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孔融,品牌影响力是拼出来的
刘备前后只在平原县工作了两年,却一刀一枪把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拼了出来。任平原相是刘备草根人生的转折点,他这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慢慢拥有了主角的光环。
时值各路军阀混战之际,但大家仍不忘忙里偷闲,赞誉刘备治理平原县的功绩:
辽东太史慈称他“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
广陵太守陈登赞他“雄姿杰出,有霸王之略”;
北海太守袁绍言其“弘雅有信义”;
河北王沈则道:“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民归心。”
刘备形象自此奠定,雄略日增,信义与仁爱广传。任平原相期间,他勤政爱民,征战亦有方。配合青州田楷抵御袁绍,一座小城,袁绍两年未破;打黄巾军更是卓有成绩。
北海名士孔融,才华横溢,名扬四海。然而,政治与军事能力不足,尤其在黄巾之乱的时代背景下,更显步履维艰。正如董卓所预见,孔融不幸陷入黄巾军将领管亥大军的重围之中,局势岌岌可危。
千钧一发之际,孔融委派太史慈突出重围,前往平原县向刘备求援。太史慈不负所望,成功穿越重重封锁,抵达平原。刘备面前,他言辞恳切:“北海孤城危在旦夕。孔北海素闻使君仁义之名,常怀救人之志,故迫切期盼使君援手。我甘愿以身犯险,只为传递此讯,望使君能慨然相助,共渡难关。”
太史慈这番话难免有恭维刘备之嫌,北海与平原离得近,大概才是孔融选择向刘备求救的主要原因。然而,此举对于刘备而言,意义非凡。
彼时,孔融在上层社会与民间皆享有极高的声望,其言论对公众舆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刘备此时正迫切渴求外界的认可与扶植。相较于袁绍的显赫门第、曹操的宗族威势及孙坚的地盘根基,刘备的优势并不明显。其“汉室宗亲”之名,在当时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助益。故而,塑造正面的个人形象对刘备而言至关重要。援助孔融,无疑能大幅增进其仁义之名的传播广度。
闻太史慈所言,刘备心生感慨:“孔北海竟知我刘备!”言罢,他毅然决然地率领关羽、张飞及麾下军士奔赴孔融之难。后人多视此为孟浪之举,毕竟刘备彼时隶属于公孙瓒,其职责是驻守平原防御袁绍,抽身救孔融成败难说,无疑是场豪赌。
然而,对于意在乱世中一展宏图的刘备而言,老同学之情固然重要,但借此契机打破地域局限,迅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显然更重要。是以,此番冒险,于他而言,非常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