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〇三问
小石猴凭什么能当猴王
孙悟空原本只是个小石猴,他同样顽劣,同样好动,他有着和其他猴子一样的天性。可是,他又不是个普通的猴子,没过多久,小石猴就当上了猴王。
小小的石猴凭什么能当猴王呢?难道是他力气大?当然不是,因为此时的小石猴没有任何过人的法术和本领。小石猴平时主要都干什么呢?原著是这样写的: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也就是说,他和猴子的习性是一模一样的,谁也没看出来他和别的猴子有什么不同。
那是不是因为小石猴资历深呢?我们都知道,当领导也是要讲论资排辈的,有时候还非常重要。不过,这更不可能。小石猴才生出来几天?猴群里的老猴子多的是,最著名的就是两个通背猿猴和两个赤尻马猴。他们的年龄比小石猴长,估计可能是小石猴爷爷级别的;他们的知识也比小石猴丰富,小石猴做了猴王以后,很多事情都还是他们告诉猴王的,比如哪里有神仙,哪里能找到兵器,等等。照理说,几个老猴子更有资格做猴王,小石猴算什么呢?
然而,小石猴还真就当了猴王。
有人可能会说,小石猴之所以当了猴王,纯粹是偶然的原因,它跳进了水帘洞。其实不然。细想之下,小石猴也还是有他的特点的。正是这些特点,或者说是优点,使得他当上了猴王,也当好了猴王。
第一,勇敢无畏。
是的,小石猴跳进了水帘洞,好像是偶然的。但是为什么其他猴子都不敢跳呢?我们可能也知道,猴子是怕水的,它们在树上自由自在,却和水没多大缘分。我们来看原文是怎么写的: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这里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其一,“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也就是说,这个水流是通向大海的,如果失足落水,就会被冲入大海,性命顷刻休矣,可以说是非常危险。其二,正因为非常危险,所以猴子们都不敢往里跳。做猴王的诱惑自然是很大的,但即便如此大的诱惑,也没有一个猴子敢于冒险尝试。因此,连呼了三声也没人答应。
而那个名不见经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猴却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
小石猴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吗?他当然知道,但他勇敢无畏,敢于冒险。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挑战自己、展露自己的机会,一旦抓住这个机会,自己的“猴生”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所以,不要总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想一想,你有小石猴这样的勇气吗?
第二,居安思危。
小石猴做了猴王之后,称为“美猴王”,日子过得非常轻松快活,原文是这样说的:
春采百花为饮食,
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
冬觅黄精度岁华。
有吃有喝,似乎没什么烦心事。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会不会很满足?可能很多人都会。如果你开了公司,业绩很稳定,你还会不会想着它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既然现在一切都挺好,为什么还要考虑那么长远的事呢?再说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但美猴王不这样想。他不仅不这样想,居然还淌眼泪了。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好好的为什么要流泪呢?原来,他想到了将来。
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其他猴子根本不以为然,还笑猴王不知足。猴王为什么是猴王呢?这一点显然也是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其他猴子和猴王不是一个层级的。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点儿远虑”,猴王才远渡重洋,外出求仙,从而使得自己的“猴生”再上一个台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点儿远虑,猴王在三五百年后也就死了。
猴王的远虑还不止这一次。后来,他学成归来,回到花果山,剿灭了混世魔王。这时候,花果山应该是比较太平的,加上孙悟空今非昔比的功夫,轻易不会有人来挑战花果山,孙悟空只需坐享清福即可。但他却又有了新的忧虑:
“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
于是,他又亲自出马,给猴子们弄来了许多兵器。
猴子们有兵器了,孙悟空把他们训练成了一支四万七千人的部队,花果山的七十二洞妖王也齐来参拜。至此,在花果山这个地面上,孙悟空算是实现了大一统。
然而,他又开始担忧了,因为他自己还没有称手的兵器。
结果,他再次亲自出马,进入东海龙宫,讨得金箍棒。
得到金箍棒以后,孙悟空当着众猴和众妖的面,演示了一遍它的厉害。那金箍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这下算是把花果山所有的猴子和妖怪都彻底镇住了,孙悟空在花果山的地位犹如磐石,再无人可以撼动。后来孙悟空经常上天,一去就是或半年或百十年,为什么花果山却从来没有另一个猴子或者妖怪敢于僭越称王?就是因为孙悟空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灵魂的震撼,他们根本不敢打这个主意。
做猴做到这个分上,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了。
但是,孙悟空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小鬼勾去了。原来,你再厉害、再快活、再得意,却逃不过一死,你还是有阎王管着的。
孙悟空果断出手,大闹幽冥界,在生死簿上勾掉了自己的名字。
这几次事件,一个连着一个。可以看出,孙悟空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他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时刻不忘提升自己和族群的能力,也因此赢得了猴子和各洞妖王的衷心拥戴。
第三,广纳善言。
领导要有本事,但是又不能刚愎自用。这是一对矛盾,因为有本事的人往往会刚愎自用——既然自己这么有本事,为什么要听别人的呢?别的不说,那个大家都很熟悉又都为他惋惜的楚霸王不就是这样吗?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以为靠自己的本事就能一统天下,对手下那些谋士的话不以为然。孙悟空呢,不仅有本事,也听得进话,非常善于“纳谏”。
前面说到的孙悟空几次因为忧患而进行的作为,几乎都跟几个老猴子的“进谏”有关。第一次,孙悟空担忧不得长生,是通背猿猴告诉孙悟空,世上的佛、仙与神圣三种人不归阎王老子所管,要想长生,必须去找神仙学艺。孙悟空一听,二话没说,立即决定外出寻师。第二次,孙悟空担忧猴子们没有兵器,四个老猴对孙悟空说:
“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孙悟空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到傲来国弄来了兵器。
第三次,孙悟空说自己没有称手的兵器,还是四个老猴对孙悟空说:
“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
孙悟空再次采纳他们的建议,来到龙宫,讨到了金箍棒。
第四,善于用人。
这一点和上面一点很有关系,但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孙悟空从一个小石猴变成了猴王,权力的滋味想必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有了权力,也可能很累,因为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到头来可能还落不下好。那么在这方面孙悟空做得怎么样呢?应该说也是相当可以的,值得很多当领导的学习。
首先,孙悟空喜欢用人。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吗,哪个领导不喜欢用人?那可不一定。有的领导就喜欢事必躬亲,特别是那些自身能力强的领导,他总是觉得别人不如自己,不太相信别人能把事情做好。而孙悟空不是这样。孙悟空的能力已经够强的了,但他同样喜欢用人。早在孙悟空刚刚当上猴王的时候,他就知道用人了。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君臣佐使都是谁呢?书中没说。这时候,猴群的规模还不是很大。而在孙悟空替猴子们弄到兵器之后,花果山猴兵部队正式成立,这支部队有四万七千人之多,相当于今天的一个集团军。管理这样一支庞大的集团军要不要水平?当然要。结果,在这支部队里,“也有随班操备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虽然没说孙悟空具体用了谁,但是显然,猴王的用人水平是一流的。
等到孙悟空自己也得到了金箍棒,他心情大悦,也正式开始“封猴”。
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却又依前教演。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作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
老猴子有的当了元帅,有的做了将军,更是心甘情愿地为孙悟空卖命。而且从此以后,几个老猴子都是一切唯孙悟空之命是从,哪怕孙悟空上天去了,跟唐僧到西天取经,他们也从未有过二心。比如孙悟空上天做了齐天大圣,后来因为偷桃偷酒偷丹,感觉大事不好,便逃回花果山。他以为自己离开花果山只有半年,可实际上人间已经过了百十年。等他按落云头时,看到的是这一番景象:
但见那旌旗闪灼,戈戟光辉,原来是四健将与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习武艺。
可见,孙悟空没有用错人,四健将非常负责,训练部队一直兢兢业业。
其次,孙悟空能够放权。
善于用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放权。你用了人家,却又不放权给他,结果就是表面用了而实际上等于没用,他心里不舒服,你心里也不舒服,最后事情还没做好。孙悟空用了几个老猴子,有没有放权呢?完全地放权。上面说到孙悟空封了几个老猴子做了元帅、将军后,便“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自己完全不管日常事务。
表面上看,孙悟空好像做了甩手掌柜,但其实不然。作为领导,他应该抓大放小,把最重要的事情搞定。对孙悟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在内部而在外部,那就是时刻警惕可能的威胁。如果外部出现了强大的威胁,也只有孙悟空才能摆平,他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而不是在花果山的日常事务上纠缠。孙悟空的本事当然是够可以的了,他现在缺乏的是朋友、是人脉。所以,他把腾出来的时间主要用来结交各路豪杰。
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
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
看起来他只是在吃吃喝喝,但能和这些魔王们“打成一片”,也是只有他这个猴王才能做到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也交了不少没什么用的酒肉朋友,但至少在那一段时间里,他为花果山争取到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如果不是因为孙悟空自己在天上偷桃偷酒偷丹,是没有什么敌人来跟花果山作对的。
勇敢无畏,居安思危,广纳善言,善于用人。以上几点,就是孙悟空能够做稳花果山猴王的关键。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