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显化:
让梦想照进现实
显化是创造梦想生活的能力,一旦拥有了这个能力,你便能创造你渴求的事物,自由书写你的人生故事。
我的显化之旅
2018年5月,我彼时的生活与现在的有着天壤之别。那年我27岁,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没有工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感。我与抑郁症抗争了十余年。大部分时间我都非常悲伤,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且在经历了几段失败的恋情之后,我感到异常孤独。
那时我刚从泰国回来,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瑜伽教师培训课程。我不仅想取得资格证书从而开启某项事业,还想借此机会远离城市生活的诱惑,治愈内心的伤痛,改变自己放纵、享乐的生活方式。但回伦敦不过一天时间,我就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与过往相同的怪圈:抽烟、喝酒,我的人生再次跌入谷底。我彻底绝望了,如果连进行一个月的自我反省、每日冥想、清洁饮食和练200小时瑜伽都帮不了我,还有什么能救我于水火呢?
在那个崩溃时分,我给我的朋友索菲亚打了个电话。我问她:“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她说:“我昨晚听的播客提到了‘显化’,我觉得它真的能帮到你,我现在就发你播客链接。”当时我正在去做美甲的路上,我想那就在做美甲的时候听一听吧。直到现在,这个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我坐在白色的椅子上,穿着黑色紧身裤和宽松的牛仔夹克,一边涂糖果粉色的甲油胶,一边认真听着即将永远改变我生活的播客。
做完美甲,我径直回到家,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什么是显化?”。我阅读、研究、聆听、学习,尽我所能地了解有关显化的一切。很快,我知道了我想显化的第一件事:无条件的爱。
我将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一周后,我在一款安全性高的交友软件上收到了我后来的爱人韦德·布里格斯(Wade Briggs)发来的信息,然后我们相爱了,一年多后,我们的儿子沃尔夫出生了。这一切就是我获得的无条件的爱。
三年后,韦德和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强,我们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儿子。此外,我开创了一份事业,而且做得还不错。我目标明确,充满热情,我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溢于言表,我终于实现了曾以为永远无法企及的目标:自爱。
之后我整理了接触显化以来的所学,总结出了七个简单易行的步骤。接着,我开始按照这七个步骤做,壮阔的生命画卷就迅速展开了。这样的改变来得如此神奇,又如此合情合理。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一切都变得和以前不同了,而这样的改变归根结底都源于我理解了显化的艺术。
我开始将显化这种不可思议的实践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以及我在社交媒体上为数不多的粉丝。多数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而那些知道的人总是说:“哦,那不就是你只要想象你所渴求的事,它就会发生吗?”那时我便意识到,多数人从未听说过显化,而听说过的人对它的了解程度似乎也仅限于浅尝辄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成功显化。
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强烈渴望和使命感,我想带领尽可能多的人发掘他们的内在力量。过去两年,我在工作坊和网络研讨会上与成千上万的人分享了我的七步显化指南。我每天都会收到一些朋友的留言,他们运用这种强大而神奇的实践,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时间来到2021年,我知道是时候写本书了,我想借由文字触达和影响更多的人。
我每天都在进行显化,它的七个步骤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而我即将用它为你的生活赋能。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幸得显化的帮助,它让我在每天醒来时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并对即将来到我身边的事物感到兴奋不已。
开办工作坊以来,我发现人们对显化的兴趣日益高涨。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我感到非常兴奋。与此同时,对很多人来说,显化的信息量可能过大,让人不知从何开始了解。在本书中,我将你需要知道的有关显化的一切信息简化为七个简单的步骤,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解锁自身神奇的力量,开启显化梦想生活的旅程。
我想明确强调的是:显化不仅仅是一种潮流。 显化是科学与智慧的结合,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也是一种自我发展实践,它可以帮助每个人活出最好的自己。
显化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1906年,威廉·沃克·阿特金森(William Walker Atkinson)就在《思维震动:思维世界中的吸引力法则》一书中提及显化这一概念。此外,我很喜欢记者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1937年在《思考致富》一书中对显化的定义。书中写道:“你是你命运的主人,你可以影响、指导和掌控自己所处的环境,你可以塑造你想要的生活。”从那时起,许多名人和学者都开始撰写文章,认可显化,包括我最喜爱的一些老师:路易丝·海(Louise Hay)、埃斯特·希克斯(Esther Hicks)、韦恩·戴尔(Wayne Dyer)、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和乔·迪斯派尼兹(Joe Dispenza)。
这些人无一例外地知道一件我现在也知道的事实:显化是行之有效的。
显化的科学奥秘
我方才提到,显化是科学与智慧的结合,在这里我想简要地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下显化。
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由能量构成的。人是由能量构成的,我们坐的椅子是由能量构成的,头顶的天空也是由能量构成的。换句话说,所有物质都是能量的集合,而物与物的区别在于其振动频率及其原子的密度。振动频率可高可低,也可介于两者之间。
吸引力法则指出, 同频共振,同类相吸 。这意味着高频振动的能量吸引高频振动的能量,反之,低频振动的能量吸引低频振动的能量。
我们的思想、感受和情绪也都是由能量构成的,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时,感受和情绪也会随之变化,我们整体的振动频率进而也会发生改变。然后我们就能吸引与自身同等振动频率的事物。因此,我们如果改变想法,进而改变情绪,就能改变自己的振动频率,最终改变自己的现实生活。
在本书中,我将使用“高能量”和“低能量”来描述人、事、物的高频振动和低频振动。

显化也可以用另一种原理来解释,这种原理与量子物理学的关系不大,与神经科学的联系更紧密。其原理是,我们可以利用神经可塑性(大脑通过学习、经历和成长改变现有神经通路和形成新神经通路的能力)来提升潜意识层面的自我价值感,克服限制性信念,同时引导大脑看见机遇,调整自身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将会明白为什么你需要在显化之旅中了解这些内容。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显化的科学奥秘,我建议你阅读塔拉·斯沃特(Tara Swart)博士的书《潜能之源》。塔拉是我的朋友,她是一位神经学家,同时也是显化专家,她在书中用认知研究展示了显化的力量。
相信的力量
每当我谈到显化,我都会提到相信的力量。对我来说,这是显化的力量之源。你要相信你有能力去改变,去发展,去成长,你要相信你值得拥有梦想,你会实现梦想。永远不要低估相信的力量。
现在,你准备好释放自己的内在力量,活出最好的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