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伉俪
李长明和王秀琴是一对爱好晋剧的伉俪。李长明,男,1962年出生,王秀琴,女,1964年8月出生,两人都是涿鹿镇水泉庄村人。王秀琴自幼喜爱山西梆子,十几岁时就跟着村里的大喇叭学唱《打金枝》《算粮》《楼台会》《明公断》《金水桥》《杨八姐游春》等唱段,二十多年从未间断,在方圆三五里都是唱得好的。李长明虽然不懂山西梆子,但他爱红火,爱山西梆子那种特有的腔调。为了支持妻子的爱好,2000年夏天,李长明在家中装修了三间房,组织了爱好山西梆子的亲朋好友来家里自娱自乐,每隔三五天组织一次,每次活动到深夜还不尽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他家学唱戏的人员越来越多,王秀琴的学识也不断增长,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现有的文武场伴奏效果明显不适应大家的需求。李长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投资4000多元购买了音响设备、功放机、调音台、音箱、耳麦、话筒等。随后,李长明、王秀琴夫妇和董世明等发起成立了昌鸣晋剧社(现老年大学晋剧社)。为支持妻子的爱好,李长明又投资6000多元给妻子购买了戏装,如旦角头饰、凤冠、老旦衣和须生的髯口、朝靴、黄帔等。如今,县老年大学给剧社提供了更好的活动场所,李长明、王秀琴也搬到县城居住。剧社每周活动四次,王秀琴场场不误,她饰演《辕门斩子》中的八千岁、《杨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展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底,是剧社的顶梁柱之一,而李长明也经常到剧社观看表演。李长明、王秀琴夫妻孜孜不倦追求山西梆子20多年,是涿鹿县众多戏迷中的模范伉俪。

李长明(左)与王秀琴在水泉庄村舞台上留影。拍摄于2018年7月31日

侯占国。拍摄于2017年9月1日
在老年大学晋剧社,还有一对戏迷伉俪。男的叫侯占国,女的叫韩喜兰。侯占国出生于1954年,武家沟镇东窑沟村人。在学校读书时,侯占国就是文艺积极分子。1969年,部队拉练住在东窑沟。部队有个文艺队,看到正在读初中的侯占国很有艺术天赋,通过政治审查,经与公社和大队两级革委会协商,同意侯占国跟随部队当文艺兵,现场办理了入伍手续立即随部队出发。一天,侯占国随拉练部队行军到达宣化深井时,因有人举报侯占国的哥哥“带有严重的问题”,侯占国被大队革委会半途召回,失去了一次从事文艺事业的机会。初中毕业后,侯占国在生产大队业余剧团拉晋胡,后到涿鹿煤矿参加工作。在煤矿,侯占国经常和一些晋剧爱好者在一起玩,他负责拉大弦。2010年侯占国参加了老年大学晋剧社,专工二弦和唢呐。为了练好唢呐,侯占国认了好几个师傅,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到桑干河边练习。他的二弦拉得很见功夫,是涿鹿县业余二弦演奏的佼佼者。近几年,侯占国又拉起了大弦。功夫不负有心人,侯占国现在是老年大学晋剧社文场的主力伴奏员。韩喜兰出生于1956年9月,武家沟镇溪源村人,1973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村剧团。凭着天生一副好嗓子,进入剧团就当起了主角。她在现代戏《渡口》中饰演的水莲,在《划线》中的老大娘都很出彩。在传统戏《十五贯》中,韩喜兰饰演苏戌娟。1974年,韩喜兰担任溪源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7年在涿鹿煤矿参加工作,后调到武家沟镇担任妇联主任,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大学晋剧社。在剧社,由于她嗓子好,会的戏很多,什么角色也演,且演什么像什么。《辕门斩子》中,她先演佘太君,后演穆瓜;在《卖妙郎》中饰演妙郎,她还饰演过须生、青衣等角色,没有角色时就在武场打手锣。为了更好地参加剧社活动,侯占国几年前就买了一辆老年代步车,老两口开着车一起来,一起走,成双成对,比翼双飞。

韩喜兰。拍摄于2024年6月

夫唱妇随,董世明(右)与崔秀英。拍摄于2024年6月14日
在老年大学晋剧社,班主董世明和崔秀英也是一对戏迷伉俪。崔秀英原来是唱须生的,前几年患病不能登台演唱了,现在武场打下手。
在涿鹿县,夫妻双双喜爱晋剧的比比皆是。如新乐晋韵歌馨剧社的徐世忠、樊玉梅夫妇,英姿晋剧社的常德祥、常美荣夫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