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站上的铁路工人
康庄火车站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区段站,在未修通丰沙铁路线之前,这里的客货运输任务比较繁重。全站职工总数近两千人,站内所设车、机、工(务)、电、检、警等各部门,党、政、工(会)、团等行政组织一应俱全。
1950 年 5 月 1 日,康庄第一次欢度国际劳动节,这也是康庄铁路工人首次以整队游行的方式,欢度自己的节日。这天清晨,工人们在火车站 1号站台列队集合,他们要去大街上举行盛大游行,宣传五一劳动节的伟大意义,向人民展示工人阶级的精神面貌。游行路线是依次经过镇内的各街道。
好消息迅速传开。人们聚在自家门口,准备迎接游行队伍。他们聚集着,纷纷议论着,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希望快点儿看到工人阶级的游行队伍。不一会儿,从大街东头由远而近地传来了热闹的鞭炮声、锣鼓声、口号声。小孩子欢呼雀跃,喜出望外地奔跑到游行队伍跟前,随之紧跟其后,和游行者一同呼喊起来。工人们的服装崭新,一色的蓝制服、蓝帽子,胸前佩戴闪光耀眼的路徽,手握各色标语旗,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他们呼出的口号,声震高天,气贯长虹。在欢乐气氛的感染下,在强烈声浪的震撼下,在声声口号的感召下,我犹如驾起祥云飞上了天空,心在剧烈跳动。
游行队伍行进到了铁路小学门前,校门口一派井然,门上张贴了“欢度节日”的红色标语,门前高大的柳树枝叶繁茂,在春天的阳光下,闪耀着新绿,为学校门前增添了庄严和清新。队伍到此暂停行进,工人们变换队形,开始唱歌。
第一首是《五月的鲜花》,歌词较短,只有几句,与节日气氛紧紧相合:五月的鲜花开呀,红呀么红似火,红呀么红似火呀。工人阶级的斗争火呀么火样红……
第二首是工人自编的《铁路工人之歌》:汽笛鸣叫,轰隆隆地响,机车奔跑,日夜忙,送弹药,运军粮,载着部队过长江……
歌声响亮,振奋人心。站在路旁观看游行的人们同声欢呼,鼓掌喝彩。这种列队游行就地演唱的形式,拉近了唱者和听者的距离,更富感染力,使人们感觉更亲切、亲近。游行的形式十分新颖,街道成了大舞台,游行者成为演员,群众成为离演员最近的观众。互相之间近距离地交流,使歌声、口号声更加深入人心,热烈气氛使工、农、兵、学、商的激情久久持续。大家不住地齐声高呼:“铁路工人力量强!向老大哥学习!向老大哥致敬!”
职工队伍后面是家属队伍。别小看了这支妇女队伍,她们组织严密、制度健全,是得力的后勤保障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她们踊跃参加识字班,坚持认真学文化;她们积极参加车站的各项义务劳动,人人不落后,个个加油干。她们料理家务,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她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努力创建和谐家园。有人说:“一个家属在家一天的劳动,绝不亚于一个养路工。”这话一点儿不假,但全体家属毫无怨言,她们知道,在全站的光荣榜上也记有她们的辛勤付出。
游行队伍在表演结束后又西行向北,穿过铁道,在站北又表演了一场,依然火爆动人。随后他们便从车站西道口,登上站台回到他们的出发地点,并由领队进行总结,宣布解散。那些紧随其后的人,也恋恋不舍地各自散去。
康庄车站的工人有数千名,众多工种繁杂,仅行车部门就有车站调度员、线路值班员、车站值班员、调车员、制动员、连接员、扳道员,等等,至于机务部门工种就更加繁杂。众所周知,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车头的动力是蒸汽,蒸汽源自锅炉,锅炉燃煤才产生蒸汽,而煤是靠人力向炉内投入的。这一人力工种就是“司炉”,“司”是管的意思,“司炉”就是掌管火车头锅炉的人,他们的任务是添煤,让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活塞,使车轮做圆周转动,火车就开动了。
司炉的加煤任务十分繁重,他的工具就是一把大铁锹,一锹煤足有二十斤。司炉的“考工”项目,是测试规定时间内的投煤次数是否达标。将煤在规定时间内投进炉膛,既要求技术过关,又须经受体力的考验,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上车。
我们可以试想,当机车牵引总重几千吨的长长列车爬坡,它必须加大牵引动力,把握时机毫不松劲、一鼓作气才能成功。如果此刻司炉乏力,铁锹挥不动,投煤跟不上,锅炉烧不上汽,蒸汽火车头失去动力,列车就会在坡道上往下溜,一旦失去控制,后果难料。虽然铁路沿线有多种防范设施,尽量避免严重事故发生,但依然有事故被记录在册。可见铁路上的各项“考工”都十分严格、十分严酷,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命运。铁路部门的每个工种,都有各自不同的测试项目和考核标准,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邻居隋姥爷是一名经验丰富、不善言辞的老扳道员,我问他:“隋姥爷,您在车站都干什么?”他回答道:“接电话、扳道岔。”我又问他:“接什么电话?怎么扳道岔?”他说:“那学问可大啦,一句半句哪能说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多少明白了一些,扳道员的工作复杂、艰巨、重要。
如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已成过去,那燃烧煤炭的蒸汽机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富有强大动能的电力机车,繁重的体力劳动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坚持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