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摧毁敌人,先给他大哥般的待遇
公元194年岁末,刘备正式接掌徐州,将治所安设于下邳,开启了他在这一方天地的布局。然而,板凳未热,挑战接踵而至。
首要难题,徐州满目疮痍。刘备接手之际,徐州西部诸多城池已落入曹操之手,南部被袁术蚕食,北部亦有所失守,所幸公孙瓒、袁绍还算友善,未做进一步逼迫。徐州实力,至此已大打折扣。
继而,公元195年,吕布被曹操击溃后转投刘备。吕布是乱世中不折不扣的小人,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小人得很彻底,不过也小人得很单纯。刘备屡试不爽的“以德服人”的哲学,能否在三姓吕布身上起到作用,又是一大考验。
再者,南阳袁术,虎视眈眈。袁术于乱世之中率先喊出了称帝口号,既然要称帝,自然要问鼎中原。徐州这块位于他嘴边的肥肉,他势在必得。可以说,这一时期,袁术才是刘备最大的威胁,或者说,是徐州最大的威胁。
对于刘备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遇的挑战。然而,历史证明,这依然没有触及刘备的上限。
初掌徐州,刘备便着力整顿军备,以应不测。在对外交往方面,他更是巧妙周旋,与曹操、袁绍、公孙瓒等诸侯尽力保持友好关系,以防四面受敌。
在刘备的心中,徐州的主要威胁者始终是袁术。这一判断基于深远的考量:一方面,刘备已然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而袁术作为率先称帝的乱臣贼子,自然成了他必须直面的头号敌人。若对袁术视而不见,刘备将失去道义上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袁术对徐州垂涎已久,其野心昭然若揭,毫无回旋余地。因此,与袁术的较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刘备一生始终将“匡扶汉室”作为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使他受益匪浅。
公元196年六月,袁术在充分酝酿之后,终于杀向了徐州。
两军在如今江苏省的盱眙、淮阴一带摆开阵势,激战月余,战况胶着。
此时,袁术与吕布暗通款曲,许诺送上二十万斛大米,条件是,吕布需为其策应,袭击下邳,合击刘备。
同时,驻守后方的曹豹与张飞互相拆台,内部倾轧,一片混乱。吕布闻讯杀来,徐州迅速沦陷。
我们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上说,假使后方未生内乱,刘备本有机会力克袁术,重演在青州平原县时的辉煌——外抗强敌,内治民政,从而成就一番霸业。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刘备的事业刚有起色,就遭遇了致命一击,不仅后方储备的军需物资丧失殆尽,就连自己和部下的家眷也一并落入吕布手中。他本已坐拥一州之地,却转瞬之间沦为颠沛流离的残兵败将,真是悲惨到家了。
痛定思痛,刘备带着残部,携关羽以及从下邳侥幸脱身的张飞、麋竺、孙乾等人,一路溃逃至东海之滨的海西县,前有残暴凶敌,后是苍茫瀚海,刘备此时,已是退无可退。
绝境之中,凭借敏锐的形势判断,刘备做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投奔吕布。这一步棋,看似风险很大,却也是刘备根据当下局势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