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众基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
剪纸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以前,那时候,纸还没有出现,人们为了记事方便,就在青铜器、竹筒、兽皮等这些载体上画一些图画,来呈现记事的内容,这就是剪纸艺术的前身。
纸张出现后,那些用来记事的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所以剪纸的由来就是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出现后才正式产生。汉代,纸张的出现推动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剪纸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明清时期,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种类也渐趋繁多,用途也更加广泛,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装饰类
每逢新年家家户户贴在窗户上,以烘托喜庆热闹气氛的窗花,为装饰内墙壁而贴在墙上的墙花;春节时悬挂在门楣上的门笺(挂钱)等都属于装饰类的剪纸,大多数含有吉祥之意。
礼仪类
民间婚嫁等喜庆时,用来装饰各种器物,庆贺新家庭的诞生,寄托美好祝愿的剪纸喜花;给老人祝寿的剪纸寿花,这些都属于礼仪类的剪纸,大多数含有喜庆、祝福、祈祷之义。
我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在五六岁时,就早早地开始“女红”的训练,她们要学习纺织、针线、厨饮、洒扫等,而剪纸和刺绣即是她们必须掌握的技艺,她们绣花之前要制作一种剪纸——花样,做布鞋之前要制作一种剪纸——鞋样。花样、鞋样均可用白纸剪成。花样剪纸的题材非常广泛,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均有表现。
剪纸在长期的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和材料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而最为常见的还是单色剪纸、点彩剪纸、折叠剪纸和拼色剪纸。
单色剪纸
是在单色的纸上进行剪刻,主要是红色纸,这是由于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祥喜庆。
点彩剪纸
选用白色的宣纸,因为宣纸易于渲染。当作品剪刻完成后,再点染上色,所用的颜色里加了白酒和药料,这样只要染了第一张,颜色就会自动往里渗透,并且不会向外洇开。点染剪纸的颜色丰富、变化无穷,由于所用颜色均为品色,色彩纯度高、透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折叠剪纸
就是将纸对折或多次折叠后剪,展开后成为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形成对称的或是以一张单元纹样为基础、反复出现构成的图形。
拼色剪纸
以各种色纸剪成各个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贴在一个画面上的剪纸艺术。
我国剪纸艺术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或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风民俗与老百姓的生活情趣,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意,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内容大多寓意着喜庆、吉祥、团圆和美好,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剪纸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别符号。
剪纸技艺难度较高,但是,有师父的认真指导,勤加练习、多加揣摩,还是可以掌握其要旨的。正因此,剪纸技艺一直延续至今,并将继续传承下去。中国剪纸艺术现在已经走出国门,正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了解、理解中国文化,它正在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做着重要贡献。
我出生在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山区庄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我的家庭是剪纸世家。
我的童年正是“成分论”的年代,家庭出身让我和同龄的小伙伴们有了不一样的经历,周遭歧视的眼神,让我的童年失去很多快乐。在外,我虽然备受冷眼,但在家里,我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懂得好多小伙伴们不懂的知识。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幼就酷爱剪纸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剪纸功底,我成为家族祖传单色剪纸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在母亲的培育传授下,我精通多种类型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以单色剪纸为主,还有彩色剪纸、折叠剪纸、拼贴剪纸,以及中国北方多种刺绣,如扎花、裸花、打花、纳花、拉花、还会布贴画、编织和做多种类型纸花等。
我天生性格开朗,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兴趣广泛。父亲一有闲暇,就教我下棋、习练书法、绘画,还会给我讲下棋、书法、绘画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在父母良好的教育下,我养成生活自律、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社会的千锤百炼,锻造了我坚强的性格和坚韧的毅力,良好的家庭教育让我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当我小学毕业后再无学可上时,父亲告诉我:“学历损失,艺术补。”我决心将祖传的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我怀揣着这样的理想走向了社会。
那时我们的社会范围仅仅是生产队、庄河村。父母作为“四类分子”,除了正常的生产队劳动,还有挨不完的批斗,搞不完的政治学习,干不完的劳动改造的活计,甚至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法保证。我是生产队有名的“力气王”,在生产队劳动,必须多干活不说话,每天都为父母揪着心。剪纸是我最好的休闲娱乐活动。
到了结婚年龄,经人介绍,我和一个种菜的男人在山海关结了婚。婚后,我白天忙农活,业余时间仍坚持我的剪纸活动。时间长了,我的剪纸作品就引起了社会各界朋友及领导的关注,也因此结识了很多艺术界的朋友,并多次参加了市、省和国家级别的展览和比赛。因为我创作的剪纸作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的代表性剪纸作品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获得了市、省以及国家多级别、多种类的奖励和荣誉,更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于是,这些年,我作为一名传统非遗文化代表性领军人物,活跃在大家的视野里。
我是一个要强的女人,我追求的民间艺术事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家庭中我也尽心尽力地安排好一切,确保家庭和事业两不误。可我和丈夫“三观”不同,我努力了23年,我的所做所想始终得不到他的理解。48岁的我选择了事业,带着22岁的儿子,放弃了我曾经努力经营了23年的家,“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什么叫财富?
依靠别人的施舍,拥有多少都不算有,凭自己的能力和本事挣来的才算财富。
什么叫人生幸福?
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是真幸福。
虽然失去了23年的家,表面上我什么都没了,其实我仍很富有,我富有的是精神财富,是我高瞻远瞩的眼界,是我发展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理想,是我正直善良的品格,经过我的勤奋努力,我会拥有我想要的一切!
我深知,想把民间艺术做成一项产业的艰难,我一没人脉,二没经济后盾,但我知道做任何事情,“人”都是最重要的。对自己的能力和技艺,我充满信心,但只靠我自己把事业做起来还是不行的,所以,我确定的基本策略是,自己必须先行动起来,了解市场,积累经验,同时,物色合作伙伴。
唯有自强得天助,上天给我派来了得力的助手——徐中兴老师。他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是全国山水画大奖获得者。我们二人志趣相投,且都很有格局,在合作过程中没有任何内耗;我们的艺术思想能够相融,我们的专业特长能够互补。
“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我们坚定自己的选择,劈波斩浪一路前行。经过我们不懈努力钻研,终于突破中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的瓶颈,创新发明了国家专利技术,使剪纸画种诞生,使传统的民间剪纸登上了大雅之堂。
我们创作的作品种类很多,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得到了各地各界人士高度认可。我们的剪纸艺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助力全面脱贫,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们剪纸画创作水平的提升,随着我们剪纸画影响力的扩大,我们的剪纸艺术走出了国门。多年来,我随中央外联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文化艺术交流团先后访问了韩国、保加利亚、捷克、葡萄牙、意大利、克罗地亚、俄罗斯、荷兰、比利时、厄立特里亚、科特迪瓦、美国等国家。
在国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赢得了世界各国领导和普通民众的青睐。中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架起了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增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传统文化艺术更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艺人和民间爱好者来继承、创新和延续发展。我是一位民间剪纸爱好者,也是一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我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称号,我会将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并且,我要努力培养传承人群体,让他们将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继承、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国争光,是我少年时立下的誓言,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兑现了!
如今,我已经是一匹老马了,发挥我的晚年余热,写出自己一生的经历,这既是对已逝岁月的留恋与回顾,也有我对生活、爱情、家庭、事业、人生等的思考和诠释,希望有缘见到此书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能受到一些启迪,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同时,书中也写到了我在创作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时积累的技艺和知识,留给喜欢和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朋友,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剪纸,作为艺术,作为文化,在民间民俗中营造喜庆、吉祥、团圆、美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审美情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每一位民间剪纸艺术爱好者,能执着坚守,弘扬、继承、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让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