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苦乐人生,苦乐年华。
人生从来没有一条笔直而平坦的大道,从来都是充满坎坷和泥泞。快乐时不得意忘形,经历磨难和痛苦时,也决不能一蹶不振。不向命运低头,就会点燃新的人生、新的希望。挫折,是人生一位最好的教授,它教会人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吴小敏对这一点确信无疑。她深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不经历磨难,就不会知道甘甜从何而来。
就在吴小敏即将把父母接到加拿大定居生活时,家乡传来不幸的消息,父亲患了肺癌,且已是晚期。那一刻,她像遭遇了晴天霹雳。她是个孝顺女儿,她不可能为图个人安逸的生活,而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此,她毅然决定返回家乡,一边创业,一边照料老父。也就是说,她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计划,重新选择返乡自主创业。
文观村,是吴小敏的家乡,是她的根脉,她十分热爱和眷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沃土。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儿女嫌母丑,恋从何来?
2017年,吴小敏衣锦还乡。她带回的是世界的流行色,带回的是一股清新创业的风,带回的是大胆的创新思路和观念。
返乡创业,能干点什么,选择什么项目好呢?当时,吴小敏的家乡,跟全国各地贫困农村一样,扶贫攻坚战斗已经打响。经过市场调查,说养牛蛙很赚钱。于是,她就租了几亩水田,引进牛蛙,开始养蛙。尽管自己没有经验,但还是找合作伙伴,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干了起来。世事无常,令吴小敏猝不及防的是,一只又一只肥头大耳、卖相很好的牛蛙,即将走向市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中华大地,直接影响牛蛙的销售。市场不响应,上级明令禁止卖牛蛙,她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牛蛙白白地死去,当时,她心痛极了。这一次创业,她亏损达百万元。好在当地政府给她补贴了几万元,得到了些许心理安慰。
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你啥事不干,他说你无能;你干事成功了,他可以分享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当然也不乏得“红眼病”的人,羡慕、嫉妒、恨。当你创业失败了,他会嚼舌根,看你的笑话,甚至嘲讽你的异想天开。吴小敏返乡初次创业失败,就遇到了个别人的冷嘲热讽,说她是个黄毛丫头,一个在国外闯荡了多年的野姑娘、疯姑娘,居然坐磨子——想转了。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说,创业是男人们的事,一个大姑娘家,跑来凑什么热闹?瞎掺和什么呀!
那段时间,吴小敏的创业热情由沸点一下子降到了冰点。苦恼、徘徊、迷惘,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心上。一次性亏损上百万,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天都要垮下来。对吴小敏来说,也是个不小的经济损失,但她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俗话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要做一个杰出的女能人女强人,那更是难上加难。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成为女性中的佼佼者,就必须有常人所不及的胆识、勇气和智慧。吴小敏暗暗下决心:“不铆足劲干出一番事业,我誓不为人!”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镇领导、村支书并没有对她另眼相待,而是及时找她谈话,鼓励她选准突破口,继续创业。郁闷了好一阵子的吴小敏,也终于想通了:要想在大海中学会游泳,被呛进几口海水很正常。她信心满满地对他们说:“请领导们放心,我在哪里跌倒,一定会从哪里爬起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就不信,自己不会成功!”领导们道:“嗯,这就对了嘛,创业的道路有千条万条,指不定哪一天,就能寻找到一条光明的致富道路。”
与此同时,村主任和村支书还给吴小敏讲了当下市、区、镇一系列惠民政策,这对她启发很大,帮助她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副镇长张毅经常深入农场检查指导,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张毅还说:“眼下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多,你是典型代表,要多多动员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跟着你一块儿创业,争取使乡村变得更美。万事开头难,镇上和村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一席话,温暖着吴小敏的心窝,使她又有了新的想法。
心结打开了,郁闷消除了,自然动力也有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吴小敏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那是当年在加拿大一个农庄观摩时,有上千种的菌类展示。有一个名叫“羊肚菌”的品种,她情有独钟,当时喃喃自语:“如果将来有一天回到家乡,自己可不可以试种一下呢?”她粗略知晓,这种菌营养丰富,抗病毒,能提高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最适合中老年人食用,且有润肤美容之功效。现在老百姓不愁衣食住行了,就特别讲究身体健康,对营养的渴望十分强烈。再说,文观村处于浅丘地貌,土质适合种植羊肚菌。只要气温在3℃-18℃之间,就能使羊肚菌蓬勃生长。
想法一经确定,说干就干。性格倔强、不服输的吴小敏,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科学、有效、可操作,马不停蹄去了市内外好几家农科院校和农科所,去请教、去拜师学艺、去“三顾茅庐”。最后,四川农科院专家学者们实地勘察和细致考证,认为她的想法很有创意,也符合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经过再三磋商,吴小敏与该农科院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租赁流转土地的问题,资金投入问题,打造团队的问题,等等。万事开头难,一大摊子的烦琐事务,需要吴小敏一件又一件地去落实、去恰当处理。她先是利用国外打工存下的一部分积蓄,一次性租下不少田地和森林。紧接着,与各高校农业专家合作,建立了由七人组成的科技研发团队。然后,又动员了十多个在外打工的打工仔打工妹,返乡跟自己一起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造自己美丽的家园而不懈奋斗。这第二次创业,为了慎重起见,吴小敏没有盲目投入资金,而是先用租来的十亩田地,以每亩四千五百元的羊肚菌菌种(含营养袋)做“实验田”。在实验成功后,逐步扩大经营种植面积。
那段时间,吴小敏的难处,真似《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千里走单骑,明知前路有重重屏障,有深不可测的风险,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但为了一个既定目标,为了一个执着的信念,她必须单枪匹马,孤军奋战,闯过一道道难关,最终迎来了灿烂的曙光。用她的话说,那段时间,忙得头昏脑涨,累得脚
手软,腰酸背痛。
倾情精心种植“羊肚菌”的过程,就是心血和智慧付出的过程。每逢刮风下雨,或遇凝冻、下冰雹的极端天气,吴小敏就十分揪心,担心秧苗被吹倒,担心田间大面积积水,担心塑料大棚被风刮跑。每每这时,她总要跟下属一道去现场察看险情,发现问题,果断处置。她说,夏天不种羊肚菌,对气候无所谓,但羊肚菌怕冷,也特别小气,稍不注意,就会夭折。
有一天深夜,电闪雷鸣,狂风四起,大雨滂沱。吴小敏马上预感到,几十个大棚里刚种下的羊肚菌,有可能被大风大雨毁掉。于是,她当机立断,即刻给村上雇工们挨个打电话,叫他们立即赶到大棚抢险。当他们冒着狂风暴雨把已被刮坏的塑料大棚重新扎紧扎牢,把被风刮跑的塑料布重新更换时,已是凌晨5点多钟。她站在雨中,十分欣慰地说:“幸亏我们抢救及时,否则,我们前几天才辛辛苦苦种下的大片菌种就将付之东流。”
吴小敏付出的心血没白费,她成功了。
据统计,2019年,种植10亩;2020年,种植50亩;2021年,种植170亩;2022年,种植500亩;2023年,又增加种植了350亩。与此同时,还种有特色水稻350亩,小麦150亩,油菜200亩(含玉米、大豆套种)。从这一串串翔实的、循序渐进的数据,足以看出吴小敏在生态农业上所下的功夫。为了精心培植羊肚菌,她就像呵护宝贝疙瘩一样,着实付出了不少代价和心血。用她的话说,一拨又一拨、一茬又一茬长势良好的羊肚菌,就是自己用心血抚养的一群又一群纯真可爱的孩子,当它们走进千家万户时,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她深知,只有科学开发,才能盘活现有土地,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有大面积精心培育和种植高附加值的特色农副产品,才能增产创收,才能焕发土地的新生,也才能让泥土充满醉人的芬芳。看到丰收的果实,吴小敏笑了,她笑得很甜很灿烂,宛若山里一朵艳丽的、光彩夺目的报春花。
据悉,目前吴小敏雇用的37名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其中有大中专生,有研究生,还有从日本归来的博士生。她深有感触地说:“农民们要走上致富的道路,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果没有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谈到农耕机具时,吴小敏兴奋得如数家珍。她说:“农民要尽量减少笨重的体力劳动,就必须依靠机械化操作。目前,我们农庄已有旋耕机、收割机、开沟机、播种机、插秧机以及洒农药的无人机等等。”她还兴致勃勃道:“对这些机具设备,自己不敢说样样精通,知其性能,但我至少会操作。我想,作为一个牵头的农场主,或多或少要会一点,要不然管理起来难度就会增大。我喜欢每天在田间地头转悠,看到自己种下的农作物蓬勃生长,就好像它们在向我招手致意。”
功到自然成,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来,吴小敏用心血和智慧,换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除去生产成本,2019年,获利润7万元;2020年,获利润140万元;2021年,获利润180多万元;2022年,获利润近800万元;2023年,预计获利润将逾1000万元。
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