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使命,就是你世界观的实践归宿
我们可能经常会发现,如果一个人的世界观不明确,他就会越活越痛苦。哪怕他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赚的钱越来越多,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感觉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把追求财富作为目标,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意义。人的一生在物质享受上是有限的,无论是食物、住所还是日常用品,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例如,一个人所需的不过是一张床、一个家,以及每日三餐。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对于物质的享受和追求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当你饥饿难耐时,我给你一个馒头,你会觉得特别满足,特别感恩。但随着我给你更多的馒头,你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弱,直到你完全饱足,不再需要更多。所以,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额外的物质收益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都会减弱。因此,理解并接受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寻找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幸福。
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向外索取,想要得到更多的金钱和权力,最终他会发现,“幸福”二字对他来说是很难真正把握的。因为,无论你拥有多少的财富或多高的地位,总有人比你拥有的更多。在这种无休止的追逐中,他们可能会感到身心俱疲,幸福感也渐行渐远。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幸福都是与他人发生联系的。只有把欲望转换成为愿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幸福,因为欲望是为自己,愿望是为他人。很多时候,人的痛苦都与自己的欲望有关,都与我想得到什么东西有关,这就是所谓的爱而不得。所以当你痛苦的时候,不妨换一个思路:我能为我的家人做些什么?我能为我的国家做些什么?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当你从一心为己的模式里抽离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变大了,你的世界观变大了,你的视野变大了,你未来的路也随之变得更加宽阔。
俗话说,“将军有剑不斩苍蝇”,意指真正的智者不会为琐事所困。如果你的世界观很大,胸怀宽广,你就不会因在地铁里被踩了一脚或公交车上的一点小摩擦而大动干戈。因为你会觉得这件事情太小了,根本不值得在乎和理会。
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变得很极端,遇到一点事情不开心,就会采取极端的方法。这往往是因为他的世界太过狭窄,窄到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他痛苦,使他认为自己的世界、人生被打乱了。其实,明明是一些芝麻小事,却被他无限放大,认为糟糕透了。如果一个人有着清晰的世界观,相信自己能与这个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他就不会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斤斤计较,比如别人用了一点卫生纸或开水。他会认为这些小事不值得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所以读者朋友们,如果你发现自己还在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试着将个人的欲望转化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愿望。
同时,世界观的塑造,应从孩童时期着手,与家庭的熏陶息息相关。在一个家庭里,作为父母,要从小就在孩子心中播下这样的种子:我好爸爸妈妈就好,我好家庭就好,我好家族就好,我好城市就好,我好民族就好,我好国家就好,我好世界就好,我好宇宙就好……这才是大的格局。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会渐渐明白,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不仅关乎自己,更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息息相关。他们将学会,通过自我提升和积极行动,可以为他人带来正面的影响,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教育,将帮助孩子们树立宽广的世界观,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远见的人。
大学时我特别努力,主要是因为家里穷,再加上父亲身体特别不好,心脏一分钟跳四十几下。我极其恐慌,如果父亲需要治疗,绝对不是一笔小的数目。所以,我拼了命学习,拼了命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一次姑姑告诉我,我的父亲住院了,不过现在已经出院。她说父亲鼻子一直出血,农村的医院堵不住,连夜转到市里的医院才好不容易把血止住了。那一次是我感受到父亲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姑姑说我差一点儿就见不到我父亲了,因为担心影响在外地念书的我,所以他们等父亲出院才告诉我。我听到消息后整个人哭成泪人儿,哭了好几天,虽然父亲已经安全出院回家了,但是那种差一点儿就失去亲人的恐慌感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夜不能寐。有一次我梦见父亲生病了,非常严重。我从梦里哭着醒来,发现泪水早已沾湿枕头。
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再往后,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必须优秀,才能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这份信念驱使我在大学期间发奋图强,不断提升自我。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做兼职,每个周末早上 6 点钟起床,乘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教学地点,晚上 8 点钟下班再乘车返回,常常在深夜十点才能回到学校。虽然辛苦,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在我的世界观里,父母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深知,只有我过得好,他们才能安心。我赚钱了,有了经济实力,如果他们有一天生病了,我才能给他们看得起病。我也深知时间的宝贵,不愿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因此我选择在年轻时更加努力拼搏。
即使是多年后的现在,我依旧可以用拼命来形容我自己。总之,我世界观的初始阶段就是心中为父母。如果只为我自己,我可能觉得不用那么努力也行,而且可能我也做不到那么努力。所以后来我有能力让父母过得更好了之后,就开始带父亲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带他去看 3D电影,带他去吃西餐,带他享受所有我享受过的认为很好的地方。再后来,我在杭州安了家,把爸爸妈妈(他们早年就分开了)都接过来。看着他们握手言和,一起吃饭,一起谈笑风生,一起购物买菜,我觉得人生的幸福何求,不就是一家人的安乐吗?我想,我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儿女应尽的责任。
我始终相信,一个年轻人的努力,不仅是在塑造自己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你父母生命的长度和年老时生命的质量。我好了,我的父母自然也会好。这不仅是我人生的第一层世界观,更是我行动的驱动力。
当我把父母和家人照顾得很好,自己也还不错的时候,我人生奋斗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我想是我的企业伙伴们,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变得更好,让他们都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在理想的城市安居乐业。所以,在管理中,我会高标准、严要求。我常在公司开会时说:我们终将离开,就像生命终将结束一样,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从终点出发,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勇敢去面对,而非假想的逃避。
所以,后来每当问及“当你离开这家企业的时候,你想获得什么?”伙伴们的答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可以发展得更好。这让我明白,企业和员工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而我的答案或心愿是:当伙伴们有一天离开这个企业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赚 3 倍于这里的工资,还能有独立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所以,我会严格一些,我带的伙伴也会更努力,自然也都取得了还不错的结果和成就。我坚信:当他们变得更好后,他们的家庭甚至家族也会随之受益。这也就是我第二层的世界观:“我好了,我的伙伴们就好了,我们的企业自然也就更好了。”
然而,当我有能力令我的伙伴们变得更好的时候,我人生奋斗的动力在哪里呢?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三层世界观。
我希望将目光投向更多的年轻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变得更好,不再过迷茫摆烂的人生。当我看到很多的学生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后,彻底放松,甚至逐渐迷失了自己,不再努力的时候,我是无比痛心的。毕竟时代变了,不再是那个毕业即分配的年代。相反,当前时代,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要求更多。
1.硬实力
专业技能:掌握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职场成功的基础。
教育背景:高等教育和相关领域的学位证书可以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工程、法律等领域的认证,可以增加职业竞争力。
技术能力: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如办公软件操作、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了解并应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语言能力: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可以增加职业机会,特别是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
2.软实力
人际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朋友、同事、客户和管理层交流。
语言表达能力: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更好地展现自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
团队协作合作能力: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团队协作和提升团队凝聚力。
领导力:管理团队的能力,也包括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是职场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尤其是在压力下。
自我驱动能力: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能够自我激励,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学习能力: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保持竞争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3.其他能力
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订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人脉网络建设:建立和维护职业网络,这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时间管理:有效管理时间,确保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
所以,我希望尽我所能,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在职场和生活中更顺利地前行。
这就是我的世界观,虽然看似简单,但它的形成却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我曾在 20 多岁时怀揣梦想,希望在 35 岁前积累足够的财富,然后寻找一处世外桃源“隐居”起来,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宁静的生活。然而当我步入而立之年,我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和方向——投身于年轻人的教育事业。我深信,只要世上还有迷茫的年轻人,还有迷失方向的灵魂,我就有责任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我想通过这一生,让更多人的生命能够因为我的存在而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这就是我这一辈子的使命,我的追求,我的梦想。当我心中装下很多人的时候,我的努力就不会停歇,即使遇到困难我也一定能够坚持下去。
所以,当一个人有了明确的世界观,当他的世界观很大的时候,他的行为就会变得很自觉,他就会变得非常努力,并且百折不挠。因为他已经将自己与他人、与家族、与国家、与世界建立联系,他赋予了自己不同的重要使命,他绝不会轻易放弃,绝不会让他世界里的人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