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为董玉亭烈士建碑二三事
2021 年 10 月 9 日上午,我在曾经住过的老家沈家营村办完事,正当我准备返回县城,走到沈家营镇政府大门东侧的公交车站等车时,时间大约上午 11 点,看到从沈家营镇政府大门口走出一位镇机关干部。她朝着我这边来,边走边喊:“舅舅。”
我还以为是不认识的人呢。走近一看,原来是十几年来一直没有见着面的巧梅。她姓什么我记不清了,只知道她的小名叫巧梅。我记得在 1991年 8 月,我从沈家营乡政府调到永宁镇政府工作之前,她母亲是魏家营村的妇女主任,我们还是老乡,所以她跟我算是老熟人了。在我临调走前几个月,巧梅也刚到沈家营乡机关参加工作,我们是从那个时候认识的。也就是从我们俩认识开始,因她母亲和我是老乡,她一直称呼我舅舅。
这次她见到我非常热情,对我说:“我一见到您就想起一件事来。”我问她什么事,她告诉我说:“我们村王兆江他娘(董玉亭烈士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每次到乡政府领优抚金时都会提到您的名字,还说她丈夫的纪念碑是您给建的。”
听到这儿,我边笑边对她说:“可不能说是我给建的,那是当年乡党委做出的决定,是党和政府给她丈夫建的,只能说我是为董玉亭烈士建碑小组中的一员。”
巧梅的这番话也确实打动了我,回到家后,我的心久久没有平静,这话不仅让我回想起了当年为董玉亭烈士建碑的往事,董玉亭烈士的故事也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要说我与董玉亭烈士的故事,还得从我同他儿子王兆江同在一个连队修白河南北干渠、古城水库水利工程说起。在我的记忆里,那还是在 1976年 10 月初,正是在我们县大搞水利工程建设时期,由于我们公社在组建新的施工连队,便把我从村里抽调到了沈家营施工连队,我当上了连队副指导员。说起来也巧,从我们公社机关干部中选派到我们连队带队兼指导员的竟然是董玉亭的儿子——王兆江。
因为我们连是一个有着近三百名民工的大连队,所以连干部也相应比较多,包括带队的在内,连干部由七人组成。在我们这七个人中,我那年是二十六岁,王兆江比我大两岁,老连长李洪宝比我大十八岁,其他连干部都在二十岁左右,我们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连队领导班子。
老连长李洪宝是孙庄村人,因为他的岁数最大,所以他知道的事也多。至今我还印象很深地记得,我们连队在新庄堡村驻的第二年,在 10 月1 日国庆节那天晚上,我和李连长在连部聊天时所说的话。当时,李连长在给我讲解放延庆的故事。当他讲到延庆的解放是无数战斗英雄和革命先烈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时候,突然间他问了我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他问我:“听说咱们连带队的王兆江,他父亲就是为了解放延庆牺牲的,兆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他父亲是咱们县出了名的大英雄。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父亲姓董,叫董玉亭,而他却姓王,你知道是咋回事不?”
我说:“这个事您得问他,我比您岁数小好多,我更不知道了。”
老李又说:“这事我也不能问他,我怕勾起他心里不痛快的事。”
就是老李那会儿说的这个说不明的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团,这个谜团一直到 1980 年 10 月初也没有解开。原因是自从 1976 年 10 月初组建施工连队,到 1980 年 10 月初的这四年时间里,王兆江同志始终把我们县的水利工程建设当作造福延庆人民的光荣责任和使命,一心想的是如何圆满超额完成指挥部下达的施工任务,为了完成施工任务,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抓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对连队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向我们连干部和连队民工任何人表露过或讲过他的家事或身世,更没有提到过他父亲的事。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是一个事业心和责任心极强、心态乐观、公而忘私、意志坚强的人。就是现在回忆起来,都让我觉得他的这种精神好似董玉亭的红色血脉依然在他身上传承,是董玉亭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他继续发扬的体现。这些都不是我的凭空想象,而是王兆江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父亲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我记得在 1980 年 10 月中旬,有一天王兆江约我到他家,商量古城水库大坝扫尾工作和韩郝庄 2 号电站完工后解散施工连队,只留下后勤人员和少数民工准备撤摊的事。当我走进他家门的时候,我愣住了,我发现与我同村的老乡、和我从小学到中学一块念书的老同学王学然也在他家。我开玩笑似的,惊奇地问王学然:“老同学,你怎么会在这儿?”
她笑着对我说:“我是王兆江的媳妇,这儿就是我的家,你说我不在这儿还能去哪?”
见到了他们俩,一下子就让我又想起了三年前李洪宝连长问过我的,王兆江和他父亲为什么父子不同姓这个让我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回行了,他们两口子一个是我的同事,另一个是我的老同学,这个悬在我和李连长心里好长时间的谜团总该到解开的时候了吧?想到这儿,就在我和王兆江商量好解散连队留下少数人撤摊的事宜后,我便直截了当地问起了王兆江为什么与父亲不同姓的事。我说:“我早就听李连长说过,你父亲姓董,叫董玉亭,而你怎么会姓王呢?”
没想到,我这一问,还真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告诉我:“我父亲原本姓王,叫王文礼,他是咱们延庆镇第一任派出所所长。听我娘说过,我父亲是在 1943 年 4 月,昌延联合县政府公安科成立后,他为了回村便于发动群众,秘密开展抗日锄奸工作才改的名字。我认为,他不仅是我的好父亲,还是一位让我一生崇拜和尊敬的革命者……”
老王还向我讲了许多他父亲在世时对敌斗争的故事。他妻子也在一旁插话说:“我爸爸跟我也说过,到如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兆江他父亲是为了解放咱们延庆,在 1947 年 2 月 21 日傍晚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的,也是在那年的 5 月 8 日被凶残的国民党匪军刽子手枪杀的。死后,狠毒的敌人还把他的头颅用铡刀铡了下来,挂在了延庆城东门口悬首示众了七天。兆江他父亲牺牲那年才二十六岁,听说牺牲得很英勇,也很壮烈。”
最后王兆江又接着对我说:“我不能依仗自己是烈士的子女、革命的后代,拥有一个英雄的父亲就作为自己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的理由,更不能作为自己贪图享受、无所作为的资本。如果那样的话,既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更对不起为了延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壮烈牺牲的父亲。”
听了王兆江这番话,我又感动又佩服,仿佛看到了他父亲高大的形象。
现如今,给董玉亭烈士建纪念碑的事虽然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记得,在 1985 年我任沈家营乡党委宣传委员的时候,为了给董玉亭烈士建纪念碑,在 3 月中旬还开过党委扩大会,在会上确定了由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团委书记、司法助理员和乡镇企业公司经理组成的建碑成员小组。按照分工,当时我负责的是看管建碑现场,企业公司负责从曹官营砖厂买砖,从沈家营供销社购买水泥,包括找泥瓦工手艺人等建碑事项。纪念碑建成后是乡司法助理员刘元起用红漆描写的碑文,董玉亭烈士的生平事迹材料是乡团委负责收集整理的。
董玉亭短暂的一生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是延庆人民的骄傲。为了弘扬和传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了纪念他,沈家营乡党委于1985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那天上午 9 点,在生育养育他的故乡、临近魏家营村西南方向的纪念碑前,举行了董玉亭烈士纪念碑建成仪式。沈家营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县委宣传部、团县委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沈家营乡为董玉亭烈士建碑的小组成员,还有全乡二十五个村的村干部、中小学师生代表、董玉亭烈士的家属、魏家营村的全村众乡亲都参加了纪念仪式。
我记得,在纪念仪式上,大家首先向董玉亭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当时乡团委书记冯玉兰宣读了董玉亭烈士的生平事迹,县委宣传部部长郭书文同志在纪念仪式上讲了话,他在讲话中号召我们:“我们不仅要对董玉亭烈士进行深切永恒的悼念,我们还要弘扬和传承董玉亭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延庆建设好,让全延庆县人民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年清明时节,沈家营地区的中小学师生和附近的乡亲们都到这里参加祭扫活动,用各种不同的纪念方式表达对董玉亭这位忠魂铁骨英雄、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敬意,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