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的出生地
在秦皇岛市北部山区的长城脚下,有一个叫作庄河村的小村庄。20世纪50年代,庄河村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浑然一体。她用多种谷物和果蔬养育着这里的生命,用秀美的山水和多姿的草木沉淀着这里的艺术底蕴,用精妙多姿的建筑见证着古今中华儿女的卓越智慧。
村庄的东面矗立着一座大山,名为“大东山”,雄伟的山峰上长满了四季常青的松树和多种乔灌木,像铺上了一层带有斑点的绿毯。山峰的中上部有一片特别醒目的黄色崖壁,如刀削斧劈般挺拔而立,因远观恰似一座带檐的房子嵌在绿毯上,当地人称其为“石房”。到了雨季,常有山水从黄色的崖壁顶端喷洒而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瀑布。这里是全村人关注的地方,只要石房上出现瀑布,肯定发大水,它就是这样向村里预告着汛情,保护着村庄。
村庄北面横亘着一条山脉,山岚起伏,山势险要,沿着山脊耸立着闻名天下的明代长城。那雄伟的长城传递着我中华的民族精神,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激励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山坡上长满了梨树、桃树等各种果树。山脚下是肥沃的田地,夏季各种庄稼郁郁葱葱。

我的出生地: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山区——庄河村 赵立冬摄
村庄的西北角有一座大山,名为“半壁山”,山峰奇特,犹如一只大手掌,它总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里的先祖举起右手向上苍发誓,一定保佑这里的后代子孙自强不息、幸福绵长。
大东山脚下村庄东头有一条大河。河水由村北深山里溪流汇聚而来,它绕过村庄往村南流去。半壁山的余脉呈阶梯状从西北向南延展,直到村南与大河相遇处,变成了10余米高的黝黑崖壁。崖壁上有一棵500多年的古松。从村南看去,半壁山的这条余脉和那棵古松就像神龙摆尾拱卫着村庄,又像母亲的臂弯紧紧拥抱着自己的孩子。单看那棵古松,它就像一名威武的士兵在门旁站岗,守护着村庄的安宁,又像一名谦逊的长者迎接着到村庄来的每一位客人,威武的姿态和深厚的内涵使它成为庄河村的象征。在山与河的相遇之处,只要不是冬季结冰,总能听到水撞击在崖壁上的轰鸣声,看到溅起的雪白的浪花。由于长期的冲击,崖壁下形成了一个很深的大水潭,常年积水,这水潭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也警示着这里的人们,只有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村庄坐北朝南,有整齐的六条街,从北往南数起,一至四条街的房子全是四合院的古民宅,第五、六条街则是各式普通民宅。村庄第一条街西北山坡的高地上有一座大庙,为上堂庙,第四条街路北有一座五道庙。整个村庄整齐有序、古今兼容,青山绿水环绕。
村里的代表性住宅就是四合院了,虽然每个院落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四合院都有院墙,院墙上有青瓦扣成的古钱花样,预示吉祥且别有一番艺术气息。院门朝南,为三进院落:一进为大门门楼和门房;二进为二门、正房和东西厢房;三进为厨房和柴房。门楼外有几级青石台阶,台阶旁设有上马石和下马石。门楼为砖木结构,青砖雕脊,筒瓦铺顶,彩绘栋梁和椽檩,朱红铜钉木门,圆鼓青石石狮门当,刻字雕花四个户对,典雅大气;二门为垂花门,雕花精致,色彩搭配和谐;二门内庭院是青石铺地,还有青石凉墩以及各式别致的养花池和养鱼池。
主体建筑均是砖木结构,前出廊后出厦,装饰上是砖雕彩绘。砖是青砖,各处配有雕刻图案;木料全是上好木料,大柁、柱子、椽子、木质天花板、窗框、窗棂等木结构裸露部分均有彩绘,配有各种装饰图案。房屋建筑庄重大气,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据说建一套这样的住宅需要好几年时间。木料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施工顺序不能乱,砖瓦烧制讲火候,雕刻讲究细腻,绘画讲灵气……老手艺人做的活就是讲究!
1954年6月18日(甲午年五月十八日),有一个女孩降生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降生在这样一个四合院内,这个女孩就是我——姜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