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总是被父母言语摆布的自己
我平常不太在意他人的言语或评价,
自尊好像挺高的。
但是唯独父母的话,
会让我过度敏感,
也会动摇我已经下定的决心。
这种情况也属于低自尊吗?
梁在雄 过度在意父母言语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 情绪上还没有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在乎其他人的评价,与其说自尊高,不如说更可能是因为对于父母以外的他人,都保持着情绪上的距离。处于这种情况的人,很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可以不在乎其他人的言语。
和他人相处时,如果保持着情绪上的界限,就能不在乎他们的评价;但是一旦与他们建立起和父母一样的情绪纽带,就会出现一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你都还觉得父母的言语具有权威性,所以心理上才会受到影响,也才误以为父母以外的人所给予的评价,不会对自己有太大影响。你彻底忽略父母以外的人,同时又无法拒绝父母的言语要求,但是偏偏也想要从中脱身——这个情况跟电影或小说中的公主、王子或者富二代的故事很类似。
若要解决这个问题, 平衡 很重要,你必须与父母保持更多情绪上的距离,并缩短与他人之间情绪上的距离。在无法从父母身上获得情绪独立的情况下,很难讨论自尊。这种情况下,对自我的正面评价,很可能都是父母创造出来的自我意识过剩或自我欺骗。
最重视父母的肯定的人,绝对无法走向“为自己做决定和负责”的下一阶段,因为这样的人无法建立自己的标准,总认为父母会有答案。唯有从父母的标准中脱离,在社会上体验他人标准的同时,建立自身的标准,此时自尊才会成形。所以说,要先调整与父母和他人之间的情绪距离,只有从父母身边独立后,才能更进一步思考自尊的问题。
在除了父母以外没有其他客体关系的童年时期,每个人都会想获得父母的认可。青春期之后,开始进入社会,渐渐脱离父母,转而想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接着才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说,还没有从父母身边脱离的人,离自我实现的阶段还很遥远。
梁在镇 情感距离较远和较近的人给予我们反馈时,我们接受的方式会非常不同。家人之间的言语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力量;反之,也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我们相信所谓的家人,是一辈子都不会变也无法改变的关系,我们常认为不管自己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举动,家人都一定可以理解。有些人对家人不会表达谢意和歉意,也是出自我们“总以为家人自然会懂”的误会。情绪距离很近,所以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本认为这是一段不会结束的关系,甚至还会因此感受到挫折或深陷绝望。所以说, 家人之间,除了需要保持更多礼仪和关怀,保持适当的情绪距离也很重要 。
想要与家人保持情绪距离,首先就要从家人,特别是父母身边独立。独立可以分为身体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 经济上的独立 ,其中经济上的独立尤为重要。很多人以为情绪独立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想达到情绪独立,首先必须经济要独立。
如果接受父母的经济援助,就会认为父母是自己人生的股东,所以无法达到精神上的独立。身体上的独立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接受父母的经济援助,居住空间也是由父母安排,同样地,父母便是这个空间的股东,因此也不能称之为独立。我们必须通过经济独立达成身体与精神上的独立,如此一来才能与父母维持适当的情绪距离。在与家人的情绪界限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无法讨论自我的存在。希望各位铭记这点,并且都能找到真正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