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 31 号,南邻济南路,北邻淄博路,东接西二路,坐落在西城区的中心地带。正式成立于1964 年,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由一个 20 多人的卫生所,经过 60 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现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胸痛中心、全国血栓防治中心、全国爱婴医院、山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单位,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和潍坊医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医院建筑面积约 24 万平方米,床位 2200 余张,拥有高端双源CT、PET-CT、3.0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FD20 血管机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 3600余台。医院与 10 余家单位建立医联体,初步形成区域协作、分级诊疗、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医院坚持“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现有正高级职称 200 余人、副高级职称550 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7 人,省、市重点人才工程专家 20 余人。医院先后与李兆申、刘以训、戴尅戎、于金明、吉训明等院士建立合作,成立国医大师张大宁传承工作室,聘任包括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在内的近百位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10 余位高层次人才为科研专家。医院大力培养优势专科,医学影像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烧伤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烧伤整形外科学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颈动脉狭窄诊疗专科、帕金森病微创诊疗专科为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中医科为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科、耳鼻喉科为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骨科、妇产科、麻醉科等 40 余个专业分别为市级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医院打造了以腔镜、内镜、微创、介入、舒适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技术品牌;颈动脉内膜切除、取栓、溶栓等脑卒中防治技术位居全国前列,超低体重早产儿救治、单孔胸腔镜手术、脊柱内镜与显微镜手术、心脏射频消融、烧伤救治等技术走在区域前列。
医院始终坚持社会公益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近年来,医院分别荣获国家五星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示范基地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单位、富民兴鲁劳动奖状、东营市“创新实干先进集体”、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一、卫生所
1962 年 8 月,组建华北石油勘探一大队卫生所。所长李平,副所长刘文怀,主要为开发初期的油田职工服务。起初,卫生所设在原东营村的民房内,条件极为简陋,后搬迁至黄河饭店现址,建平房一栋,开展一般门诊医疗工作。首批人员是从华北石油勘探局调来参加东营会战的 13 名医务人员,其中医师、医士 7 人,药剂士 1 人,护士 5 人,无任何辅助检查设备,医生们只能处理一般疾病,化验检查及胸部透视等要到 20 公里以外的地方医院。1963 年 9 月,由青海石油管理局调来院长陈树发、主任赵长明等 20 余位医务人员。卫生所开设了内、外、妇、儿、五官、化验等科室,建立了 20 张观察床,每天用一辆旧吉普车早出晚归巡回医疗,救治病人。
二、九二三厂职工医院
1964 年 4 月,随着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医院正式成立。陈树发任院长,赵长明任副院长,孟宪德任党总支书记。当时胜利油田名称为“九二三厂”,故医院定名“九二三厂职工医院”。院址设在油田职工大学现址,当时由于新院区建筑工程尚未竣工,医院仍在原卫生所办公。利用仅有的一台显微镜做血、尿、粪便常规检查,外科只能做清创、切开、缝合等手术。
1964 年 8 月,新院区投入使用。医院归属油田会战工委后勤领导,兼负防疫和下属卫生所业务指导任务。开设病床 100 张,年底增至 150 张,设内、外科,各有床位 75 张。儿科、五官科、妇产科分属内、外两科。化验室以常规检查为主。年底安装 50 毫安X射线机一台,开始放射透视和胸部拍片检查。同年由全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分配来 82 人,年末医院职工人数达 137 人,其中主任医师 3 人、主治医师 4 人,医(技)师39 人,医(技)士 9 人,护士 57 人,行管人员 20 人。
1965 年医院扩建住院部,新建传染病和门诊、外科、儿科,床位数发展到 342 张。从玉门石油管理局医院调入 7 名医务人员,其中主任医师 1 人,主治医师 2 人。年底从济南、上海、青岛等地调来医务人员 20 余人,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人,主治医师 2 人,从事专业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中医、放射、药剂等,均具有临床经验,为油田医疗工作和医院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年底从青岛医学院分配来部分毕业生,招收学徒工 20 余人;此外又从山东省内招收初、高中毕业生 150 人,建立起了半工半读卫生学校,为自己培养了一批初级医务人员。从此各临床科室开始独立开展业务,各项医疗工作进入正常运行轨道。外科开始做腹部胃大部分切除、疝修补、阑尾切除、剖宫取胎等。放射科 200 毫安X光机投产后,开展了胃肠检查;化验室开设了生化室和细菌室;大部分内科病可以就地诊治;普通外科开展了除肝脏以外的腹部手术和甲状腺手术,创伤外科成功抢救严重外伤病人,其他各临床科室也开展了相应的医疗工作。
1966 年 3 月,从上海市招收来 44 名待业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进一步充实了医疗队伍。至年底,医院职工人数已达 412 人,仅两年时间,职工队伍发展到建院初期的三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 5 人,主治医师 10 人,技术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至“文化大革命”前,医院主要科室已经健全,基本满足了油田的医疗需要,扭转了依靠地方医院的被动局面。“文化大革命”中,医疗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多数医务人员能够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坚守工作岗位,为解除会战职工、家属和当地居民的伤病痛苦做了大量工作。
三、胜利油田职工医院
1971 年石油部决定命名九二三厂为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6 月 5 日,“九二三厂职工医院”更名为胜利油田职工医院,归油田会战指挥部后勤部领导。1972 年 3 月,油田成立了卫生处,防疫站和各卫生所由医院移交卫生处领导,医院成为油田直接领导的二级(处)单位。
随着油田发展,医院的规模、设备不能适应医疗工作的要求。1972 年油田党委决定筹建新医院。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经过长达七年时间,1979 年 7 月 1 日新医院门诊开诊,9 月病房搬迁。新院共设 17 个病区,床位增至 612 张,职工 940 人。医院有正、副主任医师 3 人,主治医师 47 人,医师 133 人,医士 87 人,护师 23 人,护士 118 人。中级以上职称医护人员已占 67.77%,主治医师以上的占 18.48%,技术构成有了明显提高。
四、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1980 年 4 月,鉴于油田已有规模不等的 8 所医院,为区别各自任务和地位,油田党委决定将“胜利油田职工医院”更名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1981 年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技术,从美国引进成套心脏外科设备,独立开展第一例动物实验。1982 年医院成立心脏手术攻关领导小组,开展第一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983 年医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对医院发展作出了新的规划。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开始毕业,医院先后接收了山东医科大学、青岛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并接收了油田、地方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医院先后从全国各地和世界发达国家引进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包括日本产 1250 毫安X线机,72 小时动态心电图机,荷兰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产多普勒B超,西德产CT等设备。医院邀请美国圣巴巴拉市眼科代表团来院交流,做人工晶体植入术 27 例;与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中国医科院北京阜外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签订了多项医疗技术协作合同。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医院先后成功地开展了一批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的新项目,包括心内直视手术,断肢(指)再植全髋关节置换术,右半肝切除,心内膜活检,希氏束电图、CT,诱发电位,固定式心脏起搏器,东营地区花粉调查,细辛药理作用的研究等。
医院在管理水平、医疗技术、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等方面均有新进展。1986 年分别被省卫生厅和石油部命名为“文明医院”。
1988 年底,全院床位数达到 726 张。其中内科 165 张,中医科 39 张,神经科 38 张。全院职工总人数达到 1509 人,其中主任医师 6 人,副主任医师 61 人,主治医师 143 人,医师 146 人,医士 12 人;副主任技师 1 人,主管技师 19 人,技师 36 人,技士 15 人;副主任药师 3 人,主管药师 21 人,药师 31 人,药剂士 5 人;副主任护师 1人,主管护师 61 人,护师 175 人,护士 147 人;高级农艺师 1 人,高级管理经济师 4 人,工程师7 人,会计师 4 人,审计师 2 人,统计师 1 人,管理经济师 26 人,馆员 2 人,各种助理师 36 人。
五、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
1989 年 7 月,医院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1992 年 4 月召开医院首届科技大会,标志着医院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1993 年,医院开展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等均获得成功。
根据卫生部《有关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等要求,医院于 1992 年对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要求。以抓软件建设为主、硬件为辅,以软件弥补硬件缺陷的指导思想,围绕创建工作,进行学习发动、摸底准备、落实标准、组织申报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创建期间,成立分级管理办公室、医护质量管理委员会,基层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职责和工作制度,院、科两级分别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搭建医院质控网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中心医院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能兑现,基本达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程化、质量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更新部分科室设备,新投产急诊楼、供应室、血库、制剂楼、药库、职工文化活动中心、17000 平方米的病房楼等,各项配套工程齐头并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990 年 8 月,胜利石油管理局决定中心医院与卫生学校合并为一套领导班子,实行两个二级单位、两块牌子、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1992 年 11 月,胜利石油管理局决定,油田卫校为独立二级单位。1994 年,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1995 年 5 月 9 日,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进行“三甲”医院挂牌仪式,成为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进入山东省 29 所“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标志着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0 年 7 月,油田卫校并入医院,成立胜利油田医疗卫生培训中心。是年,医院明确提出“质量建院、人才立院、科教兴院”的办院方针,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等13 个医疗中心,建成胜利油田重点实验室,承办山东省介入心血管疑难病学术研讨会等 6 期省级学术会议,先后成立油田和东营市的骨科、心血管疾病、肾脏病、麻醉等专业委员会。2001 年,医院被评为“滨州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2003 年,全院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成功完成当地非典防治任务,荣立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集体一等功”。
六、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2005 年,医院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胜利油田改制分流的总体部署,参照企业改制方式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在民政局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医院由“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复名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医院成立出资人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聘任制,出资人大会为医院最高权力机构。2005 年 1月,医院召开出资人大会,选举产生医院首届董事会、监事会。2008 年 7 月,医院召开出资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医院第二届董事会、监事会。2011 年 7 月,医院召开出资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医院第三届董事会、监事会。2014 年 9 月,医院召开出资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医院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改制后医院失去了胜利油田政策性补助和支持措施,医院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面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挑战,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2012 年 2 月,经东营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查、批准,医院由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为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并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018 年 12 月,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与东营市人民政府签署医疗卫生机构分离移交协议,启动移交工作。期间,分别于 2013 年、2018 年医院先后通过三甲复审。
2020 年 9 月,医院正式纳入东营市管理。东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柳景武,副市长刘美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燕振诚及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医院召开干部会议。会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全民宣布市委关于院领导班子成员职务调整的决定,同时成立中共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保持战略定力、付出艰苦努力,从容应考、沉着应战,制定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医院经受住了罕见的疫情考验,学科、人才、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实现全面提升,2022 年6 月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形成了“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医院被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新实干先进集体。2023 年完成门急诊 220.74 万人次,出院 10.91 万人次,住院手术 3.39 万台次,其中四级手术占比21.76%,微创手术占比 21.86%,高质量发展指标持续优化,在 2022 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无年报组排名第 8 位,2023 年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暨高质量发展第三季度监测排名第 11位,2023 年山东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服务绩效排名第 19 位。2024 年 1 月,医院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更,医院举办单位变更为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医院党委书记颜培光,标志着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成为政府主办的公立医院,开启了高水平现代化强院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