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童年的磨砺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四季更替,我每天都跟在母亲身后下地干活,天气好时就只是饿和累,遇到刮大风、下大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那怎一个“苦”字了得呀!我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妈妈嘴上虽不说:“华子整天跟大人一起在大野地里跑,太难为她了。”可妈妈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我从来没跟妈妈说过苦,那年代没有什么雨具、雪具,庄稼人在地里干活时,遇到下雨,只能跑到较近处的大树或房檐下避雨,有时雨大来不及找到避雨的地方,就得淋在雨中,浑身上下全被雨水淋透是常事。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心疼地问我:“华子,衣服全湿了,冷不冷?”

剪纸画《童年的我和母亲去邻村下地干活》
“妈,没事的,你衣服不也全湿了吗?咱娘俩衣服全湿了,你怕不?”我调皮地反问妈妈。
“我没事的,我是大人。”妈妈说。
“妈妈不怕,我就不怕,只要妈妈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我说。妈妈伸出手,搂住我,然后又摸着我湿漉漉的头发说:“我闺女是好样的!”
我每天跟着妈妈,心里感觉踏实,比自己守在家里时战战兢兢的要好。但妈妈知道,我年龄太小,在野地里干一天活儿时间很长,太不容易了,可又有啥法子呢!有时我困了、累了,妈妈就用她的衣服给我盖在身上,让我在地头或大树下睡觉休息一下。在野外睡觉,有时我身上出汗,就会起大包,妈妈说那是出汗受风起的风包。那种风包可痒痒了,我总忍不住用手去挠,挠破了,总有那些坏虫子趁我不注意去舔食破皮处渗出的黏液,然后又会红肿甚至流脓。记得我小时候身上总有伤,妈妈说我落下了“皮肉不合”的病根,她见我满身是伤,每天晚上睡不好觉的样子让人可心疼了。
我六岁那年,妈妈说想让我去上学,我可高兴了!一天晚上,妈妈带我去小学老师家。老师是我们本村人,妈妈向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我的情况,得到了老师的同情。她说:“二姐,艳华跟着你每天下地干活太不容易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她的,让艳华上学吧。”就这样,我上了小学。
在学校里,我认真听老师讲课,努力学习,把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回到家,我主动让父亲给我检查作业。
那时,我听懂了母亲和老师说的话,我不到上学的年龄,妈妈恳求老师照顾我,担心我在野地里受罪才让我上学,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有一种搞不清楚的东西压在我心里,为什么我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呢?我的父母为什么和邻居的叔叔婶婶们也不一样呢?关于这个问题想问父母,可从来也没问过。
时间过得好快呀,转眼间我上小学二年级了。班里也有和我一样家庭出身的同学,慢慢地,我才明白了和小伙伴们不一样的是我的家庭出身——成分高,而其他大多数同学是贫下中农出身。我表面上性格开朗,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但家里人和外人谁也不知道,因为成分高我内心有多苦,有多重的思想压力呀!当后来懂得了自己出身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时,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想起了那些总也搞不明白的点点滴滴,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明白了自己和小伙伴们不一样的原因,理解了父母和别人家大人的不同之处。
明白了这些,我就更懂得了说话要注意,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尽量少说。一旦说错了话就会给父母添麻烦,同时也担心同学们会用歧视的眼光看我,更担心同学们不理我。所以,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每天穿着整齐,干干净净地上学去,到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小心翼翼地和同学们处好关系。
我们学校冬季需要生炉子取暖,生炉子需要的柴火由老师带学生自己去山上拾。学校把每周五定为劳动课。到取暖季,每周的周五,全体同学都要去山上拾柴。要强的我每次上山拾来的柴火都比其他同学多。
因为我劳动表现好,班主任选我为班里的劳动委员,又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好,班主任又选我为学习小组长并颁给了我“一道杠”袖标。平时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自己非常高兴,我认为同学们也一定会因此喜欢我,高看我,会让我融入他们的集体里,我一定要把这荣誉告诉爸爸妈妈。放学哨子响起,我迅速整理书包,老师宣布放学,我背起书包冲出教室,飞快地往家跑。当我跑到校门外的下坡时,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大地主”。我收住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喊的。那时,我刚七岁,至于我家什么成分还没太弄懂,只是知道我家成分高。所以,我大声地回怼他说:“我家不是地主。”
“大地主,你家就是大地主!”那位同学又大喊了一声。
我的心怦怦跳起,我的脸陡然滚烫,我张了张嘴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浑身有点发软,心想我家可能真的是地主!我平时积极努力,生怕有人说我家成分高,没想到今天同学却高声喊出了我家是大地主。瞬间,我的尊严荡然无存!那年代,孩子们虽不甚明了,但都知道家庭出身不好就要被歧视,就是没面子,就是低人一等。当时,那句扎心的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和往常一样约了几个小伙伴合伙推碾子。因为我们放学早,大人们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呢,所以我们经常帮助大人在家里做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夏天放学回来后,我们一块儿给家里的猪、兔子等挖菜、割草;冬天小伙伴们合伙一起推碾子碾玉米面。石头碾子沉啊,我们需要团结起来一起用力推才能碾好玉米面。
那天晚饭后,我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选我当劳动委员、学习小组长的事儿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非常高兴,妈妈说:“我老闺女真了不起!”父亲更是高兴。母亲郑重地对我说:“有了成绩,不要骄傲,不要向别人炫耀,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今后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比你成绩好的学生还多着呢。”我又把同学喊我大地主的事儿说给爸爸妈妈听。
妈妈说:“你看咋样?你可能是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让同学们看不惯了。”
“我没做什么错事啊,只是今天我特别高兴,放学就往家里跑,想把这好事儿告诉你和爸爸。”我边回想过程边回答。
“你跑就不对了呀,往日你和同学们一起走回家,今天你自己跑什么呀!人家看着你呢,你没察觉到你和往日做的不一样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克制,有坏事不沮丧,有好事不张扬,今天你做得不对,这是一次教训,以后一定要记住妈告诉你的这些话。”妈妈批评了我。
爸爸紧接着也说道:“艳华,你一定要记住今天晚上妈妈对你说的这些话,关于咱家出身成分这事儿,你还小,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你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别说大人们讲的话。”
“爸爸,我记住了。”
这时,我终于明白是自己犯了骄傲的错误,这才受到同学的惩罚!父母的批评教诲让我铭记心中。
我上小学时,因村里人家少学生也少,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一个班,我们三年级共有八名学生,三名男同学和五名女同学。那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的,上课时我们往往饿得没力气都趴在桌子上,老师也理解我们,一会儿她怜悯地看看我们的脸,一会儿用温暖的手摸摸我们的头。听到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背起书包,冲到村里的食堂去吃饭。每次都是黑乎乎的白薯干面和稀稀的粥,真的太难吃了!可是不吃还不行,真饿呀!如果能吃上一顿稀稀的玉米面粥也行,那也能好吃点儿啊!
没事的时候,我们经常去地里挖野菜、捡破梨来充饥。一个星期天,我家对门的小伙伴大莲喊我:“艳华,走啊,咱们去南山捡梨。”
“好哇,等会儿,我去拿袋子。”我表示同意。
“快点儿,我在家门口等你。”大莲回道。
“马上就去!”我边答应边起身去找袋子。
南山离我家很近,就在我家门前南面的山坡上,那里有很多梨树。生产队把好梨摘走落在地上的坏梨就不要了,可以随便捡回家。我和大莲上了南山坡,不大会儿工夫,我们就捡了半袋子坏梨。我们俩担心捡多了背不动,正准备要回家,这时,突然一位姓张的老头跑到了我们身边,他大声说道:“谁让你们来这儿捡梨的?”
大莲说:“是我爹让我们来的,他说这儿的梨都摘完了,我们可以来捡。”
张老头说:“那也不行!”
大莲抢白道:“你管不着,也不是你家的。”
我站在一旁一句话也不敢说,自己知道我家成分高。大莲爹是生产队长,所以她什么都敢说。张老头被大莲呛得涨红了脸,可他拿大莲没办法,他转身向我走过来,恶狠狠地对我说:“大莲可以捡梨,你不可以捡,把你袋子里的梨倒出来!”
“这不合理,你这是欺负人!”我委屈地反驳道。
“你家是地主,欺负你怎么了?把梨给我倒出来!”张老头歇斯底里。
我知道他就是在欺负我,他是大人,我又能怎样,我无可奈何地看了大莲一眼,大莲也很茫然地看看我。回家吧,爸爸妈妈不知道我来捡梨,回去晚了他们会找我的。想到这里,我生气地对他说:“给你就给你,能咋地呀?”就这样,我把辛苦捡的半袋子梨倒在地上,空着手回了家。
晚上,我见到了母亲放声大哭,妈妈问:“老闺女哭啥呀,你怎么了?”我一边哭,一边把跟大莲一起去南山捡梨的事儿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她把我抱在了怀里:“艳华,别哭了,今天的事你没做错,是因为咱家的成分让你受了委屈,丢了面子。妈知道,你小小的年纪承受不了这样的事儿。”
父亲也走了过来劝我:“艳华,爸说别哭了,没事的!爸知道你白费了力气,捡的梨不让你拿回家来心里不好受,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下次再去捡梨和你妈一起去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爸,知道了。”我点了点头。
生活原本不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更显不易,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成分高的家庭就更加艰难。可是,我的父母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把家里的生活打理得也算是有滋有味。
妈妈非常勤俭,又有一双巧手。那些破烂不堪的衣服经妈妈修补后,我穿在身上也是那么漂亮;那些树皮、野菜、玉米叶子里的嫩叶经母亲加工后,我也觉得好吃,还能让我吃饱。村子里的大人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伙伴们总说:“看人家艳华,每天穿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快快乐乐,带着一股精神劲儿。”
父亲是个能人,似乎什么都懂。晚上有时间他就指导我学习,检查我的作业,把我写的错字用笔圈好,让我马上去改;空闲了,父亲还教我打算盘、写书法,甚至还教我下象棋。父亲是个认真做事的人,所以不论是指导作业,还是教算盘、教书法、教下棋等都是一丝不苟。算盘的口诀、心法、手法一样一样练;书法基本笔画、结构、运笔、审美风格细细品味;下棋要看出三步棋的走法,下棋如看事儿要有远见!每件事他都要细心地给我讲其重要性,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蕴含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学问,要求我要认真做好。我认真按着父亲的要求去做,所以,我的学习成绩、写毛笔字和打算盘在班级里总是第一名。
我喜欢看书、读课文、写作文。每次写完作文,我都读给爸爸听,希望爸爸给我指出错字和错词。爸爸特别喜欢听我读自己写的作文。他总夸我:“艳华总是把一件事写成一个故事,我最开心的就是听老闺女读她写的作文,写得真好,就像讲故事一样,太有趣儿!”我每次给他读作文,他都非常认真地听完,然后,就会给我指出哪个句子还不太流畅,哪个字词不恰当,再让我马上去修改,再读给他听。母亲则在一旁做针线活儿,时不时看看我们,笑一笑,等我们读完改好了,她才会说:“看你们爷俩的劲头,像是作家在搞创作。”
我的父母是伟大的,他们时刻在关注着我。父亲是位老实厚道、不苟言笑的人。我记得有一天,父亲却像个孩子似的自豪地对母亲说:“还别说,艳华就是有天赋!老闺女天真可爱,我喜欢!”我和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那得意的样子,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好父母,他们是那么爱我。
那时村里没有电灯,晚上点的是煤油灯。因生活困难没钱买灯油,每天晚上天黑时,我把灯捻用剪子剪短再点上,母亲看到我这个举动很吃惊,她说:“艳华,你为什么把灯捻剪短了呀?跟谁学的?”
“妈,这油灯的亮度我写作业足够用了。我有好多同学都说家里没有特殊的事儿不让点灯,晚上早早地就睡觉了。咱家晚上你们教我学习可从来没提过费灯油,我和同学们说起这事儿,他们都非常羡慕我。他们放学后必须抓紧时间写作业,到天黑家里也不让点灯,家长说家里没钱买灯油,天黑前写不完作业,这学就别上了。”听我说这事儿,父亲总说:“没钱也要支持孩子上学呀,读书可是件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至。出身成分高的人被划入“四类分子”,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地主分子实行“戴帽管制”,白天劳动,晚上参加政治学习。我村有四名戴帽人员,其中就有我的父母两人。他们每天晚上政治学习定点在我家,后院的李叔叔是治保主任,由他负责给他们四人开会学习。每天吃过晚饭,他们四人就早早在我家聚齐等候李叔叔给他们开会学习。这四位都有文化,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的人还身怀绝技呢。他们在一起说话时,我特别喜欢旁听,他们是真有学问,听着特别长见识。那时候,我心里有个小秘密,就是每天吃过晚饭抓紧时间快速写完作业,找个他们不注意的地方坐下来,悄悄地听他们唠一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事儿,我听得可入迷了!他们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北方一带各种特色小吃,那些最出名、有代表性的饮食;他们唠中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他们唠中国民间民俗的礼仪;还唠各时代英雄人物诞生地……有时他们没唠完李叔叔就来了,他们就开始开会,让父亲给读报纸等。
等到第二天晚上他们来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提醒他们昨天唠嗑的话茬,央求他们继续唠昨天没唠完的内容,说我还没听够呢。他们发现我喜欢听他们唠过去的事儿,就问:“小华子,你小小年纪还喜欢听我们唠老嗑儿?听得懂吗?”
“是的,”我点头说,“我喜欢听你们讲过去的事儿,特别长见识。”
每当他们来我家开会时,我总会把家里最好的位子让给他们坐,给他们倒杯水放在桌子上,他们可喜欢我了。他们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女孩梳姑娘头,媳妇梳媳妇头,姑娘结婚后到婆家如何孝敬公婆,怎样教育好子女,讲女人要学会做一手好针线活儿,媳妇在婆家要守妇道;家里如果来了重要客人,长辈才能有资格陪客人吃饭,晚辈不能上饭桌吃饭,吃饭时各有各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女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话讲分寸等传统文化礼仪;他们讲中国的伟大建筑,什么北京故宫、天坛,天津法国租界地各式不同的洋楼,沈阳故宫住过三位皇帝,是清朝初期的皇宫;哈尔滨城市与别的城市不同之处,一京二卫三奉天四哈尔滨这些大城市有哪些生活习俗的不同;等等。
我听得出来,他们所唠的这些事儿不是故事,而是他们在这些城市的所见所闻,是亲身经历过的真事儿。有的地方我听不太懂,理解不了,我就要问个明白,他们见我听得入迷,偶尔也问我一句:“艳华,你听懂我们唠的这些事了吗?”我使劲儿点头表示听懂了。爸爸摸着我的头说:“艳华,多听这些事儿有好处,这不是故事,都是我们经历过的真事儿。”
我点了点头说:“爸,我知道了。”我接着问父亲,“爸爸,你说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大城市,是不是国家很大很大呀?那大城市有多大呀?”
父亲回答说:“就拿沈阳市来说吧,方圆就是40里。艳华,爸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你就能去那些大城市看看。”
我疑惑地说:“爸爸,等我长大了真能去你们说的那些大城市吗?”
“怎么不能,但是要好好学习,要是有文化还能在那些大城市里工作呢。”爸爸坚定地告诉我。
“好的,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那些大城市看看到底有多大。”
这几位长辈每天晚上在我家开会学习,闲暇时就唠嗑。他们唠的看似闲嗑,可其中包含了多少知识啊!而且从他们口中听不到一句坏话和脏话,从他们那里我得到了一般大人和小伙伴们都无法得到的知识和学问,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尊重他们!
父亲特别喜欢我的听话和懂事,母亲说我是父亲的最爱。我刚出生时,父亲让一位南方朋友给我起名字,他为我起了14个名字,“姜艳华”是父亲从这14个名字中选出来的。平常爸爸话不多,但他说的每句话都让我记得特别牢。他常嘱咐我说:“孩子,好好学习吧,要有文化,好儿女志在四方。”父亲教我写的“高瞻远瞩,博大胸怀”八个大字,我不知写了多少遍。爸爸为我起的“艳华”这个名字就是“艳丽中华,青春常在”的含义,希望我长大了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位胸怀大志、有格局自律的人,做一个被大家敬佩的人。
父母只有我这一个女儿,但他们从来不溺爱我。父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实人,但他内心里可刚强着呢,他对我的教导和培养,我深有体会。他从来不拿我只当女孩培养,他让我干的活儿都是男孩子干的,甚至男孩子不敢去的地方和不敢办的事儿,他都让我去做,我天生也像个男孩子,喜欢做男孩子的事。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放学回家正要做饭,忽听“啪”的一声,我家的一块玻璃被打得粉碎,玻璃碴子迸得满地都是。我快步跑出去想看个究竟,一看,原来是对门大莲的妈妈,她边笑边继续砸。我指责她说:“你为什么砸碎我家的玻璃呀?”
她说:“你家是地主,就砸你家玻璃了。”
据说她有神经病,平时她不出屋。今天为什么出来了呀?这可怎么办?天马上就要黑了,爸爸妈妈干活还没回来呢。我当时灵机一动,想到朱大爷家驻有工作组,工作组一定能管住大莲妈妈。于是,我跑去找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我见到了孙队长,我着急地说:“孙队长,你快去我家看看,大莲妈在砸我家玻璃呢。”
孙队长认识我,当时正在搞“四清”运动,开会时我总跟在妈妈身边,他们都知道我是刘瑞莲的女儿华子。孙队长说:“华子,别害怕,我跟你去看看。”
朱大爷家离我家不远,拐一个弯就到了。我家门口聚了好多人在看热闹,谁劝大莲妈也不听,她边往屋里扔石头边说:“大地主,就砸!就砸!”孙队长看到这情景跟我说:“华子,你站这儿待着,不要怕,我去找大莲爹。”大莲妈看见孙队长来了,不知为什么她不笑了,停了下来,不砸了,也不说了。孙队长没和大莲妈说什么,转身就去找大莲爹。
当时看见大莲妈的那个样子,我真是害怕了,所以,我才去找来孙队长,有孙队长在我就不怕了。孙队长是国家干部,“运动”中的工作组组长,专为村里百姓办事,他会主持公道的。邻居们看见孙队长来止住了大莲妈的行为,这才议论起来:“大莲妈太欺负人了,她有病吧,看见没?她看见孙队长来了,她不砸了,也不闹了。”
不大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干活回来了,大莲爹也来了,他们看到这情景,大家都说:“大莲妈不对,快给艳华家好好收拾一下,把玻璃给人家安上,艳华家也没碍着她家事,这不是欺负人吗!”
大莲爹来到我家屋里,给我们家赔礼道歉,他说:“我家属今天做得不对,我没看好她是我们不好,孙队长刚才找我了,让我把玻璃给你家安上。绍堂,你看,是我赔偿钱你们自己安上好,还是我买玻璃直接给安上好?”大莲爹态度非常诚恳!
爸爸说:“没事的,什么也不用。”
妈妈也说:“不用了,对门住着这么多年了,大莲妈有病,我们都理解!”
我在一旁听着可着急了,我非常了解我的父母,他俩绝对不会要大莲家的钱,更不会让大莲家给我家安玻璃。
我急着说:“爸,应该让他家给咱家安玻璃,太欺负人了!咱家也没碍着她,为啥砸我家玻璃呀?”
爸爸生气地说:“小孩子,大人的事儿,你就别掺和!我问你,孙队长怎么知道这事儿的?”
我回答道:“是我把他找来的。”
父亲说:“谁让你把孙队长找来的呀?”
我委屈地说:“大莲妈边笑边砸玻璃,我特别害怕!所以,我就去找了孙队长。”
妈妈说:“艳华今天做得对,家里没有大人,孩子哪见过这种事儿啊,怎能不害怕?只有孙队长来才能管住她。”
我释然地说:“是啊,孙队长来了,她就不砸了。”
父亲问:“放学后你都干什么了?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儿?”
我说:“今天我们放学早,大莲让我去她家园子里玩,她说她家园子里的鸡冠花开了。让我去她家园子里看花。我跟大莲去了她家园子,我没进她家屋,可是大莲妈看见我和大莲去她家园子里玩了。大莲家园子可大了,好多花开得太好看了。我们玩了一会儿,看完花我就回家来做饭,大莲去了他大妈家。今天就是这个经过。我刚到家准备做饭,大莲妈就来咱家砸玻璃了。”
父亲听完我说的这番话,他很严肃地对我说:“艳华,爸爸告诉你,一定要记住,以后不要去任何人家里玩!包括人家的园子。就在咱家门口玩。”
我答应道:“爸爸,我记住了。”
我家住的是临街房子,没院没墙。晚上,妈妈用布帘子挂在被打碎的窗户上,父亲说明天去集市上买玻璃安上就好了。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好像还在眼前。
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躺在炕上唠嗑,我在旁边听明白了一件事儿。大莲家住的房子和她家的大园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都是我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分给她家了。父亲觉得,有可能是大莲妈不同意我去她家玩,看见我去她家玩,她生气了才发生今天的事情。妈妈认同父亲的判断。
然后,妈妈说了她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妈妈和其他妇女们在打谷场上干活,口渴了,妈妈便随婶婶们一起去了村头一家喝水,她们走进那家外屋地,从水缸舀水喝,喝完水就出来接着干活去了,谁也没去注意他们家屋里有啥。可是,在“四清”运动时,那家人给母亲提了意见,在批斗我母亲时说,母亲去他家喝水不是真去喝水,是为了看他家的八仙桌等家具。
那些东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都是我家的,土改时分给了他家。在批斗会上他们让我母亲做深刻的检查。母亲说:“我哪有心思琢磨那些事儿哪,原来家里的东西多了去了,土改时都给分了,那是国家政策,不关个人的事儿,谁家分到了什么跟我们家没关系,想那些没任何意义,显然是他们想多了。”
大莲妈妈砸玻璃的事儿,一定是相同的心理在作怪。
听到这些,我才明白家里的一个禁忌,那就是父亲从来不让家里人提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家的事儿,尤其是家里的财产这事儿。他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不要再提了,没什么好处,人三穷三富过到老,做好每一天应该做的事儿,没钱努力去挣钱,够用就好,多了也没什么好处。”年幼的我牢牢记住了父母的话,默默许诺,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以后我做事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再给你们添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