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舅留甥:企业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
“文化”这两个字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不像业绩管理那样清晰,甚至不像战略那样可以洋洋洒洒,但是文化又非常实在。在一家文化非常独特的公司里做久了,你就会带着深深的烙印。从这家公司出来的人,都有非常相像的地方,气质里透出这种文化的基因。而且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这些文化的影子。为何做、如何做、跟谁做,做事的三观,都带着这些文化的印记。所以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不容易建立,而一旦建立之后,它可以持续很久、影响很大,甚至比一个好的战略带来的影响力更持久。
1.逞一时之快的事不要做
韩信至楚,召漂母,赐千金。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韩信到了楚国后,把当时给了他一顿饱饭的洗衣妇人叫过去,送给她千金,又给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封了中尉。然后韩信跟手下说,这个让我遭受胯下之辱的人是个壮士,当时他侮辱我,我是真的不能杀他吗?不是,是因为那个时候杀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就忍了,所以才有了今天。
韩信这番话,对当下依旧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做事,特别是做那些相对极端、跟别人打打杀杀产生矛盾的事,在做之前,要问问自己: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名、得更大的权?能更有钱?
如果盘算下来得不到多少,只是能够让你爽,那不好意思,这件事绝对不能干,这场仗千万不要打,这种只能让你逞一时之快的事,输了倒霉,赢了也倒霉,对你没帮助。没帮助的事不要去做,去花园里转转,看看朗月、吹吹清风就好了。
“忍过事堪喜”,忍住了,战胜了自己,就能成就自己。忍不过,你就是俗人一个。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从某个角度来讲,他具备了一定的成事之道和成事之德。
2.刘邦为什么赏季布而诛丁公?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楚国人季布是项羽的大将,多次把刘邦弄得很难堪,刘邦虽然是一个心胸很大的人,但心里也挺恨季布的。
楚汉相争,项羽失败,刘邦胜出。刘邦开出千金的价码要找到季布,有敢收留季布的,杀三族,重赏重罚。季布为了活下来,把自己弄秃了,脖子上戴了一个铁箍,自卖给了鲁地的朱家。
朱家其实知道季布不是一个奴隶,但还是顶着被灭三族的风险收留了他,然后朱家到了洛阳见夏侯婴,跟他说,季布有什么罪呢?当时各为其主,他是项羽的臣子,就要为项羽干事,所以才尽力找刘邦的麻烦。现在刘邦胜了,项羽的旧部您能都杀掉吗?现在刘邦刚得天下,就狂找自己的一个仇人,让天下人看了,心中只会想这个人的心胸也太小了。
而且季布这么能干,天下之大,不全是汉朝的,往北他可以加入匈奴,往南他可以加入南越,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壮大汉朝潜在的敌人,何必呢。如果刘邦恨壮士,拿季布这样的壮士给敌国去用,将来伍子胥的故事也可能会重演。滕公您为什么不找个机会跟皇帝讲讲这个道理?滕公还真找了一个合适的时候跟刘邦说了。
刘邦毕竟是刘邦,宽宏大量,善于学习,为了成事不要脸,他竟然听进去了。他把季布召来,去掉他脖子上的铁圈,拜他为郎中。此事之后,朱家就不再与季布相见了,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我有我的风骨,你有你的荣华,我们就此别过。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季布有个舅舅叫丁公,曾经是项羽的大将,在彭城西把刘邦追得很急,短兵相接时,刘邦就求丁公说,咱俩都是能干的人,何必为难彼此?丁公被说动了,就把兵撤了,没再追杀刘邦。
项羽被灭时,丁公觉得自己有恩于刘邦,就大摇大摆地去见刘邦了。刘邦把丁公绑了起来,在军中示众,说丁公在项羽那里为臣的时候不忠,把我放走了,这是项羽失去天下的主要原因,于是把丁公杀了。这里告诉大家:不要出卖自己的主子,不要出卖自己的CEO,不要效仿丁公做不忠不义之人。
3.打天下和坐天下是两件事
之后,不太爱说话的司马光忍不住发表了看法。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余年,宜矣!
司马光说,刘邦起兵以来,招揽容纳了各种人,为什么不容丁公?更何况丁公对他还有救命之恩。这是因为进取和守成是两件事,打天下和坐天下是两件事。打天下的时候,谁能打胜仗,我就用谁,这时候招一些地痞流氓、身上有毛病的人没问题,甚至在那个情况下是应该的。乱世用乱人,只要能成事我就用你,这是对的。
得了天下后,贵为天子了,四海之内都是自己的臣子,如果不强调礼义,有些人就会怀二心。如果这样的人很多,那国家怎么可能长治久安?所以只好借丁公的头用一用,杀鸡儆猴,让天下都知道做臣子的如果怀有私心,就不能被容。
不得不说,刘家人能够坐四百年的皇位,跟刘邦想事儿很深、很远有关系,也跟刘邦培养这么好的“企业文化”有关系。
4.树立典型在企业文化中很重要
企业文化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能够在很大范围内、很长时间内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个好的CEO想要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就一定要在企业文化上下功夫。到底如何建立企业文化?我帮大家拎一下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你要定下来,要弘扬什么?什么是你最想要的?列出一二三,不要多了。列出你最希望团队成员把什么看得最重要。
第二,你要找出非常符合你看重的这一点的人来,找一个正面典型,找一个负面典型。
第三,把正面典型往死里奖励,哪怕这个人是你的仇人。把负面例子、负面典型往死里批判,哪怕他是你的亲娘舅。虽然在现代管理环境里,你没法做到很极端,但是你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尽全力去捧那个正面典型,去“杀”那个负面典型。
这三点,我甚至希望你走些极端。
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建立起你想要的企业文化。别人在这么大的反差里才会知道那件事、那个特点如此重要,明白你是认真的。
刘邦就是这么做的,他想推崇的是忠诚,找了正面的例子季布,找了反面的例子丁公。偏巧季布和丁公,一个是外甥,一个是舅舅。哪怕季布曾经多次差点要了他的命,哪怕丁公还救过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