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〇五问
菩提祖师为什么把孙悟空赶走
上一回我们说到,菩提祖师很喜欢孙悟空,所以才传授了长生之法、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对此,有人可能会质疑:你这个说法不对,菩提祖师既然那么喜欢孙悟空,那后来为什么又把他赶走了呢?这不是矛盾吗?
的确,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其实只要多想一想,就一点也不矛盾了。
很简单,因为人是会变的。现在的你,不等于以前的你;我以前喜欢你,也不等于我现在还喜欢你。
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或者看看身边的其他人,许多人小时候是不是都挺乖、挺可爱,可随着年龄渐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他的个性、性格、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变得非常叛逆——小时候是“无性”的,长大了却特别有“个性”。
孙悟空,就是这么一个人。
菩提祖师之所以赶走孙悟空,直接的原因是孙悟空在师兄们面前变了棵松树。在一般人看来,这好像不是多大的事,甚至算不上错误,但菩提祖师不这么看。
通过这件小事,菩提祖师看到了孙悟空的另一面。前面我们说过,靠着对孙悟空的长期观察,菩提祖师觉得这个猴子身上有不少优点。但现在,祖师看到了他的毛病。
这个毛病是什么呢?
喜欢卖弄。
我们来看菩提祖师是怎么说孙悟空的。孙悟空在众人面前变了棵松树,惊动了菩提祖师。开始的时候,祖师只是问:“何人在此喧哗?”但是当大家说明情况以后,祖师并没有怪孙悟空吵了大家,也没有怪他变得不好,而是说: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变棵松树是小事,可是由此反映的问题却是大事。菩提祖师看出了孙悟空的本质。
菩提祖师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呢?还真不是,孙悟空后来也一直喜欢卖弄。我们看上面菩提祖师说的这一段话,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是不是还有别人在什么时候说过?
的确还有人说过,他就是唐僧,孙悟空的另一位师父。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和孙悟空两人来到了观音院。观音院里的和尚们听说唐僧是东土来的,就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宝贝。唐僧说没有,就算有,这么远也不好带啊!可孙悟空却说,我们那件锦襕袈裟不是宝贝吗,拿给他们看看。这时,唐僧对孙悟空说:
“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人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唐僧说的意思和菩提祖师说的几乎一模一样。可孙悟空不听,他一定要卖弄,还是把袈裟拿了出来,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菩提祖师认为孙悟空的这个毛病非常严重,将来必然惹祸,说不定还会连累自己。所以,他不仅严厉批评了孙悟空,甚至连弟子都不要做了,直接把孙悟空赶走。
祖师还放下话来:
“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番身!”
在祖师眼里,孙悟空极有可能变成一个“惹祸行凶”的“不良”的家伙。
为什么以前那个看起来“一生无性”“人畜无害”的猴子,以后却会“定生不良”?
因为他变了,他“长本事”了。
那么,孙悟空到底有没有“惹祸行凶”“定生不良”呢?
当然有。
取经路上的事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只来看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以后做了哪些“不良”之事。
第一,坑蒙拐骗,偷鸡摸狗。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回来以后,继续做他的猴王。前面说过,孙悟空很有忧患意识,没过几天他就意识到,猴子们没有锋利的兵器。这时,几个老猴子告诉他,向东两百里傲来国城中有铁匠铺,可以去那里买些或造些兵器。孙悟空采纳了老猴子的建议,驾起筋斗云,很快便飞到了城池上空。应该说,直到此时,孙悟空还是想来买兵器的。不过,突然之间,他的想法变了:
“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
什么叫“觅”?其实就是偷。为什么他突然不想“买”而是要“觅”了呢?因为他有了“觅”的手段,他可以“使个神通”。如果说他没有这个手段和神通,那肯定还只能老老实实地“买”。可现在不需要那么“麻烦”了,而且还省钱。长了本事,有了手段,人会变的。
结果,孙悟空弄阵狂风,吹得天昏地暗,趁乱到人家的兵器库中拿了许多刀枪剑戟之类,并变出无数个小猴子搬了回来。
后来到了天上,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过了几天消停日子。再后来,玉帝让他看管蟠桃园,事情又来了:孙悟空监守自盗,躲在树上吃桃;七仙女来摘桃,他使个定身法把她们全定住;然后他自己去赴蟠桃会,半路上遇到赤脚大仙,又骗赤脚大仙说今年要先到通明殿演礼;到了瑶池以后,他又弄些瞌睡虫把那些布置蟠桃园的员工都困倒,自己大肆喝酒;喝醉了酒又偷吃老君的仙丹;逃回花果山以后,又再次飞到瑶池偷酒给猴子们喝。
说这时候的孙悟空喜欢“坑蒙拐骗,偷鸡摸狗”,是不是没有冤枉他呢?
其实,孙悟空喜欢“坑蒙拐骗偷”,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无论神仙还是妖怪。我们不妨来看几个事例。
第二十六回,为了救活镇元子的人参果树,孙悟空到处访仙,来到了东华帝君处,见到了东华帝君的弟子东方朔。孙悟空对东方朔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则回孙悟空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东方朔认为孙悟空是个“老贼”。
第三十九回,为了救活乌鸡国国王,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想讨几粒九转还魂丹。老君起初不愿给,可后来一想:“这猴子惫懒哩,说去说去,只怕溜进来就偷。”于是便叫仙童拿一粒给孙悟空,并对他说:“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太上老君是何等样人,却也担心孙悟空“手脚不稳”,怕他来偷。
第四十二回,孙悟空拿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没有办法,向观音菩萨求救。观音菩萨用玉净瓶装了一海的水,对孙悟空说:“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须甚么东西作当。”——连观音也怕孙悟空骗她东西,而且说孙悟空“专一只会骗人”。
第五十二回,孙悟空遇到独角兕大王,兕大王问他是谁,孙悟空一通夸耀式的自我介绍之后,兕大王便说:“你原来是个偷天的大贼!”——看来孙悟空的贼名传遍天下了。
别人认为孙悟空是个贼,孙悟空自己也承认自己是个贼。在万寿山五庄观,他去偷人参果,起先因为没有用金击子,敲了一个果子,果子却落地不见了。孙悟空便拘出此方土地,对他说:“你不知老孙是盖天下有名的贼头。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他一果子,你就抽了我的头分去了!”——孙悟空不仅是贼,还是贼头,而且,他自己好像还以贼头为自豪。
是的,孙悟空不仅坑蒙拐骗偷,还对此不以为然。
大闹天宫以后,天兵天将来捉拿孙悟空,九曜星曾经骂他:“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加罪,岂不知之?”
孙悟空怎么说的呢?
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
意思很明显:就是我偷的,你能怎的?
第二,巧取豪夺,还耍无赖。
这和坑蒙拐骗偷分不开,喜欢坑蒙拐骗偷的人一般都会耍无赖。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得到的。照理说,东海龙王敖广把金箍棒这个宝贝给了孙悟空,龙王待孙悟空算是不错的了。可在得到金箍棒之后,孙悟空又说,先前没有金箍棒也就罢了,现在有了金箍棒,身上又没有相称的衣服,你干脆再送我一副披挂吧。龙王说没有。这时,孙悟空什么反应呢?
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
意思就是:你不给我就不走了,实在把老子惹急了,就用你的金箍棒试试你的头。
是不是很无赖?
后来,东海龙王把几个兄弟——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都叫来,大家一起给他凑了副披挂。孙悟空很满意。
满意了你也该感谢人家才是吧,可孙悟空是什么态度呢?
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
穿着人家送的披挂,使着人家送的金箍棒,还要一路打将出去。这样的人不是无赖是什么?
第三,喜欢结交酒肉朋友。
前面说过,孙悟空喜欢交朋友,这并不能算是缺点。但是,孙悟空交朋友的确也有点滥,交了不少酒肉朋友。得到金箍棒以后,孙悟空越发得意,开始了他的交友生涯。
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狏王、猕猴王、
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
“走斝传觞”什么意思?就是在一起喝酒,醉醺醺的。孙悟空和这些魔头们整天就是在一起玩,一起喝酒耍乐。
为什么说这些人多是酒肉朋友呢?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他那结义七兄弟,没有一个来帮忙的。后来被压五行山五百年,孙悟空自己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结义兄弟还不算相知吗?可七兄弟也是没露过一次面,只有几个附近的山民经常在他脸上薅草。可想而知,孙悟空交的这些朋友都是什么货色。
当然话说回来,孙悟空对他那些“朋友”也不怎么样。天兵天将围剿花果山,孙悟空派独角鬼王率七十二洞妖王出战,结果全被天兵天将给抓去了。四健将哭着来跟他报告,他却说:“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孙悟空何尝真拿这些人当朋友看呢?
第四,喜欢打打杀杀,也经常滥杀无辜。
没本事的时候特别想学本事,有了本事马上就要“显本事”,而“显本事”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以势凌人,打打杀杀。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孙悟空也不例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了本事回来,立即就去找混世魔王算账,把混世魔王和水脏洞里的小妖怪全部打死;后来,他到龙宫里搅弄一通,得到了金箍棒;再后来,又扰乱幽冥地府,把生死簿上自己和其他猴属的名字全部勾销,勾完之后还要“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有人可能会说,孙悟空打的都是妖怪,那些妖怪活该被打死,怎么能说是孙悟空滥杀无辜呢?孙悟空打死的真的都是妖怪吗?我们来看第二十七回,就是“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在这一回中,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变化的少女,唐僧怪罪于他,说这个姑娘是来送饭给我们吃的,人家这么善良,怎么会是妖怪,你怎么可以把她打死呢?孙悟空却说:
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
孙悟空说得非常清楚,若想人肉吃,就变作妖怪,把他弄进洞里害死。孙悟空滥杀了多少无辜,吃了多少人肉,我们可以自己体会。
坑蒙拐骗,偷鸡摸狗;巧取豪夺,还耍无赖;喜欢结交酒肉朋友;喜欢打打杀杀,也经常滥杀无辜。这么一说,是不是颠覆了很多人心目中孙悟空的“光辉”形象?但是我们对照原文,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实际上,从菩提祖师那里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正在经历他的“青春期”。青春期都会有些叛逆,这很正常,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古惑仔呢?
是的,此时的孙悟空就像个古惑仔,自以为有一身的本事,但也有一身的臭毛病。
不过,和我们青春期时候一样,我们自己并不认为那是什么臭毛病,反而觉得很正常,那些看不惯的人才不正常。同样,在花果山,那时节,好山好水好风光,天高地远我称王。仗着一身的本事,孙悟空这个古惑仔逍遥快活,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自由自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