倍增,且能透达营卫。
炮效关系
生麻黄发汗解表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果较好。本方证无汗、喘咳皆见,方以解表发汗为主,故重用生麻黄。
方中使用炙甘草调和诸药,而非生甘草清热解毒。
煎效关系
本方煎服法: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按语
临床上使用麻黄汤较少。在麻黄加术汤、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量都大于桂枝,而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是等量的,这说明其用量多少取决于需要何种程度的发汗解表之力。切不可在一方中同时使用麻黄、桂枝而忽视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