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白到彩色
丰子恺的漫画,早期是用作图书与报纸杂志刊登的黑白漫画,后转为供展览与家庭悬挂用的绘画,其特点为略大、彩色。这一转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丰先生避寇从桂林到贵州再到重庆这一路上。
丰先生与他在上海的老师夏丏尊时有通信。夏先生在信中说:中国有人物的画分为两种,一种以人物为主,另一种以风景为主。应该还有第三种,即人物与风景并重。夏先生还谈起丰子恺以唐代杜荀鹤的《题新雁(一作罗邺诗)》创作的《几人相忆在江楼》:“无可为君慰者,唯取《几人相忆在江楼》横幅张之寓壁,日夕观览,聊寄遐想,默祷平安而已。”丰先生回忆:“‘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一句诗,实在就是夏先生所盼望的第三种画的最好的画题。故虽为遥念我而挂这画,同时也可说是为了这适合他的艺术趣味而挂这画。诗句中的要件‘几人’与‘江楼’,正是人物与风景并重。夏先生所盼望的,便是这画的‘中国画化’。”
可以说老师夏丏尊盼望与建议的“人物与风景并重”的画风,是丰子恺绘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他人生途中的转折点。夏丏尊建议的信写于1940年,而在1939年初丰子恺早已裁好宣纸,开始把以前画过的题材整理出来,一一放大重绘,与夏先生所说的“试以此种画为目标”可说是不谋而合。
经过两年多的描画与装裱,丰子恺于1942年11月在重庆夫子池举行了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自此以后,丰先生从为供书刊刊载的单色漫画,转变为尺幅较大,供展览销售的彩色绘画。夏先生建议的“可悬诸厅堂,不比漫画之仅能作小幅”的绘画得以实现。丰子恺就此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