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案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
在中国现代档案工作史上,不同阶段对档案安全有不同的关注。革命战争时期,档案安全主要是千方百计地把档案保存下来,不被敌人获取;共和国成立初期,档案安全主要是把分散的档案集中起来,妥善保管;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安全更多地去考虑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规范档案行为;最近一些年,档案安全还要考虑档案的制成材料、制成方法。可以说,档案安全的内涵随着档案工作对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现阶段档案安全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传统与非传统档案安全并重
国家安全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分。传统安全一般与国家间的军事行为有关,主要指的是国家安全,如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指冷战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新型安全领域,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以及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档案安全同样也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之分。传统档案安全主要是指传统形式纸质档案所面对的安全风险得到了消除或控制。在过去的几十、几百乃至几千年的时间里,档案的载体主要是纸张。纸质档案安全主要表现为其载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即档案载体没有损坏、丢失,档案信息没有消失和非法外泄。非传统档案安全主要是指非传统形态的档案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得到了消除或控制。现代档案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电子档案,在一些地方和一些行业,新产生的电子档案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纸质档案的数量。人们对档案安全的关注点也开始从纸质档案的安全转到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方面来,不但要考虑其载体的长久安全,而且还要考虑其信息长久可读且不被改变,使得档案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安全的范围更加广泛。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还是现代的电子档案,都会面临自然灾害、人为事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对于纸质档案来说,做到了文件的“应收尽收、应归尽归”,避免了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给档案带来的安全风险,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档案的安全。纸质文件的各种稿本和相关组成部分收集起来,经过了归档程序之后,就形成了档案,一般不会有人怀疑它的档案性质。但是在现代电子档案环境下,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电子文件经过归档之后是不是电子档案却经常引起人们的疑虑,面临的安全考量也是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在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阶段,都需要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检测工作不及时、不认真、不细致,可能会放过一些关键因素,电子档案的“四性”可能就会得不到保障。“四性”没有得到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也就出现了问题。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电子档案的“书写”技术可能过时,旧的技术可能被新的技术所取代,以旧技术生成的电子档案虽然保存了下来,但其内容却无法准确读取,无异于电子档案信息的丢失与破坏。在传统纸质档案时代,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档案利用过程中的载体损坏。在电子档案时代,档案利用过程中载体损坏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档案信息非法外泄的风险却大大增加。在利用网络实现档案利用的情况下,档案信息安全又面临着网络安全的挑战。
二是档案安全的潜在影响更加深刻。档案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候,提出了16个安全领域,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国土安全等,不管是哪一个领域,要确保其安全,首先要确保其信息的安全。没有了信息安全,要确保这个领域的安全是不可能的。
档案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国外曾发生多起因为档案安全事件而引起政治事件的案件。1997年,日本开始实施基础养老金账号制度,将各种年金账号进行统一。然而由于登记过程存在问题和保存不当,2007年2月,日本社会保险厅发现丢失了5000多万份养老金交纳记录,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极大愤怒,反对党乘机发难,直接导致了日本自民党在随后的议院选举中失败。2018年1月31日夜间,20多名以色列摩萨德特工潜入伊朗首都德黑兰,在一个工业园区内的仓库里切开了一部分保险柜,将5.5万页文件和100多张光盘盗窃出来。以色列据此发动针对伊朗的舆论攻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档案安全出现了问题,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档案部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其他方面,在经过了网络发酵之后,许多档案安全事件的影响较之于以往更大、更广。
三是档案安全的因果关系更加复杂。档案安全影响社会安全,社会安全同样也影响档案安全。这些年,社会上发生了不少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发生时与档案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些事件失控之后,却影响到档案,使一些档案被毁。纸质档案时代,在档案形成之后,档案人员可以不用再去考虑生成档案的技术问题,也可以把档案安全地保存下去。但是在电子档案时代,虽然文件形成了、归档了,也移交到了档案部门,档案人员除了想方设法地保证接收到的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之外,还要考虑生成档案的技术问题。如果生成档案的技术不再使用了,档案就会面临无法读取的问题。如过去存储电子档案的有软磁盘、磁光盘(MO盘)、记忆棒等,这些载体今天都不使用了,如果档案部门以此为载体保存了电子档案,要再读取出来已经非常困难了。电子文件时代,“书写”技术的迭代升级从来没有停止过。以早期软件生成的流式文档格式的电子文件有的已经进入了档案部门,若想以今天的软件打开这些文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有些文件已经无法打开,有的虽然能勉强打开,但其格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档案界都在使用不依赖于特定软件、硬件环境的版式文档格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的版式文档格式标准发布于2016年,发布之后推广不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档格式都将是影响档案安全的重要问题。
要解决现时代档案安全问题,不仅要解决传统档案安全问题,而且要解决非传统档案安全问题。过去那种把档案藏在库房里、锁在柜子里就可以万事大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也变得更加复杂。要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档案安全,不但要积极主动地应对好传统的档案安全问题,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好非传统的档案安全问题。
(二)档案安全内容不断发展
以往我们在说到档案安全的时候,通常把档案安全局限于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实际上,档案安全不但要包括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而且还要包括设施设备的安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
1.档案实体安全
档案实体安全主要是指档案的载体方面的安全,包括承载、保存档案信息的载体不会遭到损坏,没有发生丢失。影响档案载体安全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因素,即载体本身的因素。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其载体都是物质材料,物质材料都存在“自毁”因素,总是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另一个是外在因素,即档案载体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损毁,如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社会事件、偷盗抢劫等人为事件都有可能使档案实体遭到破坏或脱离档案部门的掌控。伴随着档案实体的破坏,也一定会发生档案信息的外泄。
2.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安全指的是档案所承载的信息仍然可读,没有非法外泄。档案实体安全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导致档案信息出现问题。在档案实体仍然安全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导致档案信息出现不安全状态,具体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已经无法显示、读取。在纸质档案中,纸张可能仍然存在,但档案上的字迹已经扩散、洇灭,有的甚至无论采取什么技术手段都无法使之恢复。在电子档案中,电子档案实体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但是由于电子档案的载体或读取技术已经不再使用,导致档案信息无法读取。另一种是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已经非法外泄。在敌对势力乱我、亡我之心不死的情况下,无论是出于政治利益还是出于经济利益,拍照、复制、网络攻击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信息都可能成为其千方百计地获取的目标。
3.档案设施设备安全
档案设施设备是档案工作正常开展的条件,档案设施设备面临危险不但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而且其本身也有可能危及档案的安全。档案保管、保护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如传统档案库房中必须有温湿度控制设备、档案消毒设备、防盗报警设备、消防灭火设备等,现代档案库房中要有计算机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机房安全设备、UPS电源等。这些设施设备为档案业务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档案的科学保管、保护提供了合适的环境。但这些设施设备,尤其是一些电气设备,如果运维、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危及档案安全的风险。如空调设备故障,不能科学地调控温度、湿度,起不到保护档案的作用;消毒设备操作不当,起不到杀虫灭菌的效果,危及档案安全的因素被带进库房;安防、消防及报警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在安全隐患出现后不能及时报警、及时处置。现代电子档案的管理更是离不开信息化设备,每一种设备都需要用电。只要用电,如果管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电气火灾,轻则导致设施设备受损,重则导致电子档案信息的灭失。从这个角度上说,档案设施设备的安全并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物资财产的安全,而且也是档案材料本身的安全。
4.档案人员安全
档案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他要保护档案的安全,其本身的安全也必须得到保护。2013年6月,针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批示: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在档案工作中,我们要保护档案的安全,同样也必须树立“红线意识”,要保护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
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档案工作中,要保护档案材料同时也要保护档案人员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国家曾经发布过文件,给予档案工作人员一定的津贴,其目的就是要保护档案人员的健康。最近一些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呼吁国家设立档案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关注档案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与档案行业相关的厂商在关注档案材料安全的同时,也紧盯档案人员安全,生产了一系列的档案用品。如在档案密集架中安装红外探测、光幕等感应报警装置,保证运动中的密集架不会伤害档案人员。加强档案库房空气环境控制,对库房中的PM2.5、二氧化碳、甲醛、硫化物等进行监测,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库房环境不会对档案材料和档案人员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