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这位出道三年就出版了三十本小说的青年,在整个对谈过程中都显得坐立不安。他缩着肩膀,坐在椅子上,目光怯生生地四处游荡。对谈开始后,杂志撰稿人轮流向我和Y先生提问,并用数码录音笔录下了全部对话内容。Y先生绝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措辞得体,令我刮目相看。我之前遇到过一些完全无法沟通的小说家,他们的思考方式恍若外星生物。因此,今天能跟Y先生这样的人进行对谈,我不由得松了口气。
难得的是,他曾读过我的几篇小说。他说他这次会接受与我对谈,是因为自己在出道前曾参照着我的小说,学习如何搭建故事框架。对谈时,他真诚地讲述了对我作品的看法。
为了回应他的厚意,我也谈论起了他的作品。虽然我没读过他的全部作品,但处女作是看过的,此外也翻看过其他几本令我感兴趣的小说。一般而言,在这种场合中,只要拼命夸奖对方的作品就可以了。你夸我,我夸你,一场对谈下来,两个人都被彼此夸得心花怒放,大家也能一团和气地圆满收场。
杂志撰稿人问起了我对Y先生最新作品的感想。其实这部作品还未上市,为了这次对谈,我提前做了准备,事先拿着校样翻看过一遍。我与撰稿人你来我往地谈起了这本书的优点,比如这个场景很好、那个设定很妙等等。
忽然间,我注意到了Y先生的异样。他用双手捂住耳朵,浑身颤抖,脸色差得简直要变成紫色的了。
“您还好吗?”Y先生的责编问道。
“……差不多可不可以,别再聊我的小说了?要是再听下去,我觉得我就要吐了。”
他的父母原本坐在角落里,闻声立马站了起来。
“不好意思啊,这家伙好像不太能听别人聊自己的小说。”他的父亲诚惶诚恐地鞠躬致歉道。
他的母亲则怒气冲冲地对Y先生说:“人家这可是在夸奖你呢,你就忍一忍吧。”
Y先生表情阴郁地低下了头。
我和杂志撰稿人沉默片刻,转换了话题。看样子,我们还是不要谈论Y先生的作品为好。“你们在创作时,都受到了哪些作品的影响呢?”聊起这个以后,Y先生的脸色才逐渐恢复正常。我们就这样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熬完了剩下的时间。
那天,对谈结束以后,我和Y先生简单地寒暄几句,便就此别过了。他将我的名片放进上衣口袋里,向我点头致意,离开了房间。我一直目送他的背影直至消失。
X X X
“……那天真是太抱歉了。因为我,整个现场的气氛都变得非常奇怪。我,非常厌恶我自己的小说。只要一想到内容那么差劲的书籍竟然招摇过市,还被那么多的人拿去阅读,我就觉得恶心。我会绝望地想,自己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啊?!有时我会觉得过于羞耻,简直控制不住地想要抓烂自己全身的皮肤。其实对谈之前我是做过心理建设的,知道肯定会聊到我自己的小说。但结果还是……”第二次见到Y先生时,他对我说。
当时,除了我俩之外,房间里再也没有第三个人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才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
“每当我看见哪家书店摆着我的书时,我都想一把火把那家店给烧了。我会咬牙切齿地想:他们为什么非把这种垃圾一样的小说摆在这里不可呢?要是哪家书店专门为我开设了一个专柜,还为我制作手写POP广告
,附上店员写下的推荐词……那我心里简直会涌起一股杀意。我真想冲过去质问他们:为什么要卖那样的垃圾?!”
对于我这种乏人问津的写作者来说,如果哪家书店肯为我张贴手写POP广告,那我肯定会像看到神明为我垂下的蜘蛛之丝
一般感激涕零。但人家Y先生非但不感激,反而恨到心生杀意。由此可见此人果然与众不同。
我不由得感到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会让一个作家拥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呢?
“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写小说的。说是上大学,其实上到一半我就不怎么去了,基本处于‘家里蹲’的状态……小的时候我也读过几本小说,但要说喜欢的话,我还是更喜欢漫画、游戏和外国影视剧那些东西,所以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作家。可是,有一天,我的父亲却突然拿着一本征集杂志问我:你要不要试着写写小说?……”
所谓征集杂志,指的是一种专门刊载各类征集信息的杂志,上面也有由各大出版社主办的小说新人奖的征稿信息,对于想当小说家的人来说,这种杂志可以用来筛选投稿目标,非常有用。
“当时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我怎么可能写得出小说来啊?父亲之所以会建议我写小说,并不是因为发现我有写作天赋,只是因为觊觎杂志上写的奖金罢了。”
Y先生的父亲对于小说毫无兴趣。据说,当时的他因为赌博输了很多钱,致使一家人的生活陷入贫困。所以,看到征集杂志上刊载的奖金金额后,他不由得心痒难耐。而且,写小说和赛马、赛艇等不同,基本不需要任何本钱,尝试一下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万一写好了,还能获得一大笔钱。
“说来惭愧,那个时候我整天不去上学,就知道待在家里打网络游戏。所以,我在父母面前很抬不起头来,活得非常内疚。不过,尽管我这个人不学无术,却还算是有个一技之长,那就是通过网聊培养出的打字速度。打游戏的时候,我总是一边进行游戏操作,一边给好友发聊天消息。据说我打字的速度比所有人都快。要不是朋友告诉我,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用于思考的语言刚一浮现在脑海之中,他就能在下一秒将其打在电脑屏幕上。他的大脑好像是和电脑屏幕直接连在一起的,思考与打字之间毫无延时。
“但是我的父亲不会用电脑,连文字处理软件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他也没有精力用手去写。所以他才会想到让我去写小说的吧。”
Y先生起初并不愿意,但父亲威胁他“要是不干,就从我的家里滚出去”,他这才不情不愿地遵从了父亲的指示。
然而,他并不知道小说该怎么写。首先,小说到底是什么呢?怎样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小说呢?Y先生忽然想起,自己高中时从图书室借阅过我的小说。据说那是他为数不多的阅读记忆之一。他以我的小说为线索,开始摸索用文字编织故事的方法。
“我决定不管怎样都先试着写点儿什么。就算写得很烂,反正父亲他也看不出个好坏。所以我就抱着轻松的心态,一边用左手打网游,一边用右手写起了小说。”
他的左右手同时做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这种超人级别的技能堪称他的独门绝活儿。据说,开写之前,他准备了两台电脑,一台用来打游戏,另一台用来写东西。然后他就左右开弓,几天之内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写完之后,他连遣词造句都没推敲,直接把小说打印出来给了父亲;而父亲也看都没看,直接就将稿子邮寄到杂志上写的出版社地址去了。
“我们就这样如法炮制了几回,凡是能在征集杂志上找到的新人奖,我们几乎投了个遍。每个奖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专门征集恋爱小说,有的则只要推理小说,所以我当时什么类型都得试着去写。为了拼凑内容,我努力回忆以前看过的漫画和外国影视剧。我从不事先构思情节,总是直接下笔,然后边写边想剧情应该如何展开。如果写不下去了,我就返回到前面的场景,换一种情节展开方式重新写过。”
估计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写作速度就异于常人了吧。因为写得足够快,所以就算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精力。比起提前搭好一个完美无缺的剧情梗概,再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下笔,他更适合这种不断试错、在写作过程中寻找正确答案的风格。
“我从没指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得奖,但是,只要我在写小说,我就有种自己在为父亲做贡献的感觉,心里非常踏实。有了这件‘正事’可做,我就不会因为不去上课而愧疚了。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写的东西竟然真有人读。我想当然地以为,谁也不会看我送过去的稿件,那些稿子肯定直接就被扔进垃圾桶里去了——而且我也完全不觉得这样处理有什么问题。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有一批专门负责预审工作的老师,把我写的那些破烂文章全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新人奖主办方收到的参评稿件数目惊人,不可能全部拿给担任评委的作家老师过目。因此,为了进行初步筛选,主办方会先搞一轮预审。出版社的编辑与受聘负责预审的各位老师会将所有来稿都通读一遍,然后留下有望获奖的作品,刷掉其他稿件。
Y先生的文章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其中没有晦涩的表达方式,既好懂又抓人。他之所以能够写出这种文字,可能正是因为他从不读纯文学类作品,也不追求小说的艺术性吧。他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确立起了一种毫无矫饰的白描文风。而在新人奖的评选过程当中,浅显易懂的文章是有天然优势的。
“有一天,我的父亲接到了出版社打来的电话,因为他在投稿时留的是自己的手机号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出版社说我的作品挺进了终评阶段。父亲喜出望外,母亲从父亲嘴里听说这件事后,也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当时可真高兴啊,整个人都飘飘然了。那还是我这辈子头一回因为什么事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可惜的是,他那次的作品仅止步于终评阶段,没能获得奖金。不过没过多久,他们就相继接到了来自其他出版社的电话。
Y先生的参赛作品远没有他以为的那么糟糕,而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他已牢牢掌握了把展开的情节圆回来的能力。在以惊人速度不断写作的过程中,他已不知不觉地积累起了远超其他竞争者的经验,熟练掌握了构建故事的方法与诀窍。
“写完第一部小说大约一年之后,我斩获了新人奖,奖金金额是一百万日元。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紧紧地拥抱着我,哭了起来。他们说,我让他们感到自豪。那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一天。只可惜,那份喜悦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我听说获奖作品会被出版成书。我的父母听说出版之后还能得到一笔版税,更兴奋了,但是我的情绪却很低落。我写的那种破烂文章居然要被公然示众,岂不是太耻辱了?!”
他丝毫也不想让大众看到自己的作品。就这样,他身不由己地开始了自己的作家生涯,同时踏上了一条充满不幸的道路。


