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慧急救
何为“智慧”?何为“急救”?
我的理解是:随着我国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医学也在突飞猛进,各种先进设备也逐步运用到现实的治病救人当中。而急救,大家并不陌生。从医学字面意义上讲,就是人患了疾病或突发事故,需要应急的抢险急救。实则也不尽然,这里提到的“智慧急救”,是重庆市急救中心人,倾情奉献患者,新推出的一款“拳头”产品。我们让事实说话。
4月28日,山城大地,春风徐徐,鲜花盛开。然而,和煦温暖的阳光中还夹带着一丝丝的寒意。上午9时许,天气由晴转阴,下起雨来。此刻,重庆市120指挥中心突然接到西永钟树湾社区工作人员的求救电话,称:一名老人呼吸困难,疑似喉管被异物卡住。当时的状况是老人脸色铁青,全身抽搐,痛不欲生。而社区工作人员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咋办?情急之下便拨通了急救电话。一般按照惯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无法医治的情况下,要尽快派出救护车,送患者到上一级大医院就诊。大医院救治的手段和办法毕竟要更多一些。
抢险就是命令。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死神也在一分一秒地威胁着老人的生命。如果不马上采取果断措施抢救,患者就可能死亡。
人命关天。接警后,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医生蒋武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报警人发送了“渝视救”短信链接,要求对方按他的指导操作。报警人按程序点击链接后,就立即与蒋医生建立了网上视频通话。这时,蒋医生远程指导他们实施“海姆立克法”。不一会儿,就成功抢救了这名异物梗阻的老人。待老人喉腔异物被成功取出,不大一会儿身体恢复如常。这时,老人紧紧拉着社区工作者的手,千恩万谢道:“你们真是好医生,活菩萨啊!如果没有你们全力的抢救,我这条老命今天恐怕就搭进去了。现在的日子光景那么好,说真的,我还想多活几年呐……”
工作人员却安慰他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您老人家就不要客气了。如果您真要感谢的话,您应该感谢重庆急救中心的蒋武医生,是他把您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如果没有他的精心指导帮助,我们也没招。如果当时我们送您去大医院或叫救护车,又怕您在车上经不起颠簸,发生意外,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蒋医生所使用的“渝视救”又是怎么回事呢?它在急救中起到什么作用?话还得从头讲起——
“渝视救”的全称为“视频120——渝视救”,是重庆急救医疗中心党政三年前根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而潜心研发的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紧急救护指导系统。它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提供急救指导,帮助市民在救护车到达之前进行自救互救,可为及时抢救疾病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这项急救目前在全国都处于领跑地位。
该中心精明能干的党委书记马渝回忆道:如何解决急救人抵达医院前求助者“不会救”的难题,如一座大山横亘在我们面前。我们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道难关。坦诚地说,立项之初院党委将“全市智慧急救体系建设”作为“三重一大”项目专题研究,力图通过发挥龙头带动效应,着力推动全市院前急救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力求形成资源共享。
说话易,做起难。这件事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是班子成员意见很难统一。客观地说,现在重庆市的急救技术推广很有限,绝大部分报警人并不具备按照120医生语言完成急救的能力。有领导班子成员善意提醒:现在搞这个项目是不是有些超前,条件尚不成熟,最好是缓一缓,等各方面条件具备了再推进也不迟吧!其次,从经营角度上讲,这样会减少医院的收益。而马渝书记的态度非常明确: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我们要敢为人先,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事刻不容缓。我们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否则“医者仁心”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的工作要有前瞻性,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再搞,那黄花菜都凉了。再说,谁也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就会干这干那。我们要勇于担当,对新事物要敢闯敢试。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及早探索出一条治病救人的新路子,尽最大可能抢救鲜活的生命。这样,也才不辜负上级的信任和全市人民对急救医疗中心的期盼。
后来,班子成员终于达成共识。视野开阔了,境界提升了,干劲自然就有了。马渝书记把初步设想和思路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心里更有了底。他深有体会地说:以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痛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使科研项目有了明确的目标,科技创新就有了新动力,各项事业得以融合发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自主研发,经研发团队攻关,“视频120——渝视救”系统已实现一键报警、自动定位、视频指导远程会诊等功能,有效弥补了传统电话报警的缺陷。如今像这样通过远程指导成功实施急救的案例,已在重庆上演过无数次。据统计,近三年来,该系统累计接警达2000余人次,其中指导急救成功处理达600多人。
而在几年前,遇到突发疾病患者求助,就只能等待救护车抵达,这样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从拨打120电话,到救护车开到现场的这段时间叫作‘急救黑障区’,在很多心脏疾病和车祸的现场,‘急救黑障区’恰恰就是急救的黄金四分钟。”重庆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部党支部书记、主任蔡军如是说。换言之,没有“渝视救”,患者的死亡率会大为增加,而有了它,突发疾病患者的死亡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他们创造的领先全国的“智慧急救”奇迹,可圈可点,值得点一个大大的赞!
创新之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