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源酒坊
在N794-22、13号上水碓和南园的土地详图标地中,发现了周益源家族有上千亩田地。周益源真名叫周道卿,“周益源”是周氏家族的商号。
周道卿山川坛人,祖上与卢姓一样从事撑竹排船,也从高圳迁住在山川坛后,在南溪沿临卢埠下游开设了周埠船码头,居住地也与卢埠为邻。到了同治年间,周道卿开办经营酒楼。发财后,独资捐造毛竹市桥。由于头脑灵活勤劳实干,又注重品质与服务,在光绪年间,事业已颇具规模。随着不断地发展扩大,又先后开办了多间酒楼、酒坊、养猪场、养鸡场、养鹿场、生鲜肉店等。逐渐形成种养殖业、家禽畜牧、酒坊酒楼等完整的产业链,在县城开设了多家分号,“周益源”成为永康县最知名的商号之一。周道卿夫妇生有六个儿子,为防止家族纷争,其采取了股份制管理,每房皆有股份年终分红,股权不得转让、质押等,形成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推选家族内最有能力的子孙全权管理,早期由儿子周献庭总负责,聘请石柱下里溪的章泰松先生管理日常事务与账务。后期由孙子周浙潮管理。听说他后来在糖烟酒公司还当过领导,其鼎盛时期,在武义东阳及周边县置有几千亩良田旱地,仅在南园畈的南溪滩就有 1000 多亩田地。所种植的粮食和养鹿场的鹿茸,都用于酒坊酿酒。“周益源酒坊”酿造的各类黄酒、白酒、保健酒等,除了在本地各分号销售外,还远销至杭州、苏州、上海等华东地区。另一儿子周献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担任永康县商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成为“永康县酒厂”,其商号归并商业系统。周氏家族有眼光注重教育,民国初期就把子孙安排到大城市去读书。

(周益源资料由卢雄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