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洁癖,都变神经质了
我没办法触碰新的东西,一旦觉得脏就一定要立刻洗手。
虽然朋友们可以谅解,但我总觉得很抱歉,
也尽可能不让不认识的人发现这点。
之前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连家门都出不去,
我不能去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也随之逐渐增加。
梁在镇 洁癖是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一种,基于可能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无意识恐惧,而执着于清洁。在有洁癖的状态下,人会因为不喜欢手上沾染异物等感觉而经常洗手,也会不愿意触碰门把手等,并且经常使用消毒剂或纸巾,在清洁上非常敏感。
新冠疫情发生前,很少有人会随身携带手部消毒剂,但近年来变得很常见,因此对有洁癖的人来说,症状只会更加严重。
梁在雄 每一百人之中,就会有两到三个人有强迫症的症状,这是很常见的疾病。但这属于自我失调障碍症(Ego-Dystonic),因此患者在认识到自己有问题的过程中,多半会伴随着抑郁症。
《尽善尽美》( As Good as It Gets )是一部细致地描绘强迫症症状的电影作品。主角去餐厅时总是坐在同一个位置,带着自己专用的刀叉;开门的时候也会用手帕或衣服包裹住门把手;出门后回家洗手的时候,会使用一次性香皂,用完就丢。这些全部都是典型的洁癖强迫症症状。
梁在镇 但是最后主角通过自己所爱的人,获得了改变的契机。看过电影的人都误以为是爱缓解了主角的强迫症,但其实让主角症状缓解的,是药物。就像主角在片中所说的:“是你让我想成为更好的人。”爱情让主角抛开对药物的排斥,而最后治愈主角的,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
换句话说, 强迫症很难靠自我意志治疗 。如果使用核磁共振(MRI)拍摄强迫症患者的脑部,会看到脑部下方的眼眶前额叶皮质过度活跃,因此强迫症是必须依赖药物治疗的疾病。
此外,还有一种“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是用来治疗强迫症或特定恐惧症(specifc phobia)的方法。所谓特定恐惧症,是指遭遇特定对象或情境,便会立刻引发恐惧和焦虑的一种症状。暴露疗法中,有逐步增加暴露程度的方法,以及“满灌疗法”(fooding therapy),后者是一次性将患者暴露于恐惧情境中的方法。
梁在雄
一般所谓的洁癖症,是指针对清洁和污染的强迫症,代表性症状是摸到某样东西,就会感觉遭到污染而立刻去洗手。洁癖症的暴露治疗,就是在故意触碰某个东西之后,禁止患者洗手,让患者自己认识到,即便不去清洁,也不会发生任何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也会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
治疗强迫症的药跟治疗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药一样,只是一种缓解症状的药物,不需要对此感到排斥。
如果能为了改善生活下定决心接受治疗,对于社会生活或建立人际关系都会带来莫大的帮助。只要赋予动机、持续努力,洁癖症绝对是可以治疗的强迫症。
一般从服药到起效,需要三个月左右。如果没有效果,就需找专家更换药物再依序进行,这也需要针对容易伴随而生的抑郁症进行评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跟信任专家一样信任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