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金溪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西南面,全镇面积共计84平方千米,镇内有8个村(社区)、51个村民小组,计5257户、14880人。其中典型的贫困村6个,贫困人口2185人,贫困发生率为1.93%。
该镇自然环境恶劣,被称为“筲箕滩”,意思是地形地貌呈“筲箕”状,以山地、深丘居多,土质保水保肥差。地块零碎,绝大多数被村民们称为“鸡窝地、巴掌田”,很难形成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产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此外,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故金溪镇被重庆市列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五一劳动节后第一天上班,邬书记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上午下午都有会,无法脱身。他来电说:很抱歉,计划没有变化快,只好约两天后的上午10点见面。
可约定那天,他没有准时赴约,而是叫我先采访王云川,说他是我们扶贫工作队驻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的第一书记,值得挖掘,其事迹很典型很突出。还说,已订了一个清静的茶坊雅间。
我和王云川到后,按事前预约,邬亮送来好几份资料和新闻图片,诸如扶贫工作阶段性小结,报刊发表的报纸剪集,等等。同时,还用手机微信传给我不少内容。王云川向我解释说:邬书记一向很准点的,现在医院里临时有急事,实属情况特殊,需他和院长商量后,马上处置。一小时后,邬书记出现了。
一阵寒暄过后,便转入了正题。这时,我对邬亮有意识地进行了一番打量。他,身着一件鱼白色短袖衬衣,显得很帅很精神,四十挂零,中等身材,板寸平头,一张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且时时放射出健谈而不失稳重、豁达而不失原则、谦和而不失睿智的光泽。总体感觉,属儒雅型领导。这就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2017年9月,美丽山城,烈日当空,热浪滚滚。有一天,邬亮正在办公室忙碌着。忽然间,领导找他谈话。大意是:为深入贯彻中央和重庆市委深度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好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扶贫集团)积极整合资源,准备成立扶贫工作队。组织上考虑再三,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抽调你去担任扶贫工作队的联络员,希望你去后,好好协助队长工作。看你还有啥意见?如果没有,你就把手头工作交代一下,回去准备,尽快出发。
邬亮愣了一下,他万万没有想到党组织会选派他去扶贫。此刻,面对组织的信任,领导的重托,邬亮来不及多想,就表态道: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我人年轻,但请领导放心,我会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协助队长,团结队员,踏实工作。
也就是说,他不认为这是一个烫手的“炭丸”。
晚上回到家里,当邬亮一五一十地把白天的事说了之后,妻子一脸的不高兴:“怎么好事都轮到你头上,你去扶贫,一拍屁股走了,儿子每天上学的接送由谁管?”加之,还是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期。邬亮早有预案,他胸有成竹,笑着安慰道:“瞧你那点觉悟,你别急别发火嘛,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细想了一下,我下去后,你在家拖一个孩子,确实很辛苦,干脆在渝中区,孩子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吧!免得你每天从龙头寺到主城来回跑上跑下的。实在不行,拜托双方父母多操点心。”她听了在理,就没再多说什么,只是说:“我知道你把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紧接着,邬亮又见机道:“你想啊,这些年,要不是组织上的抬爱,个人的勤奋努力工作,我会成长?会有我们家现在的一切吗?人生,有所得,先要有所舍,舍得舍得,就是这个理儿。这是一种思想境界。再说,人生多点磨砺好,经历阅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这时,妻子脸色由阴转晴地说:“好了好了,别贫嘴了,我照顾好儿子就是了,你就放心地去吧!”
小家庭问题解决了,邬亮干起工作就没了后顾之忧。
这次抽调邬亮下基层担当扶贫重任,名为锻炼,实为严峻考验。这次下去,他能担起这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吗?他能协助队长搞好纷繁复杂的工作吗?他能当好“润滑剂”似的联络员吗?
记得工作队进驻金溪镇的第一天,就面临住宿难题。镇上安排了废弃不用的,原计生工作站的两间房屋给工作队当宿舍。当时看到的环境状况是:室内蜘蛛网密布,地面潮湿。时值盛夏,天气十分炎热,没有安装空调,只有电扇。镇上领导说:“这几间房很久没住人了,没想到你们来得太快了。回头,我找人把墙粉刷一下,添点设备。”工作队张队长说:“我们是来吃苦的,帮助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房子随便处理一下就行了。”接着张队长安排道:“明天上午,与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碰头后,下午,就按事先分工,把六位驻村第一书记送到各村去,具体事宜由联络员小邬全权负责。”邬亮答:“好,我这就去办。”
食宿简单安顿之后,接下来,工作队遇到的大难题是,两眼一抹黑,对当地的情况一知半解,不甚了解,总不能指手画脚,大包大揽,瞎搞胡来吧!如何扶贫,如何攻坚,如何精准扶贫?不是说一句话那么容易。这次下来前,邬亮他们只是从市政府相关纸质资料上得知,该镇有清水等6个深度贫困村,要求村民们脱贫致富。究竟如何搞,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就需要在工作队深入各村各户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听取镇领导和村干部介绍情况,然后撰写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扶贫攻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扶贫,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当问及联络员的职责时,邬亮沉思片刻,毫不掩饰地打了个比喻,他说:“就好似一颗螺丝钉,一点‘润滑剂’。”换言之,就像一个舞台上跑龙套的,整天跑腿打杂,陷于没完没了、零零碎碎的烦琐事务之中。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始终处于工作的中间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差子。也就是说,既要清楚队长的领导意图,又得明白他的管理艺术和工作风格。还要不折不扣,变成具体的条条款款,贯彻落实到工作队员和6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头脑中去。之后,还要把下面的贯彻情况如实汇总上报。这就是联络员。也就是说,邬亮一刻都没有忘记,当年自己高举起右手,攥紧拳头,在鲜红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庄严的承诺,必须让信仰之火,在扶贫工作上,气势如虹的战斗中熊熊燃烧。
邬亮饱含深情地说:“金溪镇是个典型的老少边穷乡镇,占人口总数82%的是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只占18%。这里民风淳朴,要切实搞好扶贫工作,既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又要耐心疏通引导当地百姓接受因地制宜、告别贫困的方式方法。一句话,就是必须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斯时,他话锋一转,又说,队长张志坚,年近花甲,副厅级领导,他是工作队的“领头雁”,核心人物。他为人正派,思想超前,身体硬朗,作风扎实。到位不久,他就针对眼下扶贫现状,紧密联系实际,提炼出了工作队的“六字”精神:忠诚、担当、奉献。
平日里,张志坚轻车简从,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吃住在乡镇,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从不给乡镇干部群众添麻烦。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他还常在工作例会上,对年轻干部们讲:中国扶贫攻坚,是崭新时代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浩瀚而系统的工程,其意义非凡,令世人瞩目惊叹,你们有缘,恰逢其时,赶上了好时光。当你们像我这把老骨头时,蓦然回首,一定会为今天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令年轻人热血沸腾,干劲倍增。此外,他在勤政为民上,对队员们高标准严要求。
邬亮还说,驻清水村的第一书记王云川,50多岁,是全市第一批驻村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平时,他总是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与老农们拉家常,嘘寒问暖,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一时解决或回答不了的问题,他就及时整理上报。
老实说,上述是邬亮的谦逊之词,尽说别人如何如何的优秀,如何如何地令人钦佩,而只字不提自己的事。其实,他在联络员岗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难怪组织上叫邬亮担当联络员,难怪队长经常肯定他的不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