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金祠与族田
南园畈这些土地(常产)的主人们有着许多创业发家的故事,如“还金祠”是为“蒙”字辈徐(世)宝所建的。结合《永康县志》记载和老人们及项瑞英先生回忆:“括寇”猖獗(聚集在括苍山缙云、仙居一带的土匪、流寇统称“括寇”),夜袭攻陷永康城,所有官员衙役兵丁都纷纷连夜出逃。在“括寇”攻打之时,当时只有掌管县城钱粮的胥史徐宝独自一人留守钱库,急中生智,带着家人打开官仓钱库,把近万两库银抬到家里,星夜藏于附近的井里。“括寇”在城中烧杀几日,县城官仓尽遭抢夺火焚,富商大户也被洗劫一空。“寇乱”平息后,官府百姓都以为库银早就落入“括寇”之手。徐宝避难回城,星夜求见县令,告知库银还在,第二天带兵丁衙役,从井里取去库银,分文不少。县令将徐宝藏金的义举上报朝廷,朝廷派人查实后,将徐宝连升三级昭告天下,下旨为徐宝兴建生祠,赐名还金祠,“还金祠”的旁边还建有“还金井”“还金亭”等建筑。
徐世宝死后,徐氏族内按房派支流改名为“蒙六徐公祠”。乾隆二年(1737),崇祀忠义祠,乾隆五年(1740),乾隆御笔敕赐“还金昌后”匾额一块。据《徐氏宗谱》记载,徐世宝还金义举之后的50年中,徐氏家族的子孙后裔高中进士有5人,中举人的有 10余人,名列《永康县志》中入人物传的有 20余人。徐世宝见金不受,遇寇不畏,舍生取义的美德,庇护着徐氏家族平安发达,“还金昌后”天地有灵,鬼神呵护。
南园畈还有朱大常,王大常,卢大常,徐大常,徐礼立常,徐蒙常(常即家族的堂号),还金祠等姓氏家族和祠堂诸多土地。朱大常是下园朱村朱氏家族,王大常是县城十八曲巷王氏家族,卢大常是县城卢埠卢氏家族,徐大常是西街徐氏大家族,徐礼立常是徐氏礼房下面的房头家族,徐蒙常是徐氏“蒙”字辈下面的家族,还金祠则是“蒙”字辈徐世宝分支宗祠……这些土地都是家族里有钱、有地位、有善心的人所捐助,他们立下捐助田地的契据后,被列为公产统称为“常产”或“宗产”。其田地出租给他人种植所收的田租,有些家族再用田租购置店铺,其田租、房租这便是家族或宗祠里的常产(财产)。这些财产除用于家族祭祀、修祠、济贫、奖学外,一部分还当作其家族内男丁们的股子分红,永康土话叫分“麻酥”,或叫作接“份子”。在旧社会,家族除了用家规家训来约束族人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外,其股子的分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分“麻酥”的同时,还创造了族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增进了宗族亲人之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