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画
可以说古诗词是丰子恺先生一辈子的爱好,他曾说:“我从小喜欢读诗词,只是读而不作。我觉得古人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或其一句。这一句我讽咏之不足,往往把它抄写在小纸条上,粘在座右,随时欣赏。有时眼前会现出一个幻象来,若隐若现,如有如无。立刻提起笔来写,只写得一个概略,那幻象已经消失。我看看纸上,只有寥寥数笔的轮廓,眉目都不全,但是颇能代表那个幻象。”丰先生的“古诗新画”也就是这样诞生的。
丰先生不但用古诗句作画,还改写诗句,比如清代诗人何钱的《普和看梅云》:“酒沽林外野人家,霁日当檐独树斜。小几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丰先生取后两句作画,也许是因为画面需要,改小几为小桌。同样是这个题材,丰先生为小朋友作画,又进一步改为:“谁人不爱吃糕茶,寒假同来外婆家;小桌低低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丰子恺先生不但画梅花,自己也写诗咏梅。早在1918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就在校刊《校友会志》上发表咏梅诗《晨起见园梅飘尽口占一绝》:
铁骨冰心霜雪中,
孤芳不与众芳同。
春风一夜开桃李,
香雪飘零树树空。
抗战胜利后又写下《戏和马公愚梅花诗》:
当年曾住水西涯,
门对孤山处士家。
常怪阳春飞白雪,
原来点点是梅花。
孤芳最早发湖涯,
不与群芳共一家。
待得湖滨花如锦,
枝头不复有梅花。
孤山香雪隔天涯,
梦里清姿到我家。
四马路旁无寸土,
更从何处觅梅花。
年来学习为生涯,
不作诗家或画家。
今日无端诗兴发,
也来步韵咏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