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首个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图书馆
了解了我国从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这段历史后,不知道你是否会好奇,谁是中国第一个以“图书馆”命名的“幸运儿”呢?很多人可能会猜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但事实上,这个殊荣属于1904年成立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1905年,它正式更名为湖南图书馆。
随后,在1909年,清政府批准了学部上奏的《奏筹建京师图书馆折》,宣告成立京师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同年颁布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更是为“图书馆”这个名称的普及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后,黑龙江、河南、陕西等地区的省级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新纪元。

关于湖南图书馆最初的馆舍定王台,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定王台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浏正街南侧的小巷深处,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孝道精神的古台。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之子刘发受封长沙王。刘发远离了繁华的长安,来到这个当时尚属偏远地区的南方小城。按照皇室规矩,他无法将母亲接到身边来奉养。思母心切的刘发,每年都会精心挑选上等大米,派人千里迢迢送往长安孝敬母亲。与此同时,他还命人在每次回程时将长安的一些泥土运回长沙,日积月累,竟筑起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刘发便登台远眺西北方向的长安,仿佛他的目光能透过千山万水,将思念之情传递给远在长安的母亲。
刘发在长沙生活了整整27年,直至终老。他去世后的谥号为“定王”,世人感念其孝心,将他筑起的这座高台称为“望母台”或“定王台”。两千多年来,这座古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成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永恒象征。
晚清时期,随着新式教育理念的兴起,图书馆被视为启迪民智的重要机构。1904年,当湖南省筹建图书馆时,这座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定王台自然成为馆址的首选。定王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因其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图书馆启迪民智的使命相得益彰。于是,它便成了湖南图书馆最初的馆址,继续传承着文明的火种,让这份跨越时空的孝道精神与书香文化交相辉映。

定王台故址碑
然而,这座见证了千年沧桑的古建筑,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长沙的空袭中化为瓦砾。定王台的消逝,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损毁,更是一个时代记忆的湮灭。但值得欣慰的是,它所承载的孝道精神和文化使命,早已融入湖南图书馆的血脉,在新时代继续被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