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痴呆
验案
王某,女,80岁,2019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 记忆力下降2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记忆力减退,未予重视,半年来记忆力减退加重,伴有重复语言,情绪急躁,易激惹,精神行为无明显异常,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外院行脑电图检查提示波幅降低和α节律减慢,头颅MR显示全脑皮质及双侧海马轻度萎缩,MMSE评分:20分,MOCA评分:8分,ADL评分:40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予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陈雷主任医师处求诊。刻下:记忆力下降,反应稍迟缓,情绪低落,稍焦虑,神疲乏力,易气短汗出,偶有头晕耳鸣,入睡困难,大便易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 中医诊断:痴呆;西医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治则益肾填髓、健脑调神。
治疗 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风府、神门、太溪、悬钟、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脾俞、丰隆、膈俞、血海。隔日针灸1次,每周治疗3次。
治疗 1个月后,患者神疲乏力较前好转,精神可,夜寐情况改善。继续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诉记忆力较前稍有好转,情绪及反应基本正常,气短汗出症状改善,配合药物治疗情况稳定。
按语
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起病隐匿且持续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AD的临床特征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常见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AD患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现代医学治疗AD多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及卡巴拉汀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单纯药物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情,但AD病程较长,长期应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中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并没有直接的记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的“痴呆”或“呆病”等范畴。陈雷主任医师认为AD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痰瘀为标,基本病机是髓海失养,神机失用。《灵枢》提出“精成而脑髓生”“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肾精充足则脑髓得养,元神清明,肾精亏虚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除了肾中的先天之精,脑髓同样需要后天水谷精微的濡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气血化生无源;心主神明,心失所养则行血不利,不能上润于脑。病程日久,痰瘀阻滞,上蒙清窍,脑络受阻,亦致脑髓失养,进一步加重患者症状。故陈雷主任医师认为,AD病位在脑,但与肾、脾、心三脏关系密切,选取督脉、肾经、脾经、胃经、心经穴位治疗本病为主。
“脑为元神之府”,百会、神庭、风府均属督脉,可通过督脉内入络脑,四神聪位于巅顶,乃局部取穴,可醒脑调神;心主神明,神门为心经原穴,可调神益智;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太溪可补肾益髓;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刺之可滋养脑髓,使髓海得充,健脑益智;足三里补益后天,化生气血以资肾生髓。肾俞、三阴交、脾俞、丰隆、膈俞、血海辨证取穴。诸穴合用,共奏益肾填髓、健脑调神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