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构沿革
1964 年 4 月,组建医院,8 月基本完成。1965 年,设机关部门 2 个,包括医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临床科室 6 个,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五官科。医技科室 6 个,包括门诊部、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血库、供应室。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医院行政机构受到冲击。
1968 年,成立革命委员会,各科室成立连队,设有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
1972 年,革委会撤销,医院由三级单位改为二级单位。兼管胜利分院,医院的行政机构进行重新调整,组建医务处、行政管理处,基层恢复科室。
1975 年,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油田卫生学校,由医院代管,赵长明兼任校长。
1978 年 3 月,胜利医院与中心医院脱离上下级关系。
1981 年 8 月 12 日,油田卫生学校脱离医院代管。
1988 年,行政机构有院办、医务处、护理部、培训学校、科技办、设备科、人事科、审计科、综合公司、食堂科、农副业公司、财务科等 12 个行政科室。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中医科、麻醉科、急诊科、理疗科、高压氧科、变态反应科、预防保健科等18 个科室。医技科室:门诊部、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功能检查科、同位素科、血库、营养科、供应室、注射室、挂号室、住院部等 13个科室。
1990 年 8 月,胜利石油管理局决定,油田卫校归医院领导,实行两个二级单位、两块牌子、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1991 年,根据胜油局发编字〔1991〕3 号文件,对医院机构进行调整。
机关科室 22 个:院办公室、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纪委、工会、团委、保卫科、老年工作科、医务科、质量管理科、护理部、科技办、设备管理科、劳动工资科、教育培训科、财务科、审计科、监察科、档案科、生活科、行政科。
科级单位 28 个:门诊部、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神经科、麻醉手术科、妇产科、小儿科、肿瘤科、五官科、传染科、中医科、急诊科、高压氧科、变态反应科、功能检查科、理疗科、放射科、CT室、检验科、中心实验室、药剂科、病理科、中心血站、同位素科、消毒供应室、营养科、农工商公司。
1992 年 11 月,管理局决定,油田卫校为独立的二级单位。
1999 年,根据管理局减员增效工作精神,对机构进行重新设置。
机关职能科室 12 个: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工会团委、纪检监察科、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劳动工资科、财务资产科、科教科、经营审计科。
直属单位 7 个:行政管理中心、治安保卫办公室、医疗器械科、门诊部、住院部、老年管理中心、信息科。
三级单位 32 个:
临床科室 16 个:内科、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妇产科、小儿科、肿瘤科、传染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急救中心、变态反应科。
医技科室 12 个:理疗科、影像诊断中心、预防保健科、检验科、药剂科、病理科、中心血库、高压氧科、感染管理科、同位素科、消毒供应室、营养科。
后勤单位 2 个:供应站、生活服务中心。
实体单位 2 个:双益公司、泰恒实业总公司。
四级单位 3 个:治安联防队、文化站、病房服务队。
副处级单位 1 个:胜利油田医疗卫生培训中心。
2000 年 6 月 30 日,管理局研究决定将油田卫校并入中心医院,组建胜利油田医疗培训中心。
2003 年底,增加质量管理科;撤销变态反应科;撤销药剂科,增设药品管理科、药品调剂科;增设重症监护室。
2004 年,医院为胜利石油管理局二级单位,名称为“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2004 年底,医院实施改制,对机构、人员进行调整。将胜利油田医疗卫生培训中心、治安保卫办公室、老年管理中心、汽车队等机构、人员移交胜利石油管理局。
2005 年,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胜利油田改制分流的总体部署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变更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院改制后,对机构进行调整。
机关职能部室设 11 部 1 室:医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部、财务资产部、经营管理部、医务部、护理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市场部、后勤安全保障部。
其他经营管理类科室 4 个:门诊部、住院部、信息中心、器械材料中心。
临床科室 15 个:急救中心、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手术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传染科。
医技科室 10 个:康复中心、药剂科、检验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影像中心、预防保健科、高压氧科、中心血站、核医学科。
后勤 1 个:后勤服务中心。
实体 1 个:泰恒实业总公司。
2007 年 10 月,成立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隶属于质量管理部,行使院内感染管理职能。
2008 年 2 月,神经内科与介入室合并,成立神经·血管病诊疗中心,诊疗中心下设“神经内科”和“血管、神经介入科”2 个专业科室。8 月,市场部更名为“医保市场部”,下设医保办公室,在市场部原有职能基础上增加医保管理职能;重症监护室更名为重症医学科;传染科更名为“感染病科”;中心血站更名为“输血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成立医患协调办公室和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法医司法鉴定中心。10 月,后勤安全保障部与后勤服务中心合并,成立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下设综合服务队(四级单位),以及营养中心、员工餐厅、员工公寓、服务部、保洁队、洗涤服务部等 6 个班组;污水处理站并入综合服务队。12 月,成立法规部,将医务部下属机构“医患协调办公室”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归属法规部,列入医院机关职能科室。成立保卫科,列入医院机关职能科室。将血液消化内科、呼吸风湿科调整分设为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等 4 个科室,隶属于内科。
规范部分科室名称:烧伤科更名为“烧伤整形科”;磁共振室更名为“磁共振检查科”;CT室更名为“CT检查科”;B超室更名为“超声检查科”;消毒供应室更名为“消毒供应科”;肿瘤科下属“化疗病房、放疗病房”分别更名为“肿瘤科一病区、肿瘤科二病区”;神经·血管病诊疗中心更名为“神经·血管病科”;医院各专业科室“病房”改称为“病区”。
2009 年 6 月,将原质量管理部所属病案室划归医务部管理,所属统计室划归信息中心管理。12 月成立营养科,营养科列入医院医技科室。12 月,成立综合病房大楼基建项目部。
2010 年 2 月,成立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工会办公室,工会工作职能从党群工作部职能中分离。7 月,成立科教科,为医院机关职能科室。成立伤口造口护理治疗室,隶属外科管理。消毒供应科更名为“消毒供应中心”,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所属营养中心划归营养科管理。9 月,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下属洗涤服务部划归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2011 年 6 月,成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撤销“神经·血管病科”,其下属“神经内科”原名称不变,“血管、神经介入科”更名为“血管介入科”。“神经内科”“血管介入科”同为两个临床专业科室。8 月,对部分科室进行更名:“急救中心”更名为“急诊部”;“影像中心”更名为“医学影像科”;“康复中心”更名为“理疗科”;“健康查体中心”更名为“健康管理部”。10 月,撤销药剂科,成立药学部。药学部下设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草药房、药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药学室、质量监控室。根据医院治安管理工作需要,成立治安巡逻队,隶属保卫科管理。11 月成立乳腺甲状腺外科、肛肠外科、男性科、手足外科、疼痛科。
2012 年 2 月,经东营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查、批准,医院正式由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为事业单位。7 月,成立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挂靠在医务部,康复医学科分别设立两个康复区:儿科康复区和神经、骨科康复区。成立优生科,撤销优生优育实验室,原功能划归优生科,隶属妇产科。8 月,成立公共卫生科,属专业技术科室。成立新农合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医保市场部管理。11 月,对部分科室进行更名:将“小儿科”更名为“儿科”;“男性科”更名为“男科”。
2013 年 1 月,成立创伤骨科。9 月,对医院部分单位机构进行调整、增设:产科病区分为:产科一病区、产科二病区、产房;神经内科病区分为: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内科二病区、神经康复病区;神经外科病区分为: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肿瘤科病区分为:肿瘤科一病区、肿瘤科二病区、肿瘤科三病区。儿科病区分为: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儿科三病区、儿科康复区。心血管内科病区分为: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保健病区分为:保健一病区、保健二病区。增设创伤骨科病区、手足外科病区、乳腺甲状腺外科病区、肛肠外科病区、风湿免疫科病区。11 月,综合病房大楼基建项目部更名为基建科,属机关职能科室。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综合服务队职能划归基建科管理。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东营市脑科医院,床位 186 张,设有神经内科 2 个病区、神经外科 2 个病区、血管介入科 1 个病区、神经康复病区 1 个。
2014 年 1 月,撤销胸心外科,成立胸外科、心血管外科。原胸心外科将心脏及血管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划归心血管外科。6 月,成立生物细胞实验室,隶属于血液内科管理,设实验技术、实验室管理两个岗位。成立麻醉药房,隶属于药学部管理。8 月,“烧伤整形科”更名为“烧伤整形美容科”。
2015 年 5 月,成立妇幼健康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医务部管理。
2016 年 1 月,成立神经重症监护病区,隶属于脑科医院管理。7 月,成立市场发展部,属机关职能科室。成立老年工作科,属机关职能科室。成立安保部,下设保卫科、安全科,属机关职能科室。成立政策研究(咨询)室,隶属医院办公室。成立行政督导室,隶属医院办公室。成立医保办公室,隶属医务部。成立远程医学中心,隶属医务部。成立手外科、足踝外科,两科为同一病区。撤销医保市场部。医保市场部的客户服务部职能、人员划归市场发展部管理;医保管理职能、人员划归医保办公室管理。撤销手足外科,手足外科诊疗内容及人员划归手外科、足踝外科。监察审计部更名为纪监审计部,原职能不变。
2017 年 2 月,成立东营市心血管医院。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心血管内科。下设 3 个病区: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心电图室、心脏导管室隶属心血管内科管理。(三)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为同一病区。成立东营市肿瘤医院。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肿瘤科。下设 5 个病区(中心):肿瘤科一病区、肿瘤科二病区、肿瘤科三病区、肿瘤科四病区、放射治疗中心。(三)血液内科。下设:血液内科一病区、血液内科二病区。成立东营市妇儿医院。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妇产科。下设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科三个专业科室。1.妇科。下设 2 个病区:妇科一病区、妇科二病区。2.产科。下设 3 个病区:产科一病区、产科二病区、产科三病区;产房隶属产科管理。3.生殖医学科。原优生科业务范围增加不孕症诊治功能。(三)儿科。下设 4 个病区: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儿科三病区、儿科康复区。成立东营市甲状腺乳腺病诊疗中心。下设:(一)甲状腺外科。设甲状腺外科病区。(二)乳腺外科。设乳腺外科病区。(三)内分泌科。设内分泌科病区。成立运动医学科,与关节外科同一病区。成立老年病科,与保健一病区同一病区。成立脑血管病科,与神经内科同一病区。成立头颈血管外科,与神经外科同一病区。成立中心实验室,属医技科室,暂由科教科管理。8 月,原市场发展部更名为“对外合作交流部”;原器械材料中心更名为“医学装备部”,原职能不变。成立东营市消化病医院。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消化内科。下设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科二病区;胃肠镜室隶属消化内科管理。(三)肝胆外科。下设肝胆外科病区。(四)胃肠外科。下设胃肠外科病区。(五)结直肠肛肠外科。下设结直肠肛肠外科病区。成立东营市胸科医院。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呼吸内科。下设呼吸内科一病区、呼吸内科二病区;变态反应室、肺功能室属呼吸内科管理。(三)胸外科。下设胸外科病区。成立东营市泌尿肾病医院。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泌尿外科、男科。泌尿外科、男科为同一病区。(三)肾内科。下设肾内科病区。(四)东营市血液净化中心。成立东营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下设:(一)综合管理办公室。(二)专业科室:放射科、CT检查科、磁共振检查科、超声检查科、核医学科。成立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口腔研究所。成立神经内科三病区。与神经康复病区同一护理单元。将儿科康复区更名为儿童康复保健科。
2018 年 3 月,对信息中心内部机构编制进行调整。将信息中心原下设的计算机室更名为系统运行室、综合开发室。调整后的信息中心下设系统运行室、综合开发室、统计室、图书馆等 4 个内设机构。5 月,成立国际特需医疗部,暂隶属于东营市肿瘤医院管理,下设国际特需医疗部病区。成立全科医学科,其病区设在保健病区和国际特需医疗部病区。成立儿外科,与结直肠肛肠外科同一病区,隶属于东营市消化病医院管理。成立PET - CT检查科,列入医技科室,隶属于东营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管理。将健康管理部原超声查体业务职能划归超声检查科。8 月,将医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进行整合,成立党政办公室,下设政策研究(咨询)室、行政督导室、综合档案室,属机关职能科室。撤销收发室,原职能划归总值班室,暂由党政办公室管理。按照《东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启用全市双向转诊系统的通知》(东卫医字〔2018〕24 号)要求,成立分级诊疗办公室,隶属于医务部管理。12 月,撤销康复医学科,成立东营康复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神经康复科、骨科康复科、儿童康复保健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理疗科、高压氧科。成立东营骨科医院。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为同一病区)、创伤骨科、成立东营市创伤骨科中心(与创伤骨科为同一病区,主要负责承担各类骨科创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手外科、足踝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为同一病区)。成立东营市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心。主要负责东营地区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等工作。成立东营市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与儿科一病区为同一病区。主要负责东营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会诊、救治等工作。
2019 年 3 月,撤销烧伤整形美容科,成立整形美容外科、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整形美容外科、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为同一病区。将外科所属伤口造口护理治疗室划归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管理。成立东营市医学整形美容医院,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整形美容外科、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皮肤科、口腔科、口腔研究所。4 月,成立内镜中心,属临床科室,设中层职数 2—3 名。主要负责利用无痛舒适化诊疗技术集中使用消化内镜、呼吸内镜、泌尿内镜、宫腔镜等技术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进行多学科检查、诊断、治疗及科研、教学等工作;成立移动体检中心,隶属于健康管理部管理,设中层职数 1—2 名。主要负责对东营市、胜利油田辖区内及周边地区因交通不便、时间不适宜等不方便来医院的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职业病筛查、应急医疗救援等工作,还具有巡回医疗、两癌筛查、慢病干预、普及健康知识、对外义诊宣传等各项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7 月,成立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直属于人力资源部管理,暂定员 3 人,设中层职数 1 人。主要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三基三严培训等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协调院内医疗、护理、医技等各专业技术人员及实习、见习等人员的临床技能教学、训练、考核的实施和管理工作;承担院外相关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管理工作;承担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相关基地在基地评估中临床技能实训方面的实施和管理等工作。9 月,对呼吸内科机构进行更名。呼吸内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诊疗范围不变。更名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仅限于收治呼吸内科专业系统内的重症病患。12 月,成立多学科诊疗及疑难病会诊中心,隶属于医务部管理,暂定员 1—2 人。主要负责组织建设多学科协作体系,建立规范及高效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根据相关诊疗规范与指南,针对疑难杂症、多系统多器官疾病、急危重患者、医疗纠纷或隐患患者及其他有会诊要求的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工作。
2020 年 6 月,按照卒中中心建设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成立脑心共治病区,与神经重症监护病区同一病区。负责急慢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血管病或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工作。成立神经介入病区,与神经内科一病区同一病区。负责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等工作。成立适应医疗病区,与神经内科二病区同一病区。负责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慢性缺血性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缺血预适应治疗仪的方式进行治疗等工作。成立防卒中复发病区,与神经内科三病区同一病区。负责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预防与治疗等工作。成立神经功能检查室,下设多普勒室、肌电图室、脑电图室。设中层职数 1 名。负责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部分治疗等工作。以上新成立机构,隶属神经内科管理;属同一病区的,定员人数和干部职数暂不变动,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补充。
2021 年 1 月,成立心血管内科三病区,隶属于心血管内科管理;成立泌尿外科一病区、泌尿外科二病区,隶属于泌尿外科管理;成立风湿免疫科一病区、风湿免疫科二病区,隶属于风湿免疫科管理;儿童康复保健科划归儿科管理。2 月,撤销党政办公室,成立党委办公室、医院办公室和党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主要负责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政治工作、群团、信访维稳等工作;医院办公室主要负责医院公文会议、行政督导及公务接待等工作;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统战等工作。撤销纪监审计部,成立纪检监察部、审计部。纪检监察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纪检、监察工作的政策规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职责,有效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加强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审计部主要负责拟订医院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对医院内部重大经济事项、重大工程、内控制度执行和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进行监督、评价和审计等工作。成立科技成果转化科。科教科原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划归科技成果转化科管理。主要负责医院专利、成果转化合同和成果转化基金的管理,以及对专利、成果提供转移转化平台、对外窗口和技术转移服务,进行后续开发等工作。成立群众满意度评价管理办公室,列入机关职能科室,对外合作交流部原下设客户服务中心划归群众满意度评价管理办公室管理。主要负责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客户电话咨询服务、随访和相关问题整改督导、医院人性化服务管理及协助医疗纠纷协调等工作。人力资源部原下设机构住培办公室、直属机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及相关业务和继续教育等相关工作划归科教科管理。预防保健科更名为健康管理部,原健康管理部更名为体检中心,健康管理部下设干部保健办公室和体检中心,列入机关职能科室。保健病区、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划归内科管理,原诊疗范围不变。3 月,基建科综合服务队原维修调度职能划归群众满意度评价管理办公室管理。5 月,基建科综合服务队库房职能划归医学装备部管理;信息中心的内设机构图书馆划归科技成果转化科管理;中心实验室暂由科技成果转化科管理。5 月,撤销住院部,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属医院其他业务科室,原住院部登记室、记账结算室及门诊部挂号收费室划归一站式服务中心管理,原住院部探视管理职能划归保卫科。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门诊(急诊)挂号收费、出入院办理、入院准备、住院预约、床位调度管理、加床管理、催款结算、病历资料复印、代寄检查报告等工作;开设就医咨询、预约服务、便民续方门诊、医保服务、慢病管理等便民服务窗口工作。6 月,经营管理部合同管理职能划归法规部管理;法规部民生热线管理职能划归群众满意度评价管理办公室管理;将洗涤服务部划归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管理。8 月,成立心血管外科监护室,属心血管外科下设机构。主要负责心血管病人术后监护,对出现不稳定情况的患者随时进行专业处理,为大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等术后病人提供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血液保护、容量控制、营养支持、神经保护、出凝血检测、心血管康复等监护措施。9 月,成立针灸科,与理疗科同一诊疗单元,主要负责运用针灸疗法对内、外、妇、儿等专业的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
2022 年 11 月,成立西郊院区,作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分院区进行管理。西郊院区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西郊院区党群、行政、后勤保障等综合协调工作。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西郊康复医院撤销。设立神经康复科二病区,隶属神经康复科管理;原神经康复区更名为神经康复科一病区;设立消化内科三病区,隶属消化内科管理;设立西郊院区麻醉手术室,隶属麻醉手术科管理;设立西郊院区外科病区;设立西郊院区急诊科。成立神经外科三病区(头颈血管外科),原头颈血管外科病区撤销。成立介入诊疗中心,属临床科室。将心脏导管室、血管介入科手术室进行整合,由介入诊疗中心统一管理。设中层职数 1 名,护士长职数 1 名。将血管介入科划归东营市心血管医院管理。撤销病案室,成立病案管理科,属机关职能科室,将原病案室相关职能划归病案管理科。撤销医保办公室,成立医保管理办公室,属机关职能科室,将原医保办公室相关职能划归医保管理办公室。
2023 年 2 月,成立督查办公室,属机关职能科室。负责对医院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党委会、办公会交办的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等事项,开展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负责组织协调医院行政查房工作。原行政督导室予以撤销。成立新院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新院区项目建设,监管、检查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等有关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调度会议,收集、汇报、协调解决项目运行有关问题等。4 月,成立西郊院区急诊科综合病区,作为西郊院区急诊科下设机构管理,暂与西郊院区外科病区同一诊疗单元。针灸科更名为针灸推拿科,原诊疗范围不变;撤销理疗科,原诊疗范围划入针灸推拿科;10 月,撤销放射科、CT检查科、磁共振检查科,成立医学影像科,属医技科室,隶属东营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管理,原放射科、CT检查科、磁共振检查科业务职能划归医学影像科。机构调整后东营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医学影像科、超声检查科、核医学科、PET-CT检查科;11 月,成立血液病研究所,主要负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血液疾病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尖端前沿临床研究,免疫治疗研究,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血液病诊治水平;成立消化病研究所,主要负责胃肠肿瘤、胆胰疾病、消化道微生态及其他消化领域难点和热点问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负责消化病诊治技术创新和研究,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提高消化病诊治水平。
2024 年 1 月,成立神经外科四病区(泛血管病科),隶属于神经外科管理;成立胃肠外科二病区,隶属于胃肠外科管理;成立神经康复科三病区,隶属于神经康复科管理;成立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一病区,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二病区,隶属于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管理;成立创伤中心。主要负责急诊创伤患者救治工作,负责建立创伤患者早期快速救治机制,提升创伤患者规范诊断和高效救治能力,重点提升创伤相关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救治能力;成立急诊创伤外科病区,隶属于创伤中心管理;风湿免疫科一病区、风湿免疫科二病区合并为一个病区;2 月,健康管理部更名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更名为体检部;4 月,成立东营市职业病医院。负责诊断和治疗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东营市职业病医院相关工作由医务部牵头负责;成立尘肺科,挂牌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尘肺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等工作;成立中毒科、物理因素科,挂牌在急诊科。主要负责急慢性化学中毒救治,以及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工作;成立健康监护科,挂牌在体检部。主要负责开设职业病门诊、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等工作;检验科设置毒性监测室、理化分析室。主要负责开展中毒物含量的测定、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等职业卫生检验业务。
2024 年 5 月,撤销医学装备部,成立医学设备部。主要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医疗器械配置规划与购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的购置、验收、维护维修保养、使用培训考核、技术支持、使用管理、计量管理、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报废处置等全程管理工作。成立耗材管理部,主要负责全院耗材(医用耗材、信息耗材、后勤保障物资和维修材料等)的遴选、采购、验收、储存、配送及质量控制、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管理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耗材的使用监测分析评价工作。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医院(含西郊院区)共有科室 113 个,其中临床科室 66 个、医技科室 13个、机关职能科室 34 个。
(撰稿人:王日香 陈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