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看走眼
古董热是80年代兴起来的。虽然收藏古董的行为早已有之,但真正收这个的人极少。到了80年代,突然间有传言某家的一个橱子卖了上万,某家的一个碗卖了几千,这些数字把人都唬得一愣一愣的。人们纷纷回去翻找自己家里的陈货,期望某样东西也能卖出个大价钱来。加上流失到民间的文物还有不少,因此收古董一时成了一门很赚钱的行当,不少人都做这个。
镇上有个二流子,也没工作,不过人倒挺聪明。有一次有个收古董的让他帮着去乡下收买旧器皿,说不管收来什么,只要是有年头的都好,那一番他赚了几千块,一时间吃香喝辣了好一阵。于是心眼便活了,想着这事也不难,与其让人赚,不如自己赚。他因为也没大本钱,收的尽是些小东西,虽然赚不到大钱,但一时间腰包鼓了不少。有一回他到乡下收货,到一户人家讨口水喝时,发现这家院子里放着个猫食盆,形状很古朴,盆中还有点釉花。他觉得这东西可能会值钱,就和这家人说了一阵,花了十块钱买了下来。回来后洗净了一看,发现盆心是一条鱼,但画得很僵硬,给几个来收货的老板看了看,全笑了笑说是民国时候的出品,顶多值两三块,他心想自己都花了十块钱,一气之下索性不卖了,放在天井里,积了点水,养了几瓣大蒜。过了一阵,新有个从广东来收货的古董商,因为出的价高,很多人都找他看。赝品哪朝都有,这时候因为古董值钱了,赝品也多了起来,只是这广东人眼毒,真伪一眼就能看出,那些收古董的说他看中的准是好东西,所以只要广东人一想买,就拼命加价,几乎把他当成了个义务鉴定员,把这广东人也搞得兴味索然。那二流子也让他来家看了看,但因为二流子本钱小,结果广东人说他收来的货倒有三分之一是假的,别的也不值钱。二流子不太服气,把珍藏全拿出来,广东人看了几样都摇头,看到一把壶时因为旧房子太暗,于是广东人捧着壶到天井门口细看,刚看了两眼,突然眼角瞥见院子里那个养大蒜的盆,吃了一惊,说:“这盆卖不卖?我出一千。”一听这话,二流子也大吃一惊,但脸上却什么表情也不露,说这是一个亲戚托他寄卖的,卖不卖得问问那亲戚。广东人无奈,只得让他尽快去问,看样子势在必得,加点价也无所谓。等广东人一走,二流子大喜过望,马上把那盆里的大蒜扔了,盆洗干净,放在一个用棉花衬好的硬纸板盒里。这样一搁,这盆看上去也一下子贵重了不少,二流子觉得这回肯定能大赚一票。一般收古董,有句话叫“实十开一”,也就是开价一般只是实价的十分之一。那广东人一下子就开一千,说明这盆起码值一万。但还价一万广东人也没赚头了,还到八千应该还是稳的。他越想越乐,一晚上都没睡好,也生怕这盆砸了,便放到了床边的木箱里。第二天,广东人果然来了,一来就急急地问他跟亲戚说了没有,东西卖不卖?二流子笑了笑说:“问是问过了,我亲戚说,这是祖传的,本来不想卖,但你既是识货人,他说九千块卖给你。”广东人犹豫了一下,说:“八千行不行?”这正是他估计的价钱,但这二流子深谙还价之道,装腔作势了一会,正要答应下来,哪知广东人忽然一咬牙,说九千就九千,只不过要把昨天看的小东西给他挑几件。平时一件东西能卖个两三百就相当不错了,二流子已是千肯万肯,于是从衣箱里掏出了那个盆。一见他打开衣箱掏出了一个硬纸盒,广东人一下就变了脸,等他拿开来,广东人已是捶胸顿足,眼泪鼻涕都是。二流子吓了一跳,问他出了什么事,这广东人才唉声叹气地说这盆叫月露鱼跃盆,盛了水放在月下,盆底那条鱼就会在盆里游动,是件极其难得的宝物。但正因为是宝物,所以非要用水养的,而且不能是清水,非得有孑孓之类小虫才行,这样盆里的鱼才能活。他看见这盆放在院子里,里面还养了点大蒜,只道对方是行家,没想到居然擦干后还放在衣箱里,这回盆里的鱼就被干死了,这盆也再不值钱。说着还指指点点,说原先盆里的鱼鳞片片有金光,现在全干了,成了鱼干,这件宝物也再不值钱了,一边说还一边摇头。二流子先前也被吓蒙了,但见这广东人说得绘声绘色,却仍然抓着盆不肯放,心想这些多半是骗人的勾当,盆仍然还是值钱的,于是冷笑着说既然盆里的鱼已经干死了,那这票生意也就算了,说着作势要收回去。这时广东人便说虽然鱼干死了,但盆还在,只不过不值那么多钱了,只能折半。二流子不肯,一口咬定非要九千。最后广东人没办法,说八千,外加一点小东西,不然一拍两散。二流子也生怕最终泡汤,何况八千已是他原来就打算的价格,便同意了。
那时的八千块是笔不小的数目。二流子拿了这笔钱,登时就衣冠楚楚起来。同行见他一下子有了钱,纷纷问他掘到什么宝了,二流子开始不肯说,后来才面有得色地说了这事。一听那个不起眼的盆居然卖了八千,这些同行全都惊呆了,想不通是怎么回事。因为据他们看,那盆别说值八千,八块钱都未必值。可要说广东人不识货,他收别人的东西时全都明察秋毫。直到几年后乡间古董基本收完,再收就都是赝品了,这些人有的改行,有的就去外面收了,二流子因为干久了这行,便也去了。有一年他从广东那边回来,和旧同行相聚闲聊时又说起当初这趟事,二流子叹了口气说大家都让那小老广骗了。他去广东的文物交易市场时,还专门问当时市面上有没有出现一个卖出高价,但很不起眼的鱼盆,广东那些同行全都摇头,说根本没听说过有这东西,听他描述也不会是好东西。这一趟他也带了些东西,广东那边一时不敢出手,说要请一个叫“火眼”的前辈来鉴定。等人一来,却见正是那个曾经来收货的广东人。这火眼名下无虚,一看一个准,事后他偷偷向火眼请教,火眼当时本已忘了他,一说起才笑了起来,说:“小老弟,你那鱼盆根本不值钱,只是,那堆小东西里,有一把是曼生壶。”曼生壶是清代陈曼生作品,向来是紫砂壶中的精品,后来这二流子打听了一下,说火眼前几回去江浙一带收货回来,带了一把曼生壶,卖出了二十几万。到了现在,只怕已经值二十多万美元了。至于为什么还编出那套鬼话,火眼也笑了笑说做生意就是这样,当时他们这些收古董的惜售,把他当成了不花钱的鉴定者,逼得他演这一出。而说得越奇怪,对方就一心以为盆值钱,不会想到真正值钱的是那把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