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
本期解读的合川历史文化地标是铜梁山/铜梁洞,主要视点为铜梁洞、方岩、桂岩,读取的诗文是杜甫的《赠蜀僧闾丘师兄》。
一、历史信息
我们以铜梁洞指代铜梁山,却还没有对铜梁洞来历作出交代。
据明万历《合州志》记载:铜梁山为唐闾丘道人修炼处。“山上有洞,深丈余,内有石床可坐十余人。相传为上帝敕六丁神将开凿。傍有石室、丹台、灵泉,丘寓此五十余年。曾作偈曰:‘万了万了万了休,方岩直度桂岩秋。万能万能能万能,外了外了外了优。’”铜梁洞之称谓自此而始。
以上所言“闾丘道人”,实则为唐代巴蜀名僧闾丘。他是初唐著名文士、太学博士闾丘均之孙。闾丘均,曾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同朝为官的好朋友。唐“安史之乱”时,杜甫入蜀住成都浣花溪草堂,闾丘道人修行于铜梁山,两个孙辈人物交谊甚好,并有诗文相赠。正因如此,铜梁山便与大诗人杜甫有了关联。

铜梁山大石梁(罗明均摄于1990年)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曾官拜左拾遗、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等。“安史之乱”后,长期寓居蜀中,在成都建有草堂,对巴蜀名胜多有吟咏。根据他的经历,后世对他的称谓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一生写诗无数,被保存下来的就有1500多首,其中很多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 (即 《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 (即 《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因此,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杜甫像(蒋兆和绘)
三、诗文推送
赠蜀僧闾丘师兄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
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
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
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
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
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
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
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
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
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穷愁一挥泪,相遇即诸昆。
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园。
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
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
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
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释义: 杜甫是一位人情味很浓的诗人,他一生所交朋友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其中释家人物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该诗便是他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为赠僧人闾丘所作。诗文大意如是——
(1)大师(指闾丘僧人)实乃合州之杰出人物,是名重一时的闾丘均之孙。你的祖父曾拜太常博士,智慧焕发,灵气涌奔。
(2)当年武则天掌握国家政权,所罗人才,几乎全是儒生和骚人墨客。可以说,庙堂之上,像你祖父那般人物贵如卿相。世传他的文章文风峻极,超越昆仑山。他生前所作的碑碣像玉石那样在雪岭中放射光泽;他的遗文价值超过了君主们所佩戴的玙璠美玉。
(3)我的祖上也像枕木、樟木那样高大伟岸,逮至我们这一代却如大树凋零,空有深根,远远逊色于他们。
(4)我寓居在成都草堂,你修行于乡间寺中,我们可以往来问候,可以相互告慰。我来探你,你那退居山林的修行生活,是多么的寡欲清心、自在畅意啊!与你漫步长廊,倾心晤谈,没有车马的喧哗之声,只有月落的长夜寂静。
(5)在这静寂无声、人情冷漠的黑暗乱世里,在这你驱我驰的社会争夺中,让我们借助那无边的佛法,去普度众生,去荡涤凡尘吧!
四、鉴赏提要
在本期推送的这首五言古风诗中,杜甫对闾丘僧人出身名门、潜心佛理的德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从祖辈们的成就、友谊而生发出了自己与闾丘一样,虽然不懈追求,但最终还是在当时险恶的社会现实中壮志难酬的忧愤。
与此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远离尘世、景色宜人的铜梁山寄予的向往之情。该诗风格,语言精练、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细腻至深、形象鲜明,真可谓“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之所独专矣。
五、漫读拾遗
铜梁洞大石梁北侧,一边叫桂岩,一边叫方岩,因两岩上有数十方诗作和题名石刻,人们又称它们为“书岩”。
按说,这个文人书岩的名称应叫“芗林书岩”,因为石梁中有一方巨型石刻,明白无误地镌刻着“芗林书岩”四个大字。不过,按《芗林书岩记》 (载于《民国新修合川县志》) 的记述和文物部门的说法,这个“芗林书岩”并非指铜梁山的桂岩和方岩,而是指当时合州所属定远 (今武胜) 县的“燕子岩” (明清时称“芗林书岩”) 。燕子岩摩崖石刻为定远古八景之一,其石刻有从唐至清的书法名家篆、隶、楷、行、草各体10余幅,600余字,刻工精湛细腻,保存完好,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铜梁山“芗林书岩”题刻
铜梁洞石刻是合川六大石刻点之一,其余五处分别在钓鱼城、龙多山、二佛寺、濮岩寺、白塔坪。铜梁洞石刻以诗文题名为主,少有造像,与定远 (今武胜) 县燕子岩摩崖石刻一致。
“芗林书岩”题名石刻出现在铜梁洞,或许是合州州府所在地对域内文化的一个特别展示。关于“芗”的解释有两个,一为香草名称,指芗草,可以用来调味;二为同“香”,指香气。“芗林书岩”之名,自然、清新,颇有文人的儒雅之气,如果要为它写篇推荐词的话,非这首诗不可了——
峭壁层层列雁行,
搜奇采访白云乡。
山林赖有图书富,
风雨难消翰墨香。
巨笔几人留姓字,
大名从古重文章。
登临我亦心仪久,
纵负诗才不敢狂。
(光绪年间定远知县姜由范咏“芗林书岩”诗)
只有懂得,才知敬畏。姜知县的一句“纵负诗才不敢狂”真是戳到了我们的痛点。还望大家对合川境内的“书岩”有更多的学习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