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急性腰扭伤
验案 1
刘某,女性,40岁,2021年9月8日初诊。
主诉 左侧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
现病史 患者1天前搬重物后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当时疼痛剧烈,伴腰部活动不利,前屈、后仰活动受限,行走、咳嗽后腰痛加剧,坐立、翻身困难,服用消炎止痛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就诊。查体:强迫体位,腰椎前屈、后仰受限,左侧腰肌紧张,左侧L4、L5椎旁压痛(+),L3、L4、L5两侧棘突旁深压痛(++),痛处固定,局部可触及硬结条索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示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腰椎间盘突出病史。
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
治则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治疗 取右侧腰痛点(位于手背侧,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共2个穴位)。患者取站立位,暴露前臂,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法,使针下产生酸胀或重压感,最好使针感达于腕掌关节,进针后患者带针做下蹲、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腰部运动,以增强治疗效果。留针20 min。
按语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腰部损伤疾病,多在搬抬重物、扭转腰部等错误姿势时,腰背部两侧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及腰骶关节等结构遭到超负荷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若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容易引发慢性腰痛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痛点属于经外奇穴,别名威灵穴、精灵穴,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经验要穴。针刺留针期间嘱患者做躯体活动当属动气针法,此疗法源于人体阴阳整体平衡理论,带针活动可使患部产生运动热感、运动针感。针刺与运动疗法联合使用,不仅可改善患部疼痛,还可收缩舒张患部周围肌肉组织,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患部正常运动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的效果。
验案 2
杨某,女性,42岁,2022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 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
现病史 患者因晨起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后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刺痛,以中间为甚,无双下肢放射痛,无撅臀跛行,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坐轮椅前来就诊。刻下:腰部刺痛,活动受限,纳寐可,二便调。查体:腰椎曲度存在,腰部活动受限,以转侧为甚,双侧腰肌紧张,双侧L4—5棘旁压痛明显,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因腰部疼痛无法进行,双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白,脉紧。
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病(瘀血证);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治疗 取后溪穴。取1.5寸毫针,在常规消毒后,将其刺入双侧的后溪穴,使患者局部产生明显的酸胀感,留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嘱其左右转动其腰部,放松腰部肌肉,尽其最大能力进行侧弯、前俯、下蹲、后仰的腰部运动,并逐渐加大腰部的活动幅度,完成后施针者立即出针。患者每日治疗1次,五次为1个疗程。
按语
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因此可以治疗督脉病症。《针灸大成·标幽赋》:“阳跷、阳维并督带脉,主肩背腰腿在表治病。”杨继洲解释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通手太阳小肠经,后溪是也。所以后溪穴可以治疗后部正中督脉循行线上的腰扭伤,此外手太阳经下交接足太阳经,所以急性腰扭伤也可以选用同名经的手太阳经,因此,后溪穴对腰扭伤位于腰部两侧足太阳经循行线上也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