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为治疗阳明气分证的基础方
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热盛的基础方。本方原为治疗阳明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凡伤寒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方证。本方药味少,但亦体现出“四效”关系。

药效关系
1.证候特点
①大热——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
②大汗出——里热蒸腾,逼津外出则汗出。
③大渴——胃热津伤,故烦渴引饮。
④脉洪大——热盛于经脉。
2.结构特点
君——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知母,味苦、性寒、质润,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佐——粳米,益胃生津,亦可防大寒伤中之弊。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3.配伍特点
石膏配知母——知母助石膏清肺胃之热,相须为用,可增清热生津之效。
甘草配粳米——益胃生津。
此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效,使热清津复,诸症自解。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伤津,又不能苦寒直折,唯以清热生津为佳。
量效关系
本方重在清热,故石膏用量较大,达50g。这与大青龙汤和其他方剂中的石膏用量相比,差异较大。

方剂中一味药的量变能够导致质变,所以一定要遵循用量标准,才能达到药效。
临床上应用白虎汤治疗“四大症”时,切勿忘了其他症状。如果其脉比较无力,且见恶风、背微恶寒,此仍有虚象,这时就要用白虎加人参汤了。否则虽不用人参也可见效,但必然产生其他症状,如所谓“始为热中,继为寒中”。
炮效关系
本方所用生石膏和生知母,切不可改用熟知母或盐知母,因为盐知母是下行入肾,泻下焦无根之火的。当然本方甘草为炙甘草,能益气、调和诸药。本方用粳米而非糯米,如无粳米可用生山药代替。
煎效关系
本方按原用法煎煮“米熟汤成”,即粳米要煮熟,按现代煎法生石膏应先煎30分钟,此方煎煮后应顿服,虽言“日三服”,但热退后不必再服,而白虎汤加人参汤则是“日三服”。
此方立夏以后、立秋前仍可服,上了年纪的人不可与服之,立秋后不可服。农历正月、二月、三月春寒料峭,气温还偏低,也不可以服用。若误服以后就可见呕吐、下利、腹痛,对于虚寒者也不可用之。
按语
此方高老师在临床上用之不多,依方证辨解明示,用此方注意气虚多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