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问
唐僧真的很窝囊吗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他的故事暂告一个段落。下面该说说唐僧了。
唐僧自然也是《西游记》的绝对主角,但很多人并不喜欢他,觉得他不仅胆小、无能,还是非不分,经常冤枉孙悟空,实在看不出来他有何德何能可以当孙悟空的师父,可以做西天取经的“领导”。
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并不是特别了解唐僧。或许我们对唐僧的了解主要来自电视剧,也或许即便读了原著,也没太注意其中的细节,更没有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唐僧有几个脚指头?
可能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
唐僧的身世,其实挺惨的,他能长大成人,最后成为高僧,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唐僧的父亲名叫陈光蕊。
说起来,陈光蕊也是个苦孩子,他的父亲应该已经不在了。我们读遍《西游记》,只看到陈光蕊的母亲,却从来没看到过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什么时候死的,我们不得而知,总之,陈光蕊只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一直住在海州弘农县聚贤庄。
好在小光蕊很懂事,学习非常刻苦,他现在差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很快来了,某一年,朝廷放榜取士,陈光蕊一试成名,唐太宗御笔亲赐为状元。于是,陈光蕊跨马游街,却正遇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抛绣球招亲,又可可地被小姐的绣球打中,成了丞相的女婿。
说到这里,要多啰唆几句。堂堂当朝丞相,女儿为什么要抛绣球招亲呢?绣球落到何处,可是有极大的偶然性的,砸到自己意中人的概率非常小。于是,有人就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这是因为殷温娇不守妇德,与人有染,父亲大人不同意两人的亲事,而温娇小姐此时已有身孕,丞相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急急地要把女儿早早嫁出去。还是我们一开始就说过的,类似的解读虽然看起来好玩,但只是“戏说”,对真正理解《西游记》并无帮助。我倒宁愿相信这只是作者写作的需要,使得故事的展开更具有戏剧性。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每个情节、每个字眼都去较真,否则很多书就没法读了。比如《西游记》中曾写到黄风岭、流沙河、通天河都有八百里宽。黄风岭是一座山,八百里宽还说得过去,一条河八百里宽怎么可能?八百里什么概念?相当于北京到济南。即便古代长度单位和今天不太一样,地球上也不存在八百里宽的河。再比如,唐僧曾经被金鱼精捉到水里,还关在水底的一个石匣子里。结果,唐僧待在石匣子里一边哭一边吟诗。要知道,此时的唐僧并不是什么金蝉子,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凡人,他怎么可能待在水底不死呢?另外,西天取经经过十来个国家,怎么唐僧他们说的话别人还都能听懂呢?难道那个时候西域诸国每个老百姓都会中文?显然,如果我们这样读书,那就钻进死胡同了。
好了,言归正传。
话说陈光蕊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和殷小姐成婚的第二天,唐太宗即下旨,任命陈光蕊为江州州主。于是,光蕊便带着新婚的妻子一同赶赴江州。谁知来到洪江渡口时,艄公刘洪见到殷小姐的美貌,便色胆包天,把陈光蕊打死,自己却又假扮作陈光蕊,带着殷小姐赴江州上任。
殷小姐痛不欲生,无奈当时已有身孕。为了孩子,她只得忍辱负重,屈身侍贼。等到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天,殷小姐突然梦见神仙叮嘱:刘洪回来一定会害这个孩子,这孩子将来前程远大,你一定要用心保护。殷小姐没有办法,只得抱着孩子,来到江边,把婴儿放在一块木板上,让他随水漂走。为了日后母子相认,殷温娇将孩子左脚一个小指咬下,并写了一封血书,放在孩子的包裹里。
于是我们知道了,唐僧原来只有九个脚指头。
木板顺水而下,一直流到金山寺,被寺里的法明和尚看见。法明慈悲为怀,救起了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是从江里漂来的,所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作“江流儿”。
小江流儿一直在寺庙里长大,平时随着师父读经念佛。原文中说,唐僧“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可见,唐僧打小就一直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
后来,唐僧听说了自己的身世,找到了殷温娇。殷温娇叫他脱了鞋袜,一看果然只有九个指头,母子俩抱头痛哭。
唐僧又找到外公殷开山,把这些年的事情一一都向外公做了汇报。殷开山带兵剿灭了刘洪,陈光蕊也复活了。
只是,殷小姐羞愤交加,自尽身亡。
“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唐僧啊,九九八十一难,从没出生就开始遭难,出生以后更是一难接一难。他只能一难一难地熬啊!
说起来,他前世也是如来佛的徒弟,在如来佛身边侍奉如来佛,如来佛也挺器重他的。
镇元子为地仙之祖,其地位不可谓不高,法力也不可谓不深。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时,清风、明月两个童子曾对唐僧这样介绍自己的师父:“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后来,孙悟空他们偷吃人参果,镇元子轻而易举就把他们擒获,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毫无还手之力。可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却对唐僧礼遇有加。为什么呢?第十四回的回目就叫“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原来,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而金蝉子是镇元子的“故友”。镇元子家里有棵人参果树,这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可见,这人参果是何等珍贵,可能比蟠桃还要稀有。但就是这么珍贵稀有的东西,镇元子在上天开会之前,还特地嘱咐童子,要他们敲两个给唐僧吃。我们来看镇元子与童子的一段对话。
镇元子分付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我们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可金蝉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原文中并没有正面说明,而这也是全书中唯一一处借别人之口对金蝉子的描述。可以看出,金蝉子侍奉在如来佛身边,镇元子到天上去开会,金蝉子曾传茶与他。所以,镇元子称金蝉子为“故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地位崇高的金蝉子,现在却转世为唐僧。
现在的唐僧,是一个凡人。他没有任何武功,没有任何法力,甚至他对自己的前世也没有任何记忆。
唐僧的前世还做了什么呢?
几乎所有妖怪都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呢?因为“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原来,唐僧不止一次转世。这一回转生为唐僧,已经是第十次了。
那么,前九世他都在干什么呢?
原著中并没有交代,但我们通过某些文字,或许可以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第八回,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意,到东土寻找取经人,还要给取经人配备几个徒弟。行到流沙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对菩萨说: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这个妖怪就是后来的沙僧,菩萨为他取名叫沙悟净。沙僧说,他已经吃了九个取经人了。
这九个取经人是谁?
唐僧十世修行,前九世会不会也是他来取经,结果都被沙僧给吃了呢?
有人可能会说,那不可能,就算沙僧吃了九个取经人,也不一定就是唐僧啊。
但是,为什么正好是九个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第二十二回,唐僧来到流沙河,收了沙僧做徒弟,沙僧按照观音菩萨的教导,用骷髅把唐僧送过河去。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的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
九个骷髅,正好穿成九宫,唐僧坐在当中。
而且,还有一首诗:
五行匹配合天真,
认得从前旧主人。
炼己立基为妙用,
辨明邪正见原因。
金来归性还同类,
木去求情共复伦。
二土全功成寂寞,
调和水火没纤尘。
“认得从前旧主人”,旧主人是谁?
只有唐僧。
所以,前九世的唐僧也在努力取经,应该也是如来佛让他来的。但是,他一次次地失败。不光失败,还被妖怪抓、被妖怪吃,只剩下一个个骷髅。
第十世的唐僧,并没有前世的记忆。骷髅认得他,他却并不认得骷髅。
但他又在奋力西行。
现在,你还觉得唐僧很窝囊、很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