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期
陈在汉《合州》
本期解读的合川历史文化地标是古合州/会江楼,主要视点为水码头、合阳城,读取的诗文是陈在汉的《合州》。
一、历史信息
合川“枕三江之口,当川东北众水之凑 (聚合) ”,在肩扛船载的古代,交通堪称便利。清中后期,三江之上帆樯不断,码头之上货物堆积,古合州的合阳城商贾如云,时有药材帮、盐炭帮、绸缎帮、铁货帮、银钱帮、糖帮、油帮、酒帮、烟帮等行业帮会16个,实乃川东大邑,其繁荣景象,非一般城市可比。如果非要找一个城市作比较,当属陈在汉笔下的泸州。这可是嘉陵江流域的代表性城市与长江上游的代表性城市之比哟。

合州万寿宫图(引自清光绪《合州志》)
二、作者简介
陈在汉,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三、诗文推送
合州
江上青山水上楼,
帆樯不断去来舟。
内江那及外江险,
人道泸州是合州。

渝江水道图(引自《民国新修合川县志》)
释义: 诗中的“江上青山”系指合州城中的瑞应山,“水上楼”系指合州城上的会江门城楼。作者用“帆樯不断”喻指合州的商贸繁荣。诗文大意如是——
(1)三江交汇的合州城可谓江上见青山,水上见城楼;可谓水中帆樯不断,江中舟船不绝。
(2)都说内水(嘉陵江)利船行,外水(长江)多险滩。是啊,真要感谢水利运输之便成全了合州的盛世繁华,真要感谢有人借合州的繁荣赞泸州的兴盛,让合州更加有名气。
四、鉴赏提要
泸州,地处长江上游,古称江阳,西汉时设江阳侯国。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建置泸州。宋代时泸州为西南要会,明代时与成都、重庆等城市并足而立,成为当时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
合州与泸州相比,一个处内江 (即嘉陵江) ,一个处外江 (即长江) ,同为长江上游的商贾大邑。在作者眼里,合州更胜一筹,故有“内江那及外江险,人道泸州是合州”。这样的诗,今天我们读起来会感到特别的过瘾和骄傲,不是吗?
五、漫读拾遗
合州,在历史上因移民众多,又是工商业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居住和往来于合州的不仅有本省本地人,更有大量的外省外地人。因此,自清道光年间起,合州便不断有外省人设立的会馆出现。这些会馆既是在此居住的外省工商业者在合州的行会组织,也是外省人在合州城的同乡组织。
合州会馆之多,有“九宫十八庙”之称。所谓“九”和“十八”皆为虚数,表示多的意思。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广东会馆,建有南华宫;江西会馆,建有万寿宫;广西会馆,建有寿福宫;福建会馆,建有天蟾宫;湖广会馆,建有禹王宫;陕西会馆,建有黎明宫。它们主要位于城内较为核心的商业区,大致在今合阳城和钓鱼城街道老城区一带。
这些会馆建筑,都是清代内迁合州的外省人集资修建,建设的规模较为宏大,像寺庙而又与寺庙不同。所不同处,在于各会馆都只有一殿,并且各奉一神,如江西会馆奉祀许旌阳,广东会馆奉祀庄周,福建会馆奉祀天妃 (妈 祖) ,湖广会馆奉祀夏禹等。除奉祀的正殿外,两厢为鼓乐楼,殿后为首事办事和司香火的处所。
各会馆都置有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其常年收入作为经费开支。会馆平时为同乡行会处理商事纠纷,协调利益,年关节日组织会众团拜宴会,并演大戏,以行乡俗,品乡味,忆乡情。
除合州城有会馆外,在工商业繁荣的乡镇也有会馆,如太和镇的湖广会馆、江西会馆、陕西会馆,三汇镇的福广会馆等。
由此可见,由于大量移民的迁入,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各地贸易日益活跃,千年合州古城逐渐发展成了一座交通发达、功能完备、商旅活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