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赢了好胜心,失了成事之道
刘邦、项羽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议和,项羽满意了。但是当项羽放回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后,刘邦却毫不犹豫地撕毁了合约,调集全部兵力猛攻项羽。
1.项羽吞下了“失道寡助”的苦果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十二月,项羽到了垓下。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了,跟汉军交战,打不胜就回到营寨里不出来了。帮着汉军一块儿来打项羽的人,把项羽的兵营围了一重又一重。
有一天晚上,项羽听到汉军的营寨里都在唱楚国的歌曲,大惊,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国都占领了吗?为什么在汉军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啊?他晚上睡不着,起来在帐中饮酒,唱了一些很悲伤的歌,忽然有数行泪从双眼垂到面颊上。项羽一哭,周围的人也都开始哭起来,没有人敢仰脸看这时候的项羽。
“四面楚歌”是不是陈平或张良安排的计策?不知道,也不重要。但四面楚歌响起,项羽大惊失色、怀疑汉军拿下了楚国各个地方时,说明项羽已无法获知楚国的任何消息。也说明项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已经没有什么人帮他了。
楚汉相争这么多年,在《资治通鉴》之前的描述中,没有任何记载说项羽哭过。在项羽得到江山,又将要失去江山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
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余人。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之后,项羽牵出了他的乌骓马,带着八百壮士突围,趁着夜,从南边飞驰而走。到了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汉军才觉察到。灌婴带五千骑兵去追他,这时候,项羽已经渡过了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百余人了。
到了最后的最后,项羽垓下出逃还是逃得那么漂亮,逃得比刘邦要漂亮得多得多。刘邦只能用“仓皇逃窜”来形容,逃的过程中丢了爹,丢了老婆,把他的大儿子、大闺女踹下车三次,啥都不要了,只求一条命。
而项羽还能带着八百壮士,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淮河。可他到了阴陵,遇到一个种田的老头,项羽向他问路。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位田父骗了项羽,让项羽陷在大泽之中,再次被重重围困。
2.满足好胜心并不能帮你成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项羽继续往东逃窜,到了东城时,只剩了二十八个骑兵还跟着他,而追他的汉军有数千人。项羽知道可能逃不了了,但他还是跟这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二十几个人吹牛,还是在做一些无谓的只能满足他内心骄傲的事。
他跟他周围的人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自打的大仗有七十余战,从没输过,但是今天我还是困在这儿了。这是老天不帮我,不是我打仗不行。
有些男生啊,一辈子都长不大。项羽说,今天一定要决一死战,我一定能突围,能杀掉他们的将领,能夺掉他们的旗子,再次取得三次胜利。让你们知道是老天不让我活,是老天让我死,不是我打仗不行。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把这二十来人分为四队,冲四面。然后,对他们说,我替各位杀汉军一将,并让剩下的几个骑兵四面出击,约好在山的东边三处见面。这时候,项羽直接杀了出去,杀了一名汉将,汉军根本抵挡不住。
项羽看上去非常能打仗。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是刘邦,在这种情境下会怎么做?刘邦的选择一定不是打,而是逃吧,保命吧。兄弟们各自保命,打什么打,逞什么英雄,命要紧。在能不打的时候,刘邦总是选择不打,他知道什么最重要——命最重要。
这时候,汉军有个将领叫杨喜,在后边紧追项羽。项羽回头瞪了他一眼,吼了他一声。杨喜也是一名猛将,但被项羽一瞪一吓,人和马都惊了,躲出去数里。
项羽和他的骑士们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躲在什么地方,于是把军队分成三部分,在三处重重围困。项羽继续骑马奔走,又杀了汉军一名将领和百八十人。他把自己的骑士又聚拢在一起,清点了一下人数,只少了两个人。项羽看看周围说,你看我怎么样?厉害不厉害?骑士都敬服地说,您太了不起了。
我只能深深叹一口气,项羽可以是传奇,但这么做只是为了自己,只逞一时之快,只为了照顾自己的心情,这样的项羽只能是传奇,不能做同事,不能做领导,不能做兄弟。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项羽想往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摆好了在等他。乌江亭长说的话也非常清楚:天下95%以上已经是汉王刘邦的了,江东虽然不大,但是地方千里,有几十万人,够重新起家的了,希望您赶快跑。如今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他们也没法渡过乌江。
项羽笑着说,是老天不让我活,我渡过乌江又能怎么样?八年前我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向西渡江而战,现在除了我,没有一个人生还。即使江东父老愿意可怜我,还把我当成他们的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难道我心里就没有愧疚吗?项羽把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亭长,说,你把这匹宝马带回去吧,这匹马就是你的了。接着,他让身边剩下的二十几个骑兵都下马步行,跟汉军短兵相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杨喜、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户,封五人皆为列侯。
项羽仅一人又杀了数百名汉军,负伤十余处。项羽曾经希望跟刘邦这样短兵交战,杀出个你死我活,但刘邦根本就没搭理他。我不如你又怎样?一百个我不如你又怎样?现在杀你,根本不用我。
项羽在和汉军的短兵相接中,看到吕马童,对他说,你不是我原来的手下吗?吕马童端详了他一眼,没回答,而是直接跟同伴说这个就是项羽。项羽说,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买我的头,还封赏万户侯,现在我就成全你们。于是,项羽自刎而死。在项羽看来,哪怕我只有一个人,也没有别人能杀死我,杀死我的只能是我自己。
3.项羽至死都没明白的成事之道
真正的英雄不是屡战屡胜的人,而是笑到最后的人。真正的英雄不言败,屡败屡战。只有看上去像英雄,其实没有成事之道、成事之德的人才会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出现失败,就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乌江边,如果刘邦是项羽,不用乌江亭长劝,刘邦一定会快跑。“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中,“不要脸”最难做。项羽的确是个要脸之人,但是在攻城略地、杀伐占取、开疆拓土、逐鹿中原的管理战场,要脸有什么用呢?满足你的自尊心、好胜心,跟成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底,CEO是组织里的第一人力总监。这个人不行,核心团队也好不了。这个人不行,好的核心团队也留不住。这个人行,就不在乎核心团队是否一流。只要这个人在,能把核心团队守住,形成一个坚固完整的“核”,那这个团队、这个组织很有可能不怕失败,很有可能屡败屡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CEO如果不该狠的时候狠,不该杀的时候杀;该狠的时候不狠,该杀的时候不杀,比如说该杀项伯没杀,这个团队的硬核就实现不了。如果CEO只想自己心里如何舒服,自我如何能够被维护,哪怕这个人“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依旧不是一个好的成事者。
只有“我我我我我”,我多了不起,但做到天下第一又能怎样?项羽就是很好的例子。老天给了他足够的机会,他当了天下第一,但又怎样呢?最后还是自刎于乌江。
到了乌江之时,项羽已经无人可用了,可想一想在汉军中正在被重用的、正在围攻自己的人里,韩信、陈平都曾经出现在他的团队里。项羽至死不明白、至死不悟的就是成事之道和成事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