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割肉事君
公子重耳的臣子中有一个人做出了一点“努力”,几乎改变了历史。讽刺的是这个人只不过是逃亡队伍里的小人物。他的名字比较特别,叫作头须。
头须本来是公子重耳的家奴,既无文才也无武功,甚至说不上忠诚。他不像重耳的五贤臣或者介子推一样,通过个人的才智见解从而对未来有个大致的目标。这些人都相信重耳日后一定会再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并且成为一代英主。无论他们各自的目标是跟从重耳博得赏识,将来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还是单纯而理想地愿意辅助重耳这位英主,使国家雄强、朝政清明这个大前提始终是没有分歧的。
头须不具备分析未来的才智,所以他看不到未来,他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支撑。每天过着这种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日子,不知道到底哪年是个头,甚至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头。在长久的折磨之后,头须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他决定跑路。
按说,倘若头须就这样静悄悄地一走了之,重耳等人不会觉得奇怪,这事也不会对未来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重耳也没有能力保证他的随从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理解这种情况。因为处在他的位置,那是没的选择,不然重耳自己兴许也跑了。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头须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而与他一起消失的,是重耳逃亡小分队已经快空了的钱袋。
第二天早上,整个队伍陷入了危机。没钱了,怎么办?
逃亡当然是要用钱的。重耳的逃亡小分队到现在虽然也就二十几个人,但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就这样,重耳逃亡小分队在苦苦挨过几天之后,断粮了,最后一点儿米已经和着野草进了大家的肚腹。
饥饿,是任何人都难以回避的正常身体反应。无论是帝王人君,还是庶民百姓,机能都是一样的。要不怎么说计莫毒于绝粮呢?这个是最简单又最无以辩驳的硬道理。中国历史上无数次揭竿起义血满沟垄,召集口号也就是一句话:来吧,有粮!
所以,挨到第三天,大家都挺不住了。
“要不,咱打劫吧!”有人建议。
重耳逃亡小分队倒是不缺打劫的人,啃不动的剑还是有几把的,会两下子的人也还有那么十几个。这样的武装力量跟全副武装的甲兵对上不是对手,但要打劫个把小点儿的村子,摸一把就走,别让人家各村联合逮着,倒也足够了。
但公子重耳是晋国的公子,将来或许还将成为晋国的国君,成为天下敬仰、万众瞩目的圣主。这样一个寄托着小分队全体人员无限希望的精神偶像,居然要为了混口饭吃纵容属下去打劫?把圣主的面子往哪里摆?
就算没人知道,自己的良心道德也过不去。最明显的,介子推就肯定不干。介子推要不挑头,武士们群龙无首。狐偃那五个贤人是光说话不动弹的,总不能让公子重耳亲自带队吧。况且也有个抢谁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那个人口密度,可不是走几十里就能碰见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重耳逃亡小分队这时候正好置身在茫茫的旷野之中,前后左右四野无人,连只野鸟都看不见,扯嗓子大吼也只能是跟自己的回声做伴,连往前再走多远有市镇人家都不知道。
实话实说,要有个小村啊,城镇啊,重耳他们也没那么愁。当初他们都是有钱人家出身,虽然穷途末路了,但腰佩的玉、手握的剑,随便甩出哪个都能值几两。不过村里边老百姓不认这个,人家要你那剑有什么用?翻地比得过老夫的锄头吗?
所以说,头须这个人虽然是小人物,还是很厉害的。重耳小分队这些人数十年后令整个东周王朝都没有办法,但现在偏偏都栽到了头须的手里。
小人一旦反目,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惊人的。百计难施之下,最后连狐偃这种老谋深算的人物都没了指望,小分队彻底接受了断粮的命运。而有一句话也在他们心底翻来覆去:“要是再没接应,哥几个可就没几天了。”
公子重耳努力保持着镇定,这是他此刻唯一能做的事。所谓虎死不倒威,情况反正已经不能更糟了。此时此刻作为队伍的首领和精神支柱,他必须咬牙维持住风仪形象。尽管他也饿。
队伍在一棵大树下歇息。公子重耳枕着一块山石,漠然地望着天上大片流云。
“就这样死去,也不错吧?”他想。
“就这样饿死,真没面子!”他又想,“要是这时候,能有一碗热腾腾的肉汤……”
一碗热腾腾的肉汤出现在公子重耳的眼前,端着肉汤的是面色苍白的介子推。晋公子重耳震惊地望着他,重耳逃亡小分队的所有人都震惊地望着他!
介子推当然不是一个仙人,他不能凭空用幻术变出肉来。而他们在此地停留的几天里,附近从飞鸟到老鼠都搬了家。肉,从何而来?
肉汤热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霎时,每个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但介子推坚定不移地将它呈与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几乎是下意识地一口喝完了那碗肉汤,连口腔和咽喉被烫痛都暂时忘记。那久已不识的肉味令他重新恢复过来,他甚至有些意犹未尽。然后他的意识才复苏。
“介卿,你?!”
介子推并没有回答。即使他已经用布条紧紧扎住了伤口,那腿上殷红了的一片早已在无声地回答着这个问题。
早在公子重耳近乎贪婪地喝着那碗汤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看见了那片血渍。那触目的红色震惊了所有人。
公子重耳怔怔地望着介子推,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但介子推平静地俯下身去。他说:“主公,我们必须立即上路。只有往前走,不断往前走,大家才不会死在这里!”
我们不辞辛苦不远千里不避刀剑地跟着你,不是为了向你谋求荣华富贵,也不仅因为你是我们的主公,而是因为我们相信你公子重耳,将会给晋国带来空前的强盛与和平!因为这个,我介子推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重耳的眼眶瞬间湿润。他站起身来,将介子推扶起来,他扫视着他的臣仆们,他们的眼神中都焕发着比生命还夺目的光彩。他知道介子推超乎寻常的忠诚已经帮他重新凝聚了这支即将分崩离析的小分队。他用自己所能发出的最平静的声音说:“向前走!”
第二天的午后,他们到了一座村庄。村民们对他们并不友好,还有人拿土块掷打重耳,但最后他们终于拿玉佩换到了一点儿粮食,他们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