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与风信
《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这幅画的画题取自宋代诗人何应龙的《晓窗》,全诗为:
桃花落尽李花残,
女伴相期看牡丹。
二十四番花信后,
晓窗犹带几分寒。
这里的花信指的是某种花和某个方向吹来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开放。所以“花信”也就是带来开花信息的风候。花信风从小寒开始,到谷雨结束,贯穿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每个节气是十五天,分为三候,这样每五天就有一种花绽蕾开放,一共二十四候。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如下:
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二候棠梨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荼蘼 三候楝花
丰子恺的《正思秋信到,一叶落中庭》,画题取自袁枚的《随园诗话》:“唐人句云:‘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宋人句云:‘正思秋信到,一叶坠中庭。’古今人下笔,往往不谋而合。”这里的“秋信”,也就是秋季到来的信息。
古代诗人有不少吟咏“秋信”的诗词,如唐代张继的“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宋代陆游的“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但丰先生的绘画在吟咏古诗词的同时,他想到的是什么?是赞叹花信的守时有信,还是兼有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功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