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再大,吃相必须要好看
陶谦在经历两次关乎生死的激烈防御战后,终是洞察了时局的残酷:这烽火乱世,已是豺狼虎豹的天下。往昔那种坐享权柄,指点江山的闲逸,早已随战火消逝,不复追寻。
徐州之地,大半已落入曹操之手,以曹操的野心来看,显然不会止步于此。即便曹操暂时按兵不动,吕布、袁绍亦虎视眈眈。陶谦的心,早已被无尽的恐惧与忧虑所填满,他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更不愿让自己的骨肉至亲跟着自己一起生死难料。
于是,一个想法在他心中发了芽——要不然,把这烫手的徐州送给刘备吧!老夫安享晚年,让皇亲国戚去为国捐躯。
反正已是握不住的沙,何不随风扬了它。
当断则断,说干就干,陶谦旋即上表举荐刘备为豫州牧,使其成为割据天下的十三州诸侯之一,更公开表示,愿将徐州牧之位传给刘备,并且一再强调:“非刘皇叔不能安此州也!”
刘备沉默不语,未推辞,也未接受。正史中并未记载他是如何回复陶谦的,他大概是在等,在静默中等待一个可以掌控话语权的时机。
这年冬天,惶惶不可终日的陶谦终究没能等到刘备来交接,因为他先一步等来了生命的终结。而屯驻小沛的刘备,依旧在沉默中等待。
这足以见得刘备的了不起。
之所以说刘备了不起,并非因他本意无争,却意外获得权柄,而是他虽有饕餮野心,却懂得以不争为争,静待时机,谋定后动。
初抵徐州,刘备获陶谦慷慨相赠的四千丹阳精兵,他旋即借此契机,脱离公孙瓒,转奉陶谦,其对徐州的觊觎之心,跃然纸上。
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各展其能,刘备自有他的独到之处。他能忍气,能忍辱,也能忍住呼之欲出的七情六欲和利益野心,所以相比曹操,他的人设更为体面,吃相也更好看一些。
刘备首先等来了徐州别驾麋竺。麋竺以完成陶谦遗命为由,率众亲至小沛,恭请刘备接任徐州牧,刘备谢绝。
随后,广陵太守陈登又至,极力强调徐州富庶,力劝刘备借机建功立业。刘备则开玩笑说:我老刘何德何能,还是请袁术接管徐州吧。陈登当即翻脸,直言袁术无才。言下之意:就算你刘备不想接,也别“乱点鸳鸯谱”,你可真是个“老六”!
接下来出场的是孔融,他对刘备说:袁术已如冢中枯骨,而徐州上下皆对你刘备寄予厚望,就算为了徐州苍生,难道你就不能勉为其难吗?你若此时不领,日后生灵涂炭,必将追悔莫及。
孔融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这一番慷慨陈词,真是让刘备“左右为难”。
最终,在众人轮番劝说、鼓励与拥戴下,刘备十分不情愿地领受徐州牧。
至此,操作已成,不仅徐州百姓心悦诚服,就连诸侯之中也不乏赞誉之声。袁绍便曾高调表示:“刘玄德高雅有信,乃徐州百姓心之所向,众望所归。”
把人心拿捏到这个程度,实属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