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胶片档案
在一些档案部门,保存不少照片、电影等影像档案。这些影像档案的共同特点是以感光材料(俗称为“胶片”)为载体,以影像为记录方式。
晚清以来,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环境变迁,都在照片、照相底片、电影胶片等记录材料中得到了反映。这些记录材料与纸质档案(文献)、建筑、实物等相互印证,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真实面貌,是极其宝贵的近代文化遗产。因此,我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都广泛收藏了这种类型的档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照片档案馆、中国电影资料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都收藏有大量的影像档案,其中有许多档案反映了晚清、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延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影像档案的感光材料俗称为胶片。受科技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照片、胶片等感光材料的形制及结构构造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照相感光材料的支持体经历了由铜板、纸张、玻璃、硝酸纤维素酯、醋酸纤维素酯发展到今天使用的聚酯材料。这些材料由于自身性质极易滋生病害,影响胶片影像档案的寿命。比如黑白照片容易严重泛黄、影像消退模糊不清、乳剂层脱落、霉变等;彩色照片容易严重褪色,模糊不清。照相底片容易霉变、划伤、乳剂层脱落等,特别是乳剂层的霉斑几乎使其影像完全自毁。电影胶片自身的毁坏更为严重,经常出现醋酸综合征、扭曲变形、尺寸收缩、结块、分泌增塑剂、影像劣变、划伤等现象,甚至有的电影胶片会分泌出黑色的液体,结块成砖,完全自毁。胶片影像档案的“自毁”现象使相当一部分照片、影片无法显现、放映,严重威胁档案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