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甫
承载文字的简
公元前775年二月
尹吉甫记得,他的眼睛被新鲜的竹简晃了一下。但是,他没有像母亲希望的那样,用竹简写字,而是挥舞着竹简,像父亲手执长戈一般,在清晨习武。
尹吉甫
公元前852—前775年,字吉父、吉甫。西周房陵(今湖北房县)人。据传为《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和编纂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看向床边的木几,吃力地抬起手。
庄垂手站在一边,从木几上拿起一卷竹简,恭敬地递给尹吉甫。
一缕晨光斜照,竹简发出一道光亮。尹吉甫眯起眼睛,但是不舍得躲避,看着竹简上的闪耀。
这道光就像一个梦。
尹吉甫四岁生日,母亲送给他一根竹简,还有一支兔毛笔和一方凹形石砚。石砚里面是草木灰调拌的墨汁。这些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希望他能够写出锦绣文章。毕竟,烽火不是常态,太平才是正道。
尹吉甫记得,他的眼睛被新鲜的竹简晃了一下。但是,他没有像母亲希望的那样,用竹简写字,而是挥舞着竹简,像父亲手执长戈一般,在清晨习武。
母亲嗔怪地看着父亲。父亲却很高兴,好像后继有人。
[古文原句]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四》)
[白话文]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儿子被赐予十二个姓氏:姬、酉、祁、己、滕、箴(zhēn)、任、荀、僖(xī)、姞(jí)、儇(xuān)和依(有两个儿子姓“姬”、两个儿子姓“己”)。
尹吉甫的先祖叫伯倏(shū),是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之一,被赐予姞姓。
姞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尹氏世代的荣耀。
周宣王时期,尹吉甫获伯爵爵位,封地在尹城[今山西隰(xī)县],改姓“尹”。
尹吉甫伸出手,没有接庄递过来的竹简,手指在竹简上点了点。
竹简是尹吉甫亲手制成,他从母亲那里学到的手艺。
镐京(今陕西西安)郊外,终南山竹林连绵,郁郁葱葱。每年秋天,尹吉甫都会带人上山砍伐竹子。他不准连片砍伐,而是间隔着,挑那些壮老的深挖。这样,能让密密匝匝的竹林空疏,便于今年新竹生长、明年春笋破土。
砍伐的竹子,削皮切片,水煮火烤,除虫杀青。“简”也可以用木头做,但是尹吉甫更喜欢竹简。竹简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均匀。
人寿有限,文脉无限。承载文字的“简”,要传给后世的君子,不敢马虎。
尹吉甫喜欢竹子。
[古文原句]
秩(zhì)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小雅·斯干》)
[白话文]
溪水流淌,南山深远。翠竹摇曳,青松茂密。兄弟情谊,亲密无间,没有算计。
《斯干》是庆祝宫殿完工的祝颂歌辞。河流、竹子、松树,组成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生活其中,一定幸福安康、人丁兴旺。
尹吉甫特别喜欢歌诗里的这些竹子,还有松树。竹子一根根挺立,松树一棵棵耸立,彼此独立,又相依而立,就像一个个互相帮衬的兄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宫殿主人的情趣,而且,这也是作者的道德追求。
尹吉甫的目光从窗口看出去。终南山坐在很远的地方,山顶白雪皑皑,如同一个长者的头发。老者不语,面对初阳,沐浴晨风。
庄收回竹简,清了清喉咙,低声念了起来:
[古文原句]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chì)。四牡骙(kuí)骙,载是常服。猃(xiǎn)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小雅·六月》)
[白话文]
六月出兵,征战不歇;兵车齐整,列阵待击。战马嘶鸣,威风凛凛;战袍在身,人人勇士。猃狁来犯,气势汹汹;和平顿失,边境告急。周王有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万死不辞。
“这是——”尹吉甫觉得歌诗的内容有些熟悉。
“大夫,”庄高兴地说,“这篇歌诗《六月》,是采诗官昨天晚上献来的,我连夜抄好。”
庄继续诵读:
[古文原句]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小雅·六月》)
[白话文]
马按毛色,选配停当;马技娴熟,遵守规章。正值六月,酷热难当;披甲戴盔,勇上战场。战袍在身,义无反顾;日夜行军,急赴边疆。周王有命,我去征讨;辅佐天子,保卫家邦。
“呵呵……难怪——”尹吉甫笑了。
庄也笑了:“这是在赞颂大夫文韬武略。”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尹吉甫摆摆手说,“我只是听王命而已。”
周朝到了周宣王时期,王室力量削弱,诸侯或远离,或叛乱,或自立。周宣王励精图治,重用贤人,志在振兴。尹吉甫深受鼓舞,一心报国。
尹吉甫记得公元前823年的战斗。
猃狁来势汹汹,在泾阳(今陕西咸阳)西北的焦获泽集结。他们就要进犯泾阳,镐京告急。尹吉甫率领王师奔赴前线,与猃狁作战。王师在人数、装备上,都比不上猃狁,但是都慷慨赴死。尹吉甫冲在最前面。王师气势如虹,只有扑倒,没有后退。猃狁害怕了,防线被冲出一个缺口,立刻全线崩溃。
焦获大捷。尹吉甫和另一名将军南仲反击到太原,又到朔方(今黄河河套西北部)筑城。
镐京安定。
“壮哉!”周宣王赞美尹吉甫。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尹吉甫跪拜周宣王。他想起四岁时候,像父亲挥动长戈那样,舞动母亲做的竹简的情景。
也许是受到《六月》的鼓舞,尹吉甫坐了起来。庄扶住他,让他倚靠在墙上。他看到,三面墙整齐码放着竹简。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竹简存放在春宫。
“ 死生契阔 —— ”尹吉甫说。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庄唱《击鼓》。
“ 桃 之夭夭 —— ”尹吉甫说。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庄唱《桃夭》。
“ 昔我往矣 —— ”尹吉甫说。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庄唱《采薇》。
“呵呵……”尹吉甫笑着。
尹吉甫二十岁的时候,在负责搜集、整理歌诗的春宫,见到两个采诗官。一个采诗官一年归,一个采诗官三年归。他们衣衫褴褛,但是干净;疲惫不堪,但是兴奋;老态龙钟,但是精神。他们拿着木简或者竹简,看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看得懂的速记符号,一边回忆,一边歌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卫风·氓》)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王风·黍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bīn)风·七月》)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魏风·伐檀》)
苍老、嘶哑的喉咙,唱出辽远、苍凉、悲壮、恬静,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尹吉甫有了梦想,做一个专职采诗官。
尹吉甫做不了采诗官。
采诗官大多是孤寡老人,有脚力、能速记、懂方言、通音律——尹吉甫其他条件都符合,唯独不是孤寡老人。山水迢迢,孤寡老人无牵无挂,才能走天下。即使在半路上遇到不测,也不会影响家庭。


清 乾隆 《书画合壁图册5》
春暖花开,采诗官背着几根木简、竹简,摇着木铎出镐京。
人们听到木铎的声音,知道采诗官出发了。
采诗官沿着河流,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人们择水而居,听到木铎的声音,知道采诗官来了,把歌谣唱给采诗官听。
即使符合条件,尹吉甫也做不了采诗官——周天子需要他。
尹吉甫用另外的形式采集歌诗。
尹吉甫向周宣王建议,派更多的采诗官,去黄河中下游、汉水流域、长江北岸,采集更多的歌诗。
“歌诗里有劳动生活、民俗风情、婚丧嫁娶和舆论民意。”尹吉甫说。
周宣王点头:“读歌诗可以知天下。”
“歌诗还可以传天下、传久远。”尹吉甫说。
尹吉甫在征战、公务途中,注意采集民间歌诗。不仅如此,他还创作歌诗。
周宣王派卿士(相当于宰相)仲山甫去齐地筑城。
尹吉甫作《烝民》相赠:
[古文原句]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大雅·烝民》)
[白话文]
天生一个仲山甫,身手矫健心诚实。世事多变守初心,追求真善是美德。上天眷顾周王朝,大道光明天下施。保佑周朝至万世,仲山甫卿正当时。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继位。江淮、黄淮地区的部落不服,周宣王命召穆公讨伐,大胜而归。
尹吉甫作《江汉》记载、颂扬:
[古文原句]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yú)。匪安匪舒,淮夷来铺。(《大雅·江汉》)
[白话文]
江水奔腾,将士威猛。不为安逸,出兵征伐。战车辚辚,战旗猎猎。不为舒适,敌前驻扎。
尹吉甫有一次去汉水流域处理公务,听到一个少年在高歌:
[古文原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国风·关雎》)
[白话文]
河中小洲,鸟儿鸣叫。美好女子,君子所好。荇菜参差,船摘左右。贤良女子,日夜追求。追求不得,日夜思念。思念不断,今夜无眠。
少年就是庄。他在母亲腹中时,父亲战死疆场,为国捐躯;母亲是歌者,去另一个部落采风,坠崖身亡。
尹吉甫收留了庄。
庄聪明、勇敢,既有父亲的武功,又有母亲的文雅,如同尹吉甫年少的时候。
最让尹吉甫喜欢的是,庄面对采集的歌诗,过目不忘、耳闻成诵。尹吉甫随便点哪一篇歌诗,他都能背出来、唱出来。
庄扶尹吉甫下床,搀着走到户外。
“呵呵——”尹吉甫深吸一口气,新鲜而微冷的空气,让他五脏六腑清洁如洗。蛰伏一个冬天,以为从此床上度日,没有想到,还可以站在早春的早晨里。他好像看到了陌上花开。
蓝天无云,旭日初升。尹吉甫苍白的脸被映照成红色。老树还没有发新芽,枯黄的茅草上落满寒霜。
白霜的寒光,刺过尹吉甫的眼睛,剐过尹吉甫的心尖。尹吉甫的耳边,仿佛听到伯奇在唱《履霜操》:
[古文原句]
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清·杜文澜辑《古谣谚》卷八十)
[白话文]
踏着清晨的霜露,采撷着晨间的寒意,君主不明辨真心,却听信谗言。还未报答恩情却恩断义绝,内心如肺肝俱裂般痛苦,为何无辜的我竟遭此上天的惩罚?痛心于生死不能与共,恩情竟有所偏倚,又有谁能回首眷顾,知晓我心中的冤屈呢?
尹吉甫的长子叫伯奇。
妻子去世后,尹吉甫再婚,生次子伯邽。新夫人为了让伯邽独占财产,在尹吉甫面前不停地说伯奇的坏话。尹吉甫不相信。有一天,新夫人让尹吉甫躲在暗处,偷偷地抓一只马蜂,拔掉毒刺,放到身上,然后让伯奇救她。伯奇刚一伸手,她突然喊:“伯奇调戏我!”尹吉甫信以为真,把伯奇逐出家门。
伯奇无罪,百口难辩,在外流浪,饥寒交迫。有一天,踩着晨霜,边弹边唱《履霜操》。
歌罢,伯奇投河而死。
“伯奇……”尹吉甫胸口一阵绞痛,在庄的怀里坍塌。
“吧嗒——”庄手里的竹简掉了,散了一地。
尹吉甫要把歌诗留给后世的君子。他并不知道,后世的君子是孔子。他去世225年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诞生。
公元前504年,孔子四十八岁,每天焚香沐手,从汗牛充栋的竹简、木简中,精选出歌诗三百一十一篇,还发现六篇用笙演奏的歌诗只有歌名,没有歌词,于是,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
《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十五国的民歌,一百六十篇;“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是祭祀、祈祷乐歌,四十篇。用笙演奏的六篇,被称为“笙诗六篇”。
汉武帝时期,尊《诗》为《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