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这次下乡,我们一行可谓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深入采访和挖掘到文学创作的深层的素材,所收集到的乡村振兴的相关资料也极其有限。
于是,我就前后三次给吴小敏打电话,进行电话补充采访。第一次打电话,她说她正在田间地头忙农事,没空,说改天吧!第二次给她打电话是一个上午,她十分抱歉道:“真对不起,我现在正忙一批羊肚菌出售的运输问题,等忙完了这一阵,我及时给你打过来,好吗?”我答:“好!”放下手机,心里想,她会啥时忙完呢!她创业不容易,生意是正事,等她忙完了,再打电话采访不迟。可是一直等到次日上午10时许,吴小敏也没回音。但我也很执着,就又第三次把电话打过去。斯时,她才如梦般醒过来。
“哎呀呀,丁老师,真对不起,昨天一忙,晕了头,把回电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吴小敏十分歉意地说:“现在你问我答,你看行吗?尽量节约时间。”我道:“好好好。”好在我事先草拟了近30个问点的提纲。使采访进展很顺利。就是在我们通话的过程中,她也在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处理她身边人的问话。
隔了几天,当我的创作接近尾声时,总觉得还有几个细节需要补充和核实。于是,我又以微信方式,把七个问题发过去,希望她能在百忙中简单作答。几分钟后,她回信:“好的。”又过了两天,她才一五一十地把我需要的素材传过来。当我问及这五年返乡创业最深刻的体会有哪些时,吴小敏回答得很干脆,也十分富有哲理,她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吴小敏的感受,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平凡与非凡。
对吴小敏的迟缓回音,我有两种理解,一来是,她工作实在太忙,一门心思和精力倾情到了羊肚菌上;二来是,她淡泊名利,不太喜欢别人浓墨重彩地宣扬自己。我心里想,如果是后者的话,她的事迹,就更值得挖掘,更值得写,更值得大张旗鼓地宣扬。
但愿她在倾情种植羊肚菌的壮丽事业上,用勤劳和智慧,续写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