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的恩怨江湖
提起江苏,“苏大强”的称号早已声名远播。但若论及“十三太保”的江湖恩怨,很多人却不甚了了。而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恰是苏超火爆出圈的深层密码。我们不妨从一只烧饼说起。
在江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烧饼,烧饼爱好者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如果把江苏各地的烧饼召集到一起,开一个“烧饼会议”排排座次,那场面就会相当热闹。率先发言的是溱潼烧饼:“我们是传统的大炉烧饼,非遗工艺传承,独此一家!”南通烧饼立马跟进:“我们不搞那种烟熏火燎,都是电子烘烤,香酥松脆,吃得安全又放心!”泰州烧饼不紧不慢地说:“我们的烧饼质量怎样不用自己吹,反正每天都是供不应求,还要装几十个箱子快递到广东、四川、重庆呢!”这下子招来众烧饼的回呛:“哎呦呦,那你怎么不去出口创外汇呢?”坐在当中的黄桥烧饼发话了:“每回聚到一起就吵吵,你们看我说什么了吗?”众烧饼顿时不吭声了,只是心里嘀咕:“你身世显赫,我们当然不能和你比,至于口感嘛,呵呵……”瞧瞧,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其实不只是烧饼内卷,其他诸如面条、汤包、豆腐脑,乃至茶叶、螃蟹等,莫不如此。可以这么说,在江苏,小到市井烟火,大到城市文化,内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种内卷绝非内耗,而是进取、自信的,也是温和、包容的,有时还是活泼、俏皮的。从本质上说,这种内卷体现了一种争当第一、不甘人后的精神。你强归你强,我敬重你,但我绝不会示弱。这,就是江苏人的秉性,是苏超植根的社会土壤,也是“苏超梗”层出不穷的源头活水。

7月20日,苏超烽火再燃,南京队做客扬州体育公园体育场对战扬州队。
吴俊/摄
江苏人的内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看看江苏的版图就会发现,一条蜿蜒的长江,把这片鱼米之乡一分为二,苏南和苏北隔水相望。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两岸人往来不多,风俗、语言、生活习惯有着显著的差异。历史上,苏南人和苏北人互相不买账的情形是长期存在的,苏南人把苏北人叫作“侉子”,苏北人则称苏南人为“蛮子”。其实从骨子里说,苏北人对苏南人的温和、文雅并不反感,苏南人对苏北人的直率、豪放也多有敬意。即便是在苏南、苏北内部,各个城市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围绕江湖地位、历史文化、经济实力、城市特色等方面的竞争时时可见。比如徐州、宿迁的“楚汉之争”,淮安与扬州的淮扬菜系发源地之争、“运河之都”之争,淮安与宿迁的“酒都”之争,苏锡常的“苏南中心”之争,还有南京和苏州的“江苏一哥”之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别说外地人时常一头雾水,就连土生土长的江苏人,掰着手指头都数不清这“十三太保”的“恩怨情仇”。
可以说,在江苏,如果把“十三太保”随意捉对比赛,多多少少总能找到两个城市之间的一些历史纠葛。最夸张的莫过于泰州队主场对阵宿迁队,两个城市本来似乎八竿子打不着,泰州人却在开幕式的表演中来了一出“武松打虎”,只见那个“武松”抱着一个绒布老虎,煞有介事地一顿猛捶,抽象意味甚浓,观众看得哈哈大笑,却又不明就里,再一深究,原来泰州兴化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乡,而宿迁号称“苏北五虎”之一,从施耐庵到武松,从景阳冈的老虎到“苏北五虎”,你看这弯子绕的!有趣的是,没有人觉得泰州的这个“武松打虎”粗糙、简陋,相反,这个视频居然在网络疯传,逗得更多的人开怀大笑,都夸赞还是人家江苏人会整活儿。再说了,何必那么较真呢?草根足球,图的不就是这种纯粹的快乐吗?别出心裁,无拘无束,整活儿玩梗,这正是苏超的魅力之所在。
苏超的赛制是主客场制,但是这个所谓的主客场,对于许多人来说并没那么好界定。比如有人出生在淮安,却多年在无锡打工,早已把无锡视为第二故乡;有人虽然籍贯是苏州,却已经在南京工作了几十年。碰到无锡队主场对阵淮安队,或是苏州队客场对阵南京队,到底是选择支持主队还是客队,这是一个颇为艰难的选择。就像那一次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有记者给著名学者莫砺锋抛出了一个难题,问他是支持苏州队还是南京队。莫教授是苏州人,但他一辈子在南京大学教书育人,起码也算半个南京人。面对记者“刁钻”的提问,莫教授沉吟片刻后笑着说道:“我既支持苏州队,也支持南京队,不过我希望两队踢成平局,最好是三比三。”宅心仁厚的莫教授这番不偏不倚的回答,并非模棱两可的客套话,而是道出了苏超的本质意义,那就是输赢只是表象,所谓的“世仇”更是戏谑之谈,重要的是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展现球员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面貌。

泰州队1∶0战胜宿迁队,取得两连胜。
万程鹏/摄
这个夏天,每逢苏超新一轮比赛之前,网络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苏超梗”,为即将到来的比赛预热、造势。比如在南京队主场对苏州队之前,许多人都曾刷到过这样一则短视频:一只鸭子从远处跌跌撞撞跑过来,跳进桌上的盘子,瞬间化作了一盘切好的烤鸭。不消说,这当然是出自苏州人的创意。另一个针锋相对的视频,则是一只鸭子反客为主,将盘子里的大闸蟹大卸八块,美滋滋地一块块往嘴里送。一看便知,这肯定是南京人想出的“歪点子”。当南通“狼队”出征连云港,打得“孙悟空”抱头鼠窜时,或是“苏北虎”徐州“马踏江南”时,大众并不觉得这些略带夸张的玩笑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它们为比赛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不得不说,苏超把一场普普通通的足球比赛,升华为一场展现城市个性、释放创意活力的精神盛宴,造就了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一道奇观。有网友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谢谢家门口的这个苏超球赛,谢谢“十三太保”带来的欢乐,过去自己常常会陷入焦虑和悲观,看了几场苏超实况转播后,才觉得原来人间是如此美好!

7月5日晚,南京珠江路的户外大屏正直播苏超第6轮焦点战,南京队主场迎战苏州队,很多未能到场观赛的市民聚集在此同享苏超快乐。
张筠/摄
有一位外地观众说:“这个夏天的所有感动、眼泪、欢乐,都是苏超给的。”随着苏超赛事的推进,人们惊喜地发现,苏超不仅仅是一场场决定胜负的足球比赛,也不仅仅能给人带来快乐,有时候,它也会成为启迪人生、洗涤灵魂的课堂。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之前,苏超又上新高度。场上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再加上看台上的6万多人,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整齐站立,放声高唱《歌唱祖国》,场外的市民也聚集在一起跟着合唱。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全媒体平台传遍大江南北,让亿万观众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为之泪流满面。这歌声,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汇聚成响彻云霄的雄浑交响。家门口的绿茵场顿时化作了爱国主义的精神殿堂。有的人说,这歌声代表着一种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必将无往而不胜!

7月5日晚,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化身巨型露天观赛场,众多游客齐聚明城墙脚下,通过高清巨幕直播观看苏超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江苏一哥”之争。
邵丹/摄

7月5日晚,南通濠河边,众人齐聚同望大屏,共赴苏超足球盛宴,激情满溢。
蒋跃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