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试过才知道
现在80%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及该干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做着适合自己的职业,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一些人听懂了自己的心声,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得到自己喜欢的职业。经常有朋友问我:郑老师,您觉得我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我适合做什么?在职业方面有没有好的建议?实际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都是一个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
简单来说,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怎么做=职业规划,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这个自我梳理的过程更加重要,但是所有的设想都需要实际行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首先我们要做的三件事,是从内向外的一种了解和思考:
1. 对自我检测与认定
可以列出包括从兴趣爱好甚至到三观在内的自身情况,来分析个体本身在某一领域立足的可能性。我们了解自己,就要把自己的标签全摘掉,什么内向/外向,什么偏好,什么不喜欢设计,做不好销售之类摘掉,尝试一些自己没尝试过的东西,充分独处,和自己对话,明白你的优劣势,然后和自己搞好关系,接受真实的自己,善待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这对于匹配职位的帮助非常巨大。
此外就是清楚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收入、学习机会、空闲时间、名望、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无论你是否有着足够野心想去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在任何一行,不保持充电,都有被不断激烈的竞争淘汰的可能性。
2. 对职业掌握了解
大学生往往会对未来感到迷茫,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对某一行业不了解,仅凭父母朋友粗略描述,就给该职业贴上了不客观的标签。
实际上当我们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后自己上网多看看相关新闻,仔细查找行业资料学习就可以了。不过这里还要讲到一些行业问题,因为行业不同,职业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希望从事市场类工作,即使是市场部经理这样一个具体职位,就可以从零售到团购,从教育到医疗。
提前了解某一行业,可以快速帮助删选;选择深入了解某项领域后,可以打破HR对你没这方面经验的质疑;在进入这一行后,也能更好适应。
我们可以根据职位找出能吸引自己的公司发出的招聘,以此为目标领域。
梳理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3. 对环境背景分析
不同年纪的人、不同地方的人要考虑的因素当然各不相同。有些如产品经理的职位其实成熟也不过几年,职业发展趋势会影响个人未来发展。
关于这一点,很多女性都会有疑惑:到底回老家还是留在学校所在城市还是到北上广深杭发展?其实最主要的是能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地域问题就没什么困惑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分析清单,列出考虑这样工作的原因,以及优势、潜在风险,比如当我们在深杭、学校所在城市或者家乡之间实在无法抉择,不清楚自己能否适应某个地方,那么写下所有原因,可以按照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对照自己。
剩下的就是尝试了,因为所有想的都是想的,你可能错误地预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兴趣爱好所向,我们常高估试错成本,又低估选择成本。但是年轻最大资本就是试错的时间,再美好的设想,试过才知道不适合自己,没关系。
重要的是:体验、经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