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经见症歌
六经症,各分彰,说与医人细推详。
头身痛,项脊强,四肢拘急异寻常,恶寒发热脉浮见 浮紧伤寒,浮缓伤风 ,鼻鸣气喘属太阳。
目又痛,鼻又干,微寒发热不安眠,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记在阳明篇。
少阳症,舌苔起 白滑 ,寒热往来兼呕吐,胸满胁痛并耳聋,脉弦目眩又口苦。
太阴病,脉沉细 有力少阴,厥阴脉同 ,腹 此大腹在脐上 满 痛,燥粪宜下 、咽干或自 下 利 肠垢宜清,按协热下利,三阳三阴皆有之。伤寒论曰: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 阴下利身凉无热,此其大概 ,此是三阴第一关。
微微发渴犹未甚,利清水 邪传少阴,热气熏灼,结粪如磊石在内,所进汤水不能渗入,逐从结粪空中走出,故利清水也 ,色纯青,心下硬痛 此正当脐,燥粪宜下 ,目不明,舌燥咽干 兼咽痛 兼口渴,或利肠垢 宜清 皆少阴。
舌与囊,卷而缩,四肢厥逆 乍还温 又消渴 兼烦躁消渴,甚于燥渴宜清 ,少腹满 少腹在 脐下 ,时 燥粪宜下 ,热极深 胸膈以上少阳分野,胸膈以下为大腹,太阴分野,当脐者少阴分野,少腹者厥阴分野 ,厥阴形症为君说。
太阳腑,属膀胱,口渴溺赤正相当,或兼短涩或蓄血,利水逐瘀最为良。
阳明腑,总六经 六经皆可环入 ,万物归土是真因,潮热谵语兼狂乱,腋汗连及手足心。不得眠,转矢气 皆有燥粪,气不得通,故时时作屁且极臭 ,燥渴斑黄大便闭,清攻二法要详分,按症投方须仔细。
传经症,已说明,三阴直中再推寻。四肢厥逆腹冷痛,清涎清谷吐利频,脉微弱又迟沉,身如被杖 极痛 爪甲青,肾囊收缩舌黑润,吐蛔 音回 多寐急宜温 三阴通 治,轻则理中汤,重则姜附汤、四逆汤以主之也 。
以上症,书六经,模糊不辨枉杀人,表里阴阳分别确,此是医家一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