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得到家传
七岁那年的冬季,有一天晚饭后,母亲点上了小煤油灯,她问:“艳华,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我回答道:“妈,我写完了。”
“你过来,妈妈今晚教你剪纸,要认真地学,妈把这手艺传给你。”妈妈很认真地说。
我非常兴奋,一下子蹦到妈妈旁边。在小小的煤油灯下,妈妈拿起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她左手捏着红纸,右手拿起剪刀,红纸在左手和剪刀之间旋转跳跃,转瞬间,一匹骏马便来到我的眼前,再看那骏马,前蹄腾空跃起,后面两条腿蹬地,鬃毛乱舞,鼻孔向前,嘴巴张开,恰似一匹战马嘶鸣,惟妙惟肖,太漂亮了!母亲又拿着这幅剪好的纸马举到灯和墙壁之间靠近灯处,让我看墙上的影子,别提有多美了!我激动地叫来爸爸:“爸爸,你快来看哪,妈妈剪的马多漂亮,你看墙上的马影好神奇呀!”

童年时母亲传授我的剪纸画《骏马》
爸爸高兴地说:“好好跟你妈学剪纸手艺吧,她会的可多了,一定要把你妈传授给你的手艺都掌握了,等你长大走向社会时,希望这些手艺能帮上你。”
妈妈说:“艳华,你知道妈为什么先教你剪马吗?”
我爽快地回答:“我知道,我是属马的。”
妈妈说:“对,要剪出马的英俊和威风,剪出它的个性和灵魂。”
我迫不及待地说:“妈,给我剪子,我也要剪。”
妈妈说:“你先不要着急剪,我先给你讲讲剪马的技术要领。首先,平时要多观察马,掌握它的情绪、神态、姿势等特点,并牢牢记在心里;其次,动剪子之前,头脑里要有马的形象,你想要剪一匹什么样子的马,是奔跑的马呢还是站立的马,想好了,然后看看纸的形状大小以及图案布局,再确定一个恰当的起点,这时才能开始剪。”
“当然,这是以剪马为例。其实,平时就要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要关注,花、鸟、虫、鱼等各种动、植物都要多观察,尤其是细节特点,都要记在心里。想剪什么之前,头脑里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意象,这样才能剪好作品。观察时的细心和剪纸时的认真是成功之道。”
随后,妈妈又给我剪了几匹不同姿态的马,她边剪边做说明。妈妈太厉害了!我不夸张地说,妈妈的剪纸马比那真马还美,母亲的剪纸艺术打动了我!
那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叫艺术,只觉得妈妈的剪纸太漂亮了。我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这门剪纸手艺。记得那天晚上,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开始剪纸马,剪了一匹又一匹,可是我剪得一点也不好,就是没有母亲剪得好看。
我失望地对母亲说:“妈,我是不是太笨了呀!我剪了这么多马,连一匹像样的马都没剪出来。看您剪得多漂亮,我剪得一点也不好。”
妈妈了解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她笑着说:“你别着急啊,学东西急不得,急性子干不了细活,别急!静下心来,妈再给你剪一匹马,要仔细看我从哪儿下剪子,控制好手里的剪子,动作要灵活,根据图案形状,快慢得当,要用心、用技巧。”
我按着妈妈的指导,细心地观察,怎样用剪刀,先从哪儿开始剪。妈妈动作熟练,剪刀似乎就是她的手指,心手合一,动起来如流水,顺畅自如。我观察到,妈妈是先从马的头部开始剪,“剪”走龙蛇,几下子就剪成了一匹漂亮的骏马。
母亲说:“艳华,你好好体会一下刚才我说的,再回想一下我剪的过程。”稍后,她鼓励我说:“其实,就是几剪子的活儿,你再来试试,熟练就好了。”
我学着母亲的剪法再剪,哈哈,这次剪出来的马比先前的那几匹马好看多了。
妈妈看了看我剪的这匹马说:“挺好看的嘛!比刚才剪得好看多了!”我点了点头。
父亲走过来,拿起我剪的马,他说:“不错,有进步,剪得很好!干什么都不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过程。你这小手第一次就能剪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剪多了就会更好,有时间多练习,熟能生巧,将来一定能剪成你妈剪的那样。”我点了点头。
母亲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事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女人绝大多数不能上学,母亲就在她的太姥姥身边学做针线活儿和各种传统手工艺。太姥姥家是大家族,经营着很多商铺,外面雇了伙计,家里也雇有厨子、杂工。所以,家里的女人不用做饭。每天,梳洗打扮完就做针线活儿和各种手工,尤其是剪纸。她们平时会研究设计图案,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而且还会给那些窗花取有趣吉祥的名字,如“三鱼争头”“鲤鱼卧莲”等。太姥姥家因为人口多,所以房子也多。到了春节,平时剪的那些窗花可就派上了用场,每间房子窗户上都能贴上漂亮的窗花,大门上、走马灯的周围也都要用太姥姥和母亲她们的剪纸装饰。母亲回忆她在太姥姥身边学剪纸的时光,母亲是那么开心,好像她又回到了在太姥姥身边的童年时代!
父亲见母亲回忆往事是那么投入,似乎还要往下说,便轻声说:“艳华,明天你还要上学,我们还要下地干活去,你们娘俩就快点儿睡觉吧!想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往事,等你妈有时间再讲给你听。”
“好吧。”我无可奈何地应道。我可喜欢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事了。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乐乎。妈妈准备着过年穿的衣服啊,过年吃的米、面、肉、菜、糖、点心、干果、水果等食物啊,喝的茶、酒等饮品啊,还有各种餐具、厨具啊,等等。爸爸则准备煤啊、柴啊。但是,爸爸的主要任务是给村上的人写春联。我一会儿去妈妈跟前看看,和妈妈唠唠嗑,一会儿悄悄去站在爸爸身边看他写春联。
我不敢打扰爸爸,我担心他写错字。每当父亲写完一副春联时,他都念给叔叔们、大爷们听:“上联:福禄寿三星高照;下联:天地人一体同春,横批:欢度佳节。”又一副:“上联:春风杨柳春光暖;下联:时代新人气象新,横批:喜度新春。”爸爸又写了:“上联:建设工农新局面;下联:美化祖国好山河,横批:年年有余。”
村里好多人都称呼父亲为二姐夫,他们手拿着父亲给写好的春联高兴地说:“二姐夫写的春联真好!回家贴上去。”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好几个人都在等着他给写春联。
农村人过大年可热闹了,穿新衣服、包饺子、做各种好吃的菜品这自不必多说,大人们还要扭秧歌呢!那秧歌扭起来可好看了!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可是真忙啊,她每天都要给秧歌队员化妆,而且还要扎好多好多各色纸花。
妈妈给秧歌队里的人扮装,不同的角色化不同的妆。有大妞、二妞、老款儿等不同角色,这些角色都是由男人装扮。他们身穿漂亮的秧歌服;头戴绸缎布的帽子,帽子用珍珠和妈妈做的漂亮花朵装饰;一只手里拿着扇子,一只手拿着一对蝴蝶,那蝴蝶是母亲用彩色的纸折成后绑在一条钢丝的顶端,钢丝一端拿在秧歌队员手中,那蝴蝶在钢丝另一端颤颤巍巍,走起秧歌步来,再看,那两只大蝴蝶就像真蝴蝶一样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我看见他们的装扮真美呀,我特别想让妈妈给我也装扮装扮,可我看到妈妈她们那么忙,我欲言又止,我不能给大人们捣乱哪!
我问妈妈为什么扎那么多纸花呀?妈妈告诉我,那些纸花要绑在黄杠上,秧歌里有黄杠那就是头等秧歌。我们村的秧歌和邻村秧歌比赛每年都是第一名。
过年时,我和小伙伴们穿上新衣服,兴高采烈地到处看热闹,每天都有看不过来的新鲜事儿。看看这家的春联,看看那家的福字,欣赏欣赏大爷家的窗花,品味品味叔叔家的年画,比较比较哪家的灯笼更漂亮……我们这些孩子的忙碌更能增添村子过年的喜庆祥和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成立了合作社,在我们村南五里远的驻操营镇成立了供销社。父亲有文化,文采好,能写会算,他在沈阳药铺时又担任会计。所以,经村干部推荐,上级部门考核,父亲成为驻操营镇供销社总会计的最佳人选,就这样,父亲顺理成章地被选为驻操营镇供销社总会计。他到驻操营镇供销社上班了,每个星期回家一次。
父亲懂得各种会计账目,业务精湛,这在供销社可派上了大用场,并且,他淳朴忠厚,所以,他人缘特别好,大家喜欢他,也特别尊重他。驻操营镇设有集市,有时我和母亲去赶集,顺便看望父亲。他的同事们见到我和妈妈都非常热情,总把我称作是他们的“老闺女”,那个时期是我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各种名目的政治运动接踵而至。驻操营镇供销社清理阶级队伍,领导找父亲谈话。父亲有文化,他懂得国家政策,理解领导是在落实国家政策。就这样,因家庭出身问题他又回家务农了。
每年临近春节,村上的婶婶们、大妈们都让母亲给剪窗花。她们说过年窗户上贴我母亲给剪的窗花已成了习惯,如果过年窗户不贴窗花好像缺点什么,没有年味儿!为了满足乡亲们的心愿,母亲每天晚上都在小小的煤油灯下给邻居的大妈们、婶婶们剪窗花,一剪就是大半夜。我陪在母亲身边看她剪窗花,母亲边剪边告诉我她剪的窗花名字,这个小女孩怀抱着一条鲤鱼叫作“年年有余”,那个莲花丛中有条鲤鱼叫作“鲤鱼卧莲”,五只蝴蝶落在四朵海棠花上叫作“五湖四海”,两只喜鹊落在一株梅花枝上叫作“喜鹊登枝”……这些窗花太漂亮了!除了窗花,妈妈还要给他们剪大圆形的屋棚顶花,那是祥云、石榴花和万年青相连组成的图案,取名“子孙万代幸福长”,屋棚顶的四角要配上剪纸角花“蝙蝠戏钱”,寓意是“福在眼前”。
我在母亲身旁听得入迷,看着她那娴熟优雅的剪纸动作,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屋棚顶花,我对母亲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我忍不住对母亲说:“妈妈,你太了不起了!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老师教你文化,你却会了一般人不会的东西,你懂得了这么多知识,我真羡慕你!”聪明勤劳的妈妈,她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给村上各家带去了节日的快乐和美好的祝福。
传统的民间艺术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妇女们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只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了各种题材、各种风格,不同功用且内涵丰富的剪纸作品,这凝聚了她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她们的艺术天赋,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她们虽然裹了小脚,但没有裹住智慧;她们虽然没去过太远的地方,但还是放飞了思想,在生她养她的乡野山村里不断积累创新,使中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每当出国坐在飞机上,我总爱美美地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看着看着,就会想起我的母亲,她没坐过飞机,没有从云层之上俯视过云海,可她怎么会剪出那么多种祥云图案呢?看,那舒卷自如的云朵,那广袤草原上看不到边的绵羊群,那数不清的婀娜少女……这瞬息万变、多姿多态的云都经常出现在妈妈的剪刀之下。妈妈得有多少次观察云朵,又得有多强的想象力才能创作出那些祥云图案哪!我潸然泪下,因妈妈的聪明而激动,因前辈的智慧而骄傲和自豪。你们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母亲在煤油灯下剪窗花时,我忍不住也拿起剪子来剪,母亲给我在纸的背面画上简单的窗花样稿并告诉我:“妈给你先画上,剪掉空白处留下的笔迹。不是我非要强调你按我画的稿样剪,等你心里有图案了就不用我画样稿,就能随意剪了。你要想学会设计稿样,平时就要多去观察大自然,把各种形态、动作的特点都把握准,牢记于心,设计图案时就能胸有成竹,随心所欲地充分表达,创作创新图案要灵活运用剪技,有些技法不一定能用言语说明白,审美来自内心,作品里面蕴含的是艺术灵魂,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恰是艺术的魅力!”
一开始,我必须按着母亲画的样子去剪。有些窗花是对折的,有些窗花不是对折的,里边的图案很复杂。首先,把窗花样稿看明白,然后就知道应该剪哪儿留哪儿了。母亲告诉我,剪纸技法讲究“三进三出”。从作品里往外剪,也就是说,先把作品里面复杂细节之处剪完,然后再剪空白地方,最后剪外围。妈妈给我画的剪纸样稿漂亮完美,我不能随意改动。当时,我还小不会剪呢,创作剪纸样稿根本无从谈起,我哪有改动样稿的本事啊!即使现在我仍然认为母亲的剪纸作品是最棒的,可惜她老人家的剪纸作品一张也没能保存下来,只保存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按着妈妈教授的技法来剪纸,我非常尊重传统艺术,我喜欢它那淳朴的美。母亲说让我可以灵活改动一下不理想的地方,那是妈妈对剪纸艺术美的更高追求!对我来说,看到她老人家的剪纸已经很完美了。母亲说,等我把图吃进了心里,不用画稿样,拿起剪子就能剪出来的作品才有灵气。最美的剪纸是把大自然融入心中创作出来的,那样的作品才美,才能呈现出中华艺术的魅力。
过年时,我和妈妈把给邻居家剪的窗花分成几等份,由我去送给各家各户。我的小伙伴们都着急地问:“艳华,我家的窗花剪好了吗?”我则故意皱下眉先卖个关子,然后再大声宣布:“全都剪好了,可以去贴窗花啦!”
大家可高兴了,忙着回家贴上,然后再聚到一起挨家去看,看完这家的,又去看那家的。这时,我就自豪地指着窗户上的窗花说:“这里也有我剪的窗花。”
小伙伴们和大妈们、大婶们都夸奖说:“小艳华和她妈一样巧,你看她剪的多好看哪,我们大人都不会剪。”
我兴奋地说:“没事儿,等我长大了,过年时我给你们剪。”
我说到做到了。出嫁前,每年春节就由我代替母亲给邻居们剪窗花了,奇怪的是我家从来也没贴过窗花。我问妈妈:“妈妈,咱家为啥不贴窗花呀?”
妈妈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她说:“艳华,咱家就不贴了,村里的人让妈给剪窗花那就给大家剪,不给剪也不好。每年冬天都有‘运动’,这窗花呀咱家还是不贴的好,若是咱家贴上了窗花,来‘运动’时会给咱家引来麻烦的。你还小,说多了你也不太懂,你要喜欢贴窗花,你自己剪几个贴着玩儿也行。”
我能领会妈妈的意思,就说:“咱们不贴了。”
母亲说:“艳华,咱自己家贴不贴窗花无所谓,村里各家贴的窗花都是我们剪的,大家都很高兴,我们也自豪,这不是最好的效果吗!妈妈告诉你,等你长大了,能用妈教你的剪纸手艺帮助到更多的人最好。艺不压身,不但要把书读好,还要有一技之长。你要走的路还长着呢,不管你身在何处,有文化再学会些技能,就能立足社会。古人有句话‘手艺在身,袖里吞金’,这等于你身上佩戴了武器,走到哪儿你心里不慌,有底气,用自己的本事能为大家服务,就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母亲的话,我牢牢记在了心里。每天放学回来先帮父母干家务活儿,晚饭后写作业。写完作业,父亲教我写毛笔字、练珠算;母亲教我剪纸、刺绣等。
妈妈教我刺绣时,就把她年轻时用的扎花绷子拿出来,教我北方多种刺绣技法,扎花、拉花、打花、绣花、纳花、裸花等。天生好学的我用母亲传授给我的北方刺绣技法绣了好多对枕套。妈妈见我真用功就说:“艳华还真行,绣得挺好,你这一点像妈小时候。能坚持用功又好动脑,就是有兴趣,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呢,能够很投入地做事将来就是块好料,最怕做事没常性。”
我对这些手工很着迷,做起来专心致志,有时忘记了吃饭。妈妈看我对这些手工艺是真的感兴趣,于是她又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各种颜色的大小布块拿了出来,教我做布贴画。她用布块制作美丽的花朵、绿叶、花枝、百灵鸟,然后,再把这些拼成有枝有叶的一簇花,上面落着一只百灵鸟的完整图案。这幅布贴画完成后再看,特别有立体感,漂亮中透着淳朴,艳丽中蕴含着素雅。
母亲又教我用纸叠纸花。她做纸花,除了彩纸,没有专用工具和特定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东西信手拈来。看,她把一支筷子插入一片用纸剪好的花瓣内立起来,然后用纸往下堆,再把那只筷子抽出来,打开之后就是一片好看的花瓣。花叶也是用这样的技法做成的。花瓣和花叶做好后,用糨糊先把花瓣巧妙地粘在玉米秆儿上,再把花叶封在花瓣下面,这样,一种简单的纸花就做成了。还有稍复杂的一种纸花,把一层层的纸折叠起来后再用铁丝勒好,从花心开始一层一层依次上提而制作完成。这些纸花都有名字,做完摆放好再看,别提它有多好看了,敢与真花比美。
母亲的针线活可是出了名的好,她细心地教我怎样做好针线活儿,针线活儿好得都找不到接缝。母亲还教会我在双面布上刺绣,让花朵里的花瓣在平面作品上立起来,让刺绣上的蝴蝶翅膀见风能动起来,这些手工艺太绝了!母亲每天给我安排的学习时间都是满满的,我就很少有时间跟小伙伴们去玩了。
命途多舛,成年后的生活有更多不如意,在那段艰难的生活岁月里,我又想起了母亲的话:“民间手工艺用到社会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我想,我还是应该深入地研究剪纸画,积极地寻找发展时机。皇天不负有心人哪!终于有一天我结识了徐中兴老师。我把这门独特的艺术以及我的想法告诉了徐中兴老师,徐老师有文化,懂艺术,思维敏捷,而且徐老师对我的这门艺术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起探讨母亲传给我的技艺的艺术价值以及发展方向,我们又把母亲的双面刺绣技术迁移到民间剪纸艺术上,使平面剪纸作品上的花瓣站了起来,落在花朵上的蜻蜓和蝴蝶的翅膀能迎风而动,神奇的剪纸立体作品得到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赞扬并收藏。
中华传统民间艺术需要我们来传承,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传统民间艺术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传统民间艺术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聪明智慧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