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
在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中规定,国语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儿童学习平易的语体文,并欣赏儿童文学,以培养其阅读的能力和兴趣”,教材要“依据增长儿童阅读趣味的原则,尽量使教材富有艺术兴趣”,“依据儿童心理,尽量使教材切于儿童生活”。根据这个标准,开明书店出版了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绘画的《开明国语课本》初等小学版,1934年又完成了高等小学国语课本的编写。
丰子恺的小女儿丰一吟在编写丰子恺传记的时候曾写信给叶圣陶,了解丰子恺与叶圣陶的结识,以及在开明书店一起工作的情况。叶圣陶回信说:“初次与尊翁见面,不记得年月日,总之他那时候在立达任教。他是否进过开明当编辑,我说不准。我编过一部小学国语课本,插图都是他画的,初小前四册不用铅字排印,是他手写的。那时他到梧州路开明的编辑部来写来画,算不算是请进来当编辑,我说不准了。”
这套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的口吻来讲述他们身边的一些事。比如:“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飞,飞,飞,看不见,蝴蝶飞上天。”这种近似儿歌童谣的内容和说话语气,对小学生来说会觉得异常亲切。另外,《开明国语课本》的排版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漫画占据一半版面,课文占据另一半,而且课文都是丰先生用端正的楷体字抄写后直接制版印刷的。相较以前枯燥的铅字排版印刷,绝对能使人眼前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