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府村的“双蝴蝶”
张桂平和郑嫦娥都是女同志,都是张家堡镇上太府村人,都曾是上太府村原业余剧团演员。
早在清朝末期,山西梆子就在上太府村盛行,村里的戏班子以其演员阵容强,服装道具新远近闻名。在涿鹿县,上太府村是山西梆子名角荟萃的地方。这里曾出现了“小狮子黑”张庆云、“一斗金”李胜德、“气死坤角”蒙兆玉、“刀马旦”李胜年、“花脸”侯胜忠等誉满张垣晋蒙的“角儿”。原村业余剧团的花脸演员杨士林、须生张守基和“二花脸”杨爱都是全县有名的演员。2007年,上太府村戏班又出了张桂平、郑嫦娥这一对“双蝴蝶”。
张桂平,1959年8月出生,土生土长的上太府村人。1975年高中毕业就进了村业余剧团,得到了侯胜忠、李胜德、李胜年等老一辈晋剧表演艺术家的指导。1978年传统戏恢复上演,张桂平在《十五贯》中饰演的苏戌娟一炮打响,成为剧团的台柱子。随后在《算粮登殿》《金水桥》中成功饰演了王宝钏、银屏公主等青衣角色。

张桂平(左)与郑嫦娥(右)。拍摄于2024年6月14日
郑嫦娥,1963年8月出生,涿鹿县东小庄镇自辛庄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加入了自辛庄村业余剧团。自辛庄是涿鹿县东大道成立戏班较早的村子,郑嫦娥的父亲是剧团的小生演员,受父辈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山西梆子。初到剧团后工须生,第一次演戏就饰演《潘杨讼》中的八千岁,得到了正在自辛庄村教戏,原涿鹿县晋剧团,后调到张家口的地区青年晋剧团小生名家成连珍老师的指导。后来又在县文化馆下乡老师的指导下学了《楼台会》中梁山伯和《辕门斩子》中杨六郎两个角色。1984年,郑嫦娥嫁到上太府村,因先后抚养两个孩子没有参加上太府村剧团。
受20世纪90年代中期晋剧不景气的影响,兴盛了百年的上太府村戏班也和全县所有农村戏班一样解散了。2007年,在张家堡镇原铁合金厂厂长雷有仁先生的倡导下,偃旗息鼓十多年的上太府戏班又重新组建,张桂平、郑嫦娥双双进入戏班。张桂平和郑嫦娥都是老演员,好多戏都是轻车熟路所以直接进入角色。
自此,张桂平和郑嫦娥正式开始搭档。她俩演过《楼台会》《十八相送》《孔雀东南飞》,张桂平饰演祝英台和刘兰芝,郑嫦娥饰演梁山伯和焦仲卿。她俩酷似杜玉梅和李爱梅的嗓音和声情并茂的表演受到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被称为上太府村的“双蝴蝶”。
这段时间,张桂平除了原来饰演的青衣、小旦角色,还反串饰演了《卧虎令》中董宣的须生角色,饰演了《赤桑镇》中吴妙贞老旦角色。而郑嫦娥则是以小生角色为主,如《辕门斩子》中的杨宗保、《藏舟》中的田玉川、《双罗衫》中的徐继祖等,同时还饰演过《算粮》中的薛平贵。

郑嫦娥(左)与张桂平(右)《楼台会》剧照。拍摄于2017年6月30日
2013年,重新成立的上太府村业余剧团再度解散。2016年5月张桂平加入了老年大学晋剧社,年底,郑嫦娥也加入其中。从此,这一对“双蝴蝶”再一次联袂演出,比翼双飞。
几年来,这对“双蝴蝶”在老年大学晋剧社先后复排了《楼台会》《十八相送》《孔雀东南飞》,同刘永芳联袂排演了《相府梦》。参与了《打金枝》《算粮登殿》《渭水河》《赤桑镇》《藏舟》等十几部晋剧的演出。张桂平还成功饰演了《三击掌》中的王宝钏和《杨八姐游春》中的杨九妹等角色。而郑嫦娥也成功地饰演了《辕门斩子》“穆桂英下山”一折中的杨六郎和《调寇》中寇准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