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身于晋
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数百年后,而有介子推。
介子推这个人,正史记载寥寥,而野史很多,甚而还有以之为名的戏剧。戏剧中的介子推不但事君忠直,而且文武双全,战场上斩将搴旗。这当然是荒诞的,但是后边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荒诞也不是全然毫无依据。
就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介子推是今山西闻喜人,而在夏县长大。有资料将他的籍贯详细到闻喜户头村,或者夏县裴介村。这个不见得准确,对一个知名人物,难免有附会之嫌。按今天的风气,一个虚构的西门庆都有五六个地方争,何况介子推那样的大贤大隐,光考证他原本的出身就要几万字。姑且省之,介子推的死地,是在介休。这个倒是可以确定的,因为介休的“介”字就是从介子推来的。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臣子。
春秋时候,很不太平。天下诸侯以及当道者刚刚品尝到权力的滋味,颇有些欲罢不能,所以孟子批评说“春秋无义战”。
晋国原本是周王朝的附庸,就是周成王所谓“桐叶封弟”封了叔虞的那块地方。到春秋时,晋国发生内乱。
当时的国主是晋献公,有一堆儿子,还不满足,又讨了个叫作骊姬的美女做小老婆,且十分宠爱。骊姬这边呢,考虑到晋献公可能活不了几年了,一旦驾崩,自己立即失势,晚景不免凄凉,不如母以子贵。骊姬后来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确保晋献公把位子传给她的儿子。这是挺不易的,因为我们之前说过当时传位的规矩,首先立嫡,无嫡则立长,无长则立贤。骊姬只不过是晋献公的小老婆,这三条哪条都沾不上。
那时候晋献公的各位公子里已经有一位国君的接班人,他就是公子申生。骊姬要让自己的儿子上位,自然就得先除掉申生。于是她竟诬陷申生要谋害献公,晋献公老迈昏庸,就把申生逼死了。
弟弟们知道申生这棵大树一倒,转眼自己就会遭殃,于是竞相跑路。其中有一位公子叫作重耳。重耳跑路的时候带了一堆家臣,其中就有介子推。这是介子推初次在史册上登场。《史记》里说公子重耳身边有五位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五个人里并没有介子推,他在其余的数十人里。
公子重耳这个人在晋献公的诸位公子里,是比较有贤名的,当时也不年轻了。他出逃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臣僚们都想不到,这一逃居然就是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